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就比隔壁邻居白象要强很多,同样是手把手教徒弟,咱们只学了三年半,对方却学了三十多年。
可你看看后世国力的对比,白象硬是把工业老大哥教的科学学成了玄学。
有谁知道白象家的重工业基础也很雄厚,可到后来连保养航母都能翻船。
你就说,这是科学还是玄学?
与白象家相比,咱们有着深刻的自省和调整机制,拒绝出现一根筋和两头堵。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李学武见到这份邀请函实在是不得不想很多,因为积极确定集团标志,并在产品、工作服以及各种需要涂标的固定资产上印刷标志是红星钢铁集团最近两年才开始做的企业文化培养工作。
他从未想过自己能煽动翅膀,影响这个时代,因为他的力量太小了,历史的惯性太大了。
当然了,也跟他胸无大志有关系。
但悄然间,他在红星钢铁集团做的工作,已经影响到了这个时代。
是细微之处,是小小的一点改变,是思想和思维上的变动。
你能说品牌意识和标志意识是进步了多少吗?李学武想说这是一小步,也是企业确定文化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步。
“是哪个单位送来的?”
杨宗芳见李学武看的认真,忍不住拔着脖子也往他身边凑了凑。
“是沈飞办公室副主任亲自送来的,那会儿您没在,我就收下了。”
张恩远解释道:“当时刘副主任还有其他工作要急着去办,我也没能及时汇报给您。”
“嗯,是活动邀请函呢。”
李学武将看了很多遍的硬质信函递给了好奇的杨宗芳,转头对张恩远讲道:“1号上午的行程有没有要紧的?”
他问着7月1号的行程,杨宗芳却看起了手里的邀请函,虽然寥寥数字,可因为抬头的单位名称,还是认真看了几次。
“沈飞?他们怎么……”
杨宗芳疑惑地抬起头看向李学武问道:“是三机部有什么安排吗?”
“那应该是发给集团,而不是辽东工业领导小组。”
李学武接过邀请函放在了一边,点了点沙发扶手讲道:“看来沈飞是非常重视这一次的试飞活动啊,信心很足。”
“是新飞机吗?”杨宗芳点了点头说道:“看来咱们的钢飞也成了一方气候了,都能引起沈飞的注意了。”
“不要妄自菲薄嘛——”
李学武见他如此感慨,笑了笑说道:“全国能造直升飞机的工厂又有哪家?”
“呵呵呵——”杨宗芳轻笑着讲道:“这个倒是真的,足以自豪。”
“那就把1号的行程压一压,尽量放在下午办,上午就去参加活动。”
李学武低头看向手边的邀请函说道:“人家都这么有诚意了,总不好放人家的鸽子,毕竟是兄弟单位呢。”
之所以看这份邀请函那么长时间,李学武是想到了一种可能,国之重器好像就是在这个时间试飞的。
当然了,这里讲的是试飞,而不是生产,这是前后顺序。
能想到那款飞机试飞,他就想到了钢城零部件制造厂配合奉城机械制造厂在钢城工业产业园区打造的规模化生产目标。
红星钢铁集团要在钢城建设一处集成化零部件产业园,集设计、生产、仓储、运输、组装等上下游产业为一体,打造从营城港区直达奉城的工业产业链。
现在沈飞这条大鱼上钩,李学武是既惊喜又欣慰,总算捞着一把了。
“你可得小心点。”
杨宗芳见他真的准备参加新飞机试飞活动,便玩笑道:“三机部可还记得701所那一箭之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