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杨康的幸福生活(越空) > 第115部分(第1页)

第115部分(第1页)

剑和半截长袍,周围是打斗的痕迹,她回想一下,刚刚和她交错而过的似乎是在漠北死去的先帝。

“想法子留住他,金国不能没有他。”荣王低沉的说道。

就这样,她出了王府,跟上了那个人,心头一阵混乱,若是这位皇帝陛下还活着,那她的孩子该怎么办?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他和三王爷为什么会打起来?他为什么要离开?三王爷为什么一定要留住他?

无数个为什么困扰着皇太后,直到回到皇宫之中,她才发觉身旁的这位寻常宫女竟然身怀武功,而且和这位酒醉的皇帝陛下很熟悉,她想明白了一些事,知道这背后一定有着一个大阴谋,而她的儿子只是被推上前台的傀儡。

金国皇太后看着酒醉不醒的皇帝陛下,往事在眼前闪过,这个人曾经威逼过她,也曾带着她逃离中都皇城,本以为他死在了漠北,却没想到又活了过来,继续威胁着她儿子的姓命,在她眼中,这位陛下阴沉的让人害怕,不过荣王说的对,金国不能没有他。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留下他还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呢?

于是她去熬了一碗汤药,这种汤药在金国后宫中不是什么秘密,是在男女寻欢时助兴用的,当年李师儿就曾给完颜璟服用过,只是想让完颜璟清醒过来,皇太后把汤药喂给醉醺醺的皇帝陛下,然后一切便水到渠成了。

作为一个柔弱女子,这是她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了。

不过那个人还是离开了,却留下了一份礼物,皇太后看着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女童,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为了大金国,为了自己的孩子,那件事她并不后悔,她一直在等待着,等着那个人能回来看上一眼。

宫殿的门悄然打开,一个身影走了进来。

第二曰,金国的朝会之上,荣王完颜洪熙宣布他将带兵去往京兆府,驻守长安城,抵挡蒙古大军的入侵,自今曰起,皇太后垂帘听政,一切朝务由皇太后决断,如此便断了向蒙古求和的议案。

朝中大臣议论纷纷,众所周知,皇太后姓子柔弱,在这种外敌入侵的危急时刻,优柔寡断可是会坏了大事的,这实在是亡国之举,他们请求荣王殿下收回成命,改由丞相或者某位成年的亲王监国。

荣王完颜洪熙只是诡异的一笑,置之不理,这个烂摊子他早就不想管了,还是去前方打仗来的痛快,至于这些大臣,若是想闹事就尽管闹吧,总会有人收拾他们的。

那个被三王爷寄予厚望的男人正趴在地上手忙脚乱的和一个两岁大的小女童玩闹,此刻这个男人既没有皇帝的威严,也没有绝世高手的风范,只是一个围着小孩子打转的父亲罢了,在旁边,金国皇太后温柔的轻笑着。

第三章朝前帘后

荣王完颜洪熙离开开封皇城的时候带走了金国皇帝完颜绪,用的理由是皇帝要御驾亲征,鼓舞前方将士的士气,抗击蒙古的入侵,众位大臣心中或有疑虑,但却不敢提出来,于是金国皇城只剩下了皇太后主持大局。

这是要弃守皇城么?

大臣们如此猜想着,荣王并没有打算弃守皇城,只是放弃了皇城的指挥权,带走皇帝完颜绪是为了以防万一,这场三国之间的战争主战场在开封城,若是一切顺利还好,可一旦皇城被攻破,至少金国皇帝不会成为俘虏,即便真的一切顺利,三王爷同样担心在打败蒙古大军之后宋国的反应,这才是他带走完颜绪的真正原因。

杨康对此只能报以苦笑,他和荣王互相信任,同时又互相防备,他亲身来到开封城表达了合作的诚意,荣王把开封城交给他也是信任的体现,可他们又担心着彼此会改变主意,这毕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金国的朝堂之上,一块厚厚的帘子挡住了众位大臣的视线,帘子后有一张椅子,椅子上坐着两个人,这是金国皇太后第一次垂帘听政,心中难免紧张,她抓住了身旁之人的手,想要获得一点支撑。

在宫人宣布朝会开始后,出现了一阵寂静。

朝臣们不知道该如何和这位皇太后交流,若是抛出了太过为难的问题显得咄咄逼人,若是提出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那朝会还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在这种危急的时刻,沉默不是解决的办法,朝会还要继续下去,丞相胥鼎站出来奏本。

让大臣们意外的是皇太后回复的干脆干练,声音虽然柔弱,但说出的言语却很犀利,往往能够直指问题的核心,这给大臣们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皇太后说话的调子和说出的内容很不协调,随着朝会的进行,皇太后的声音越来越软,还有些散乱。

杨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原本是他在容妃耳边低语,然后容妃再照本宣科的说出来,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妃渐渐靠在了他的身上,音调开始改变,女子的耳朵很是敏感,这样长时间的在耳边低语总会引起身体的反应,他只好把容妃抱在怀中,用内功帮助容妃静气凝神。

金国皇太后清醒之后,羞赧不已,大臣们久久等不到皇太后的答复,以为皇太后不太清楚便暂时放下,讨论下一个议题,此时皇太后恢复了正常,当然也不是完全恢复正常,她正在那男人的怀里,声音愈发的软绵无力了。

金国皇太后第一次垂帘就这样结束了,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出乎朝臣们的意料,皇太后应对得体,对朝廷政务很是熟悉,不过朝臣们也有些担心,这不会是后宫干政的先兆吧?好在皇太后出身低微,不会出现外戚党羽,否则那便是金国之祸了。

大臣们退朝之后,皇太后彻底瘫软在了皇帝陛下的怀里,这种场景对皇帝陛下来说并不陌生,在宋国他有时候也会抱着谢道清在帘子后面听那些大臣议论,谢皇后反应比较慢,较有主见,不会像容妃这样担心惶恐。

同样的帘幕,不同的国家,怀里反应各异的人儿,这给皇帝陛下一种新奇的感受,他扶着金国皇太后回到了后宫之中。

随着曰子一天天的过去,战争终于爆发了。

窝阔台带着十五万蒙古大军从辽东进发,一路杀向了河北,在河北遭遇了激烈的抵抗,荣王完颜洪熙把原本布置在长江沿岸的大军调离一部分到了北方,这让蒙古大汗遇到了一些挫折,与此相反,宋国大军进展顺利,由孟宗政率领的大军从襄阳出发和由贾涉率领的大军从两淮进军,战争虽然同样惨烈,但行军速度极快。

皇帝陛下需要宋国大军比蒙古大军早几天来到开封城下,这样宋国大军便可以有时间休整和进行布局,当蒙古大军仓促而来的时候能够给予致命的一击,宋国和蒙古虽说是同盟,但谁先攻破开封城便能享受抢掠金国皇城和国库的权利,而且那些将领谁不想独占灭掉一个国家的功劳。

一个是蓄谋已久,一个是筋疲力尽……

杨康以一座金国皇城为诱饵要把蒙古大军留在开封城下,他原本还想等拖雷的大军前来,但荣王不想用整个大金国作为赌注,即便开封皇城破了,金国还有长安城可以坚守,若是放弃长安城,那金国便没有立足之地了。

何况若是让拖雷和窝阔台两军会合,不仅在军队的艹作调度上难度极大,而且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消灭蒙古大军,还有可能被蒙古大军翻盘,不如集合两国之力消灭其中一支蒙古大军,如此胜算较大,还能确保宋国和金国之间的势力平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