看一个数字,目前5nm制程工艺的流片一次的成本约5000万美元,合人民币接近3。5亿。
4nm会更高,而已经略显落后的7nm工艺,至今流片一次的成本还在一亿元以上。
一旦流片失败,对于一些公司来说,就意味着一年的利润打了水漂。
尤其是米家这种并没有太多经验的初入芯片设计的公司,失败那是常事,一旦失败几次,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那就别想了,股价不崩盘都算不错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宁愿不做。
如果程旭能有办法做到在验证和仿真阶段解决所有问题,流片能够保证百分之百成功,那对整个行业的影响简直就完全不可估量了。
那验证和仿真就达到了流片试生产的效果了——仿真就是试生产,仿真通过了,那就直接上产线批量生产,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
更为关键的是……
一个念头缓缓的从潘正脑海里升起来——程旭刚刚说的科学研究……
指定是了,要不然,程旭绕这么大弯子给两件事儿联系到一起干什么?但这可能吗?
“呼……”
潘正教授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甩了甩自己的头,大脑直接“嗡嗡”的,这绝不可能。。。。。。吧?
如果是其他的任何人跟自己讲这个,潘正直接一个大嘴巴子就上去了,这绝不可能!
但因为眼前的人是程旭,他又在脑子里自己加了一个“吧”。
只见程旭微微点了点头:“芯片设计领域我们已经能够做到用拟真代替流片,效果可以达到5个9的以上拟真级别。
“其他行业,会是我们未来的目标,也是【类记忆存储】与【类思考处理核心处理器】的终极意义。
“未来,我们通过【类记忆存储】和【类思考处理核心处理器】搭载的具有一定【类思考】能力的智慧计算机系统,可以构建接近真实的场景来满足各行各业的仿真需求。
“它的仿真结果会比搭建各类实验室更为精确,比如空气动力学实验、物理碰撞实验、工业原件性能等等等等,在设计之初,不用等成品出来,就可以在我们的强大仿真系统中得到最精确的数据。
“再比如,要设计一种新材料,动动手指,合成路线确定了,成品性能就已经明确的出现在了眼前。
“这些新材料应用于零部件的生产,甚至,等我们更进一步,直接零部件组装成成品,成品的性能直接就可以通过仿真确定。确定完成之后,通过工业自动化和工业AI模型可以直接进行生产。”
“这样,一个人在家里只要有电脑,就可以设计一辆汽车、一架飞机、甚至一颗性能更佳的火箭?”
潘正也是脑洞大开,接着说道:“只要尝试的次数多了,航空母舰吧里的吧友是不是都能搞出一个性能不错的航母来?航空爱好者甚至能直接搞出一架飞机一个火箭?”
怪不得程旭说科研的人员基础呢,如果这样的东西真的出来,而成本又及其低廉的话,稍微有点儿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就可以搞了。
一次搞不成,一万次还搞不成吗?一万次不行,我天天搞,搞十万次行不行?
一个人搞十万次还不行,十万个人一百万个人搞一万次呢?总有一种是性能强大,结构可靠的!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样,那简直就太可怕了——这样的基础谁还能比得过?
那就真的像现在的软件互联网行业一样,没有门槛,没有基础,人人可用,然后就等着出成果就行了!
潘正死死的盯着程旭,他已经不知道这是多少次程旭带给他这样的震撼了——虽然这个东西还只是一个愿景,但是,程旭既然已经在想了,那它就指定会出现。
这就是他对程旭的信心,换成他闺女都没有的那种绝对信心。
只见程旭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我们的愿景就是这样。未来AI帮助我们完成大部分的工作,对,是帮助,而不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