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 131 两个宰相吵架被罢相 旱灾要来(第2页)

131 两个宰相吵架被罢相 旱灾要来(第2页)

所以朝中反对声很大,最后李从珂做凤翔节度使时的掌书记李专美出列,“力劝”李从珂以百姓为重,不可行此昏君行为,并说朝中已经倾朝廷之力赏军,甚至连太后太妃都出私房钱了,实在没有钱了,既然已经尽力,那就够了,而且治军靠得是军纪严明,不能只靠封赏,所以恳求李从珂就赏到这吧!

在李专美以死“力劝”下,李从珂终于“不情愿”的同意中止封赏,浩浩荡荡封赏将士行动终于到这停止了。

林从是作为指挥使第一次上朝,就看了这样一出大戏,等看完,林从咂咂嘴,不由感慨。

终究,还是掌书记背了最后一切!

掌书记享别人不能享的宠信,却也得背别人不能背的黑锅。

反正今日朝堂这一出,军中将士得恨死李专美了,不过好在京城百姓肯定挺感激他的,李从珂也会更宠信李专美,倒也不知道是赚了还是赔了。

果然,没两天,李专美就被提成枢密院直学士,端明殿学士。

轰轰烈烈的赏军行动告一段落,林从松了一口气,觉得朝廷终于能过两天正常日子了。

可很显然,事实并未如此。

没几天,朝中就发生了一件事——政事堂两位宰相刘昫和李愚,在政事堂公然相互对骂,甚至大打出手!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它影响太恶劣。

想想政事堂乃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乃是全国最机要的地方,平日庄重严肃,任何一个官员经过政事堂,甚至都得谨言慎行,可这样的地方,居然有人公然骂架。

而且这骂架的还是一国宰相,甚至双方都是宰相,这是何等恶劣的事情。

所以此事一出,在朝堂上引起反响十分大,甚至御史都在弹劾两位宰相不注重身份,只顾争口舌之快。

李从珂也对此很气愤,把两人叫到宫里,询问两人为什么在政事堂吵架。

结果让人意外,两人起争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愚讥讽刘昫是

冯道的亲家。

李嗣源在位的七年,最开始是郑钰和任圜为相,后来冯道和崔协入政事堂,任圜被安重诲所害,郑钰心惊,又因为年纪大,就不敢管事,后来没两年病逝在位上,政事堂就只有冯道和崔协,冯道就举荐赵凤入了政事堂,后来崔协突然中风暴卒,政事堂就剩了冯道赵凤,安重诲事时,赵凤因替安重诲求情,险些被牵连,冯道替赵凤求情,出赵凤为节度使,然后就引荐了李愚和刘昫入政事堂。

所以七年中,除了冯道一直没动,政事堂的宰相兜兜转转已经换了几波了,李愚和刘昫就是李嗣源晚年最后一波进政事堂的。

按理说两人都是冯道举荐入相的,应该没什么矛盾,可恰恰相反,两人从进政事堂第一天起,就很不对付,李愚人如其名,性子耿直有些迂腐,但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而刘昫性子洒脱,做事随意,但擅于理财,冯道引荐两人入政事堂,是想着两人性格互补,做事又各有擅长,可以帮着打理政务,可不想两人谁都看不上谁。

李愚觉得刘昫做事随意,而刘昫觉得李愚性子古板,沽名钓誉,这次政事堂的事,就是刘昫做事随意,出了点岔子,李愚就讥讽刘昫,说刘昫和冯道是亲家,意思是刘昫是靠走冯道后门才进的政事堂。

刘昫大怒,因此和李愚争辩起来,最后两人大打出手。

说起刘昫和冯道亲家这事,虽然是真的,但刘昫入政事堂还真不关这事,因为刘昫是入了政事堂两人才结的儿女亲家,而且冯道不仅和刘昫是儿女亲家,还和赵凤也是儿女亲家。

没办法,谁叫冯道的儿子多呢!

冯道和夫人连生了六个儿子,而且由于冯道早年跟着李存勖打仗东奔西跑,所以有孩子比较晚,老大冯平是冯道三十五岁第一个孩子,这就导致冯道为相这几年正好是儿子说亲的时候。

冯道给儿子说亲,考虑到门当户对的,自然首选政事堂的同僚,所以冯道和赵凤搭班子时,冯道就定了赵凤的闺女给自己长子冯平,冯道和李愚刘昫搭班子时,觉得刘昫闺女不错,就说给了自己二儿子冯吉。

这事说出来虽然听着有些不妥,宰相之间门相互联姻,可问题是冯道在政事堂,圈子就那么大,他不选政事堂同僚的闺女,难道选隔壁枢密使的闺女吗?

那才犯忌讳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