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古木封印 > 第四十六节錵燃(第1页)

第四十六节錵燃(第1页)

这支神秘的勘察队听到的响声是从离他们不远处的山洞里发出来的,确切的说是从血池里面发出来的,因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曾经的那片“冤枉湖”附近,来到了“血池”的周边。

“血池”离“冤枉湖”很近,有几百米的距离,所以也有传言说,“血池”里面的血液会通过山洞里面的机关,渗入到地下,然后流入“冤枉湖”内。为什么会有这个传说呢?其实是因为“冤枉湖”在六月的时候水会无缘无故变成红色,就像人的血液那样。这个时候的湖里会游的动物,你是看不到的,当然了,对于这个时候“冤枉湖”到底有没有动物,很难说,到现在也没人知道。

倘若湖水变红真的是从“血池”里面流出来的血液,那么为什么偏偏要在六月份发生呢?这个还要从黄河泛滥说起。

夏季是黄河泛滥的季节,因为这个时候黄河上游的巨大冰库会融化,这是其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夏季多雨,其实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有“度”的限量,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对于黄河也不例外,夏季的降雨会很容易超过黄河的这个“度”,所以黄河大泛滥就爆发了。

对于门巴族的人们,早就知道了这个道理。他们在设计“血池”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既然能够建造“血池”,就应该够能毁掉“血池”,这也是他们最后的打算,可是怎么才能毁掉呢?

门巴族的长老在建造山洞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最终他们在血池的下面藏了大量的冰块,冰块的四周全部用“錵燃”包围着。西藏的山脉只有在六月到九月这段期间不会被大雪覆盖,其他的时刻都是大雪,正是由于天气的原因,所以造就了在西藏,冰块不会很容易被融化的原因。

其中六月份是西藏一年当中天气最高的时候,所以“冤枉湖”在六月份的时候,湖水会变成红色,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

“錵燃”是干什么用的?这个是抗战时期,日本研发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原本是用在毒气上的。当时日本研制的这种毒气需要靠较大的温度来催发“樟脑”,“樟脑”对于皮肤有刺激的作用,当然对于人的大脑、呼吸系统都有伤害。

再加上其它的化学物质,一旦用“錵燃”把这种毒气催发出来,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这就是当时流传的“黑色恐怖”。

“錵燃”和冰的样子基本上是一样的,无色、无味。虽然“錵燃”也没毒,但是“錵燃”一旦碰到稍高的温度就会放出大量的热量,立刻催发周围的物质。“錵燃”的燃点在十几度,所以在西藏的地下面,就算是夏天也很难达到这个温度的,但是一旦“血池”的门被打开,外界的温度就很难说了。

而且一般来西藏的都是在六月到九月份,“血池”一打开,周围的“錵燃”就会升华发出大量的热,催发藏在下面的冰块,之后的情景就像是黄河泛滥那样,也可能发生地震、坍塌之类的事情。

“錵燃”则是用从植物上面提取出来的,古书上也有类似的记载,说是决明,可是决明的小叶仅有三对,呈现豆科状,生存在干燥的地方,决明子也叫草决明、羊明、羊脚、马蹄决明、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芹决、羊角豆、夜拉子等,它的味道苦涩,具有清肺、祛风的功能。

可是日本研发的“錵燃”则是从类似于决明子,却又不是决明子的植物上提取的。这种植物的叶长六厘米左右;叶柄上无腺体;清晨的时候会在叶间产生晶莹小块体,这种块体就是“錵燃”的主要部分,不过小块体很珍贵的,遇到温度稍微高些就被升华了,所以只能在清晨的时候看到,中午和晚上是没有的。

这种植物长得也很独特,嫩枝被物柔毛,后变稀毛,小枝有肋条,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花瓣为黄色或深黄色。萼片成卵形或圆形,下面粉白色,顶端圆钝,或有不明显的微凹,上面呈现绿色,而且雌雄同体,只开花不结果实。

据说花粉上会产生一种“蠹虫”,“蠹虫”刚从花粉粒出来的时候是白色的,依靠花粉的蜂蜜生存,遇到阳光后,身子会变成黄色,和这种植物颜色一样。

但是可别小看了这种虫子,“蠹虫”顾名思义就是“毒虫”,怎么个毒法呢?它会从嘴里面吐出一种细丝状的液体,这种液体一旦进入到人和动物的体内,就会使人和动物的肢体麻木,简单来说就是失去知觉,而且这种毒液会在短时间内流入动物的各个部位。

所以许多探险队回来后最大的收获就是“截肢”,因为这是最有效的医治方法。当然这种液体对于毒蛇、毒蛤蟆之类的东西还要恐惧许多。

不过幸运的是日本当时没有用“蠹虫”,这是因为花粉一年开一次,而且在最寒冷的时候才开放,于是这个时候的“蠹虫”就很难生存了。

后来,门巴族的长老听说了“錵燃”,便从日军的手里偷来了一箱,要知道当时这一箱“錵燃”能值上千元人民币呢,早晨出现在叶间的这个晶体只有豆子那么大,所以很珍贵。

日军每天采集的这些晶体,再经过费心的加工,才形成了“錵燃”。

来再说勘察队,勘察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来到了“冤枉湖”的附近,而且此刻恰好赶上了湖水变红的时候,勘察队在丛林里面没走多久,就发现了这片血红的水湖。

当时属于夏季,所以在阳光的反映下,湖水发出红亮的耀光,一点也不浑浊。这个时候在湖水里面和附近找不到任何的动物,就有人谣言说湖水里面的血迹是那些冤死人们的血迹,能碰到它,不是好事发生就是坏事即将来临,很明显的。

“冤枉湖”成卵形状,四周有许多的草,离“冤枉湖”不远处还立有一个碑文,上面刻着:“惟圣皇御历十年有四,道化滂流,和气翱洽,于时祖庚之新构,备尊养之上仪,俯万首皆一体,自谦玄珠妙,何求赤水遗。

逆水所集,轻荷正敷,引修而复,茎而出叶,凝玉成珠,净绿田地。神龟之巢处斯所在,灵鹊之衔来岂殊,既罗列其青葢,又昭章于白榆,乱点乱烁,分规青莹,仰虚无以出。

忽闻万象所变,遁气所出,聚结万物之中,必荷之中央。而后飘飙息常凝,鱼鸟晓露之正鲜,熠熠有光,映空水而焕若,宛转而鱼目。

明玑而月夜争光,丹粟而晨霞散入。若转于掌,凝聚于盘,物有所资,惟雨露之留出,芙蓉之茂时,集天地之万象,道化不同也。”

离“冤枉湖”的不远处,就是“血池”的山洞里,恐惧的声响也是从那里发出来的,而且山洞的洞口布满了“旮旯”,这种“旮旯”不仅聚集在洞口附近,血湖附近也有许多。一旦被这东西给刺了,后果就很难说了。

“旮旯”是西**有的植物,这种植物苞片比苞叶小,但不比萼片狭,它的周围有许多锋利的齿牙。叶齿不为喇状,萼具多少倾斜的喉,或为二唇形,萼齿不为锥状。顶部的花冠很大,是白色的,具有聚集成顶的穗状花序,叶子的颜色是淡青色的。叶边下唇三裂,上唇裂成畸形,下唇裂为腕形,中间的裂片肾形。

它的上部被短糙毛,叶脉较密,叶片的中间是空的,也有卷进去的。这种花和西藏的“鬼吹啸”很相似不过“旮旯”能产生毒液,这种毒液是从根部产生的,所以它的根部很发达,每株“旮旯”的根部有上百条细杆,这些细干的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包袋,毒素就是从包袋里面产生的,然后传送到叶子上面。

人和动物被“旮旯”的叶齿划伤后,毒素会侵入到人和动物的体内,这种毒素倒是和“蠹虫”有很大的差别,“旮旯”的毒素侵入到人体内会迅速和人的血液相结合,就像被一氧化碳中毒一样,“旮旯”的毒液于人或者动物的血液结合后,会在人的手臂上重新长出细小的株粒,然后慢慢发出嫩芽。

简单一点就是在人的手臂上长出一棵细小的植物,这颗植物靠吸食“旮旯”与血液相结合形成的“血白”,新产生的植物又叫“尕剌”,一直到人死去,而且这期间不会超过一个星期的时间。

这是毒素侵入到人的体内,到了动物的身上,动物会脱去毛发,这个时候是动物最为痛苦的时刻,然后身体会变得很脆弱,只要碰到尖锐的东西,血就会马上流出来,而且永不停止,直到死去的那一刻。

这就是西**传的“旮旯”。当然“旮旯”也有害怕的东西,那就是血液,只要血液滴到“旮旯”的叶子上,叶子就会立马缩成一团。可是为什么“旮旯”既能与人和动物的血液融合,却又害怕血液呢?

忽然,这个时候“蚂尕”从旁边跳了出来,朝勘察队赶来。(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