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古木封印 > 第一节黄河奇案引子(第1页)

第一节黄河奇案引子(第1页)

小的时候,爷爷经常会告诉过我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比如说人死后都会用二十四道木印封住他的灵气,棺材也很有讲究,最好用楠木。

用这种楠木的好处是埋在地里面,不仅可以抗腐木菌、白蚁的侵蚀,而且几千年都不腐烂,当然对于那些皇宫贵族的都会采用些金丝楠木以表示他们的尊贵。

不过金丝楠木是很特有的珍贵木材,在明朝末期就已经濒临灭绝。二十四道木印则是一天一夜也就是刚好二十四个时辰,过了这二十四个时辰后,便于来世的投胎。

印象最深的事情还是关于黄河的传说。

那时我还很小,对着黄河充满着无限的喜爱与向往,有的时候也会非常的羡慕大自然造就的这种鬼斧神工。

但对这种爱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黄河的河道非常宽,这样一来河道就很容易发生堵塞。上游还好些,特别是到了中下游,水位落差大,再加上中游段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便经常会发生堵塞。

河道堵塞后,后果是非常严重。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也许会不知道,河水来后,轻则会冲垮决堤、沉降船只,重则会冲击附近所有的房子,一片土地瞬间便沉没在了河水之中。

所以黄河的中下游每年都要进行清淤的工程。

清淤的河工就是每家出一个壮年劳力,当然老人也可以去烧水做饭什么的,如果没有就要出钱。

那个时候,革命刚刚解放,虽然与之前红军的十万里长征相比能有口饭吃,但对于这种出钱的事情却是很少有人能拿得出来,除了之前那些大地主们,一般的家庭还是很贫困。

夏天是黄河泛滥的季节,一般到了冬天,是做好防范的最佳季节。这时的黄河基本上没有什么水,人们便在开始河底挖出淤泥以便加固旁边的大堤。当然也有些趁着黄河干枯的时候偷偷挖些沙子去贩卖。

据我爷爷的回忆,当时他们清淤工作是在古林旁的一段河道上清理淤泥,他是负责做饭工作的,就在他下去送水的时候,突然一个人嗷嗷地吼起来,声音极其凄惨,紧接着在河底的所有的人都开始吼,岸上做饭的人也都非常惊讶。

过了一会大家停了下来,接着干活。吃饭的时候,当我爷爷问起他们时,却没有人知道自己发出过特别的声音。也就是说,在那几分钟的记忆里,河底的人没有了,然而,怪事还没有结束。

晚上大家回到了住处,按照当时的规定,大家是住在一块的,只有到了周末才可以回到家里慰问亲人。那天飘起了雪花,因为是冬天,所以也很正常。这个时候其中的一位年轻人就建议到旁边的一处新院子去睡,还可以烤烤火什么的。

那个院子很新,有十多间新瓦房。院墙都是用树枝扎的篱笆,没有大门,就连屋门也是那种很久的木门喷过漆而做成的,所以很容易从外面撬开。

由于是新盖的房子,没有人管,而且那里的环境也比这边好很多,于是大家就兴冲冲的把铺盖带到了新房子里,“真好啊,在屋子中间生火,暖和。”那个年轻人说道。

这时爷爷也跟着进来了,他看了看四周,就让大家马上搬出来。大家不知道爷爷看出了些什么,只是在房子的正梁上有五道刀痕!

后来爷爷告诉我说:“是在他们祖辈曾传下来的风俗,如果有人在房内上吊自杀,就要在房梁上砍一道痕迹。”

这间房子,是凶宅中的极品,五道刀痕象征着一家五口先后在房中上吊自杀。其中包括一对新婚夫妇。原本家里过得挺和睦,搬过来没有几天就出现了这种事。

“你是怎么看出来这其中还包括新婚夫妇的”另一个身材稍微大的年轻人问道,爷爷回答说:“房子是新建的,而且主堂的桌子旁边还有新婚残留下来的蜡烛,屋子里面还散发着些木头的气息。”

就这样过三四天之后,大家已经军心涣散,强烈要求停工,老人们也觉得事情太过蹊跷。

试想哪里有一家人全部上吊的?何况大家都是附近村庄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这里有这样的事情。

新婚夫妇是挡煞能力很强的,很少有刚结婚就被鬼魂缠身之类的事情发生,否则也没有冲喜这一说法了。像这种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县里专门派了一个民俗专家来查看,顺便安抚一下民心。大家也自发地组织了一些神婆、老人进行类似道场的安抚仪式。结果怪事还是发生了

就在民俗专家到的当天下午,河里传出消息:挖到一具透明棺材!

透明棺材?当老人们赶过去时,已经有很多人在围观了,非常奇怪的棺材,刚刚挖出顶盖,上面的泥已经擦去,让人更难以想象的是尸体周围有很多小鱼在游来游去,但却看不到尸体的模样,只有大体的轮廓,穿着双层的寿衣,按照当地的风俗可以判断死者生前无子。

鱼是不可能在密闭的棺材里长时间生存的,这是常识。所以这个棺材的密闭性肯定不好,但是如果这样,寿衣早就应该没有了,恐怕连骨头都很难剩下,因为,老人们和我的爷爷都没有听说在什么情况下会用透明棺材下葬,更何况,这里是河底,是黄河改道后才被淹没的。

可问题是这幅棺材竟然没有被冲走,因为按照惯例,下葬的深度不过三米左右。

当地的丧葬风俗是如果生前无儿,所有丧葬品为双倍。当然棺材除外。口含金左手穿银,右手拿着打狗饼。

打狗饼是用玉米面和着头发茬蒸的玉米饼,阴间路上有恶狗拦路用来对付的。棺材更分三六九等。薄棺材就是三寸板,估计两三年就腐烂掉了,好的是九寸板,并且是用樟木、檀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材。然后再在外面套一个杨木的棺材称为杨木套棺。但是透明棺材确是闻所未闻的。

从河水里面隐隐约约透漏出一丝丝凉气。这时候,已经分成两拨,以一些老人为首的坚持不再挖,并且把上面露出的盖掩埋。怕殃及子孙。年轻人就坚持要看个究竟,不信邪,再有说不定挖出点金银财宝,不就发了吗。

民俗专家也是抱着猎奇的态度,让他们接着挖。

于是老人们在旁边烧香祷告,说一些孩子小无知,请包涵等等话语。

小伙子们则一锹一锹的把棺材周边的泥挖开运走。棺身露出一米了,下面还是没有到底。

按说棺材充其量也就一米左右高,气氛逐渐凝重了,更为奇怪的是,棺材盖和棺材好像连在一起的,没有任何缝隙。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棺材底能打开了,可是又有谁家的棺材是底下开盖的呢?莫名的恐惧在心底蔓延,或许,不挖才是对的。(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