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簪缨世家女 > 第10部分(第2页)

第10部分(第2页)

慕容峻见桓闻面露得色,对伐秦有所意动,心想:我果然料得没错,石鉴的情报还是准的,说桓闻现在有北伐建功,以谋篡位的野心,今日一试,可见是真的。

这样想着,慕容峻就说道:“希望那一天早日到来。峻祝大司马,马到成功。我代天下黎民,谢过大司马。”

说完慕容峻就向桓闻深施一礼,以示谢意。

此时,桓闻心中更加踌躇满志,颇有些飘飘然,也不好再端坐正堂,连忙走下来,扶起施礼的慕容峻,将他引入左侧宴席的第一个座位,请慕容峻就座。

此时,宴席内丝竹声再次响起,慕容峻向桓闻敬酒,宾主间彼此推杯换盏,好一片歌舞升平。

这欢宴的席间却有一人,眉头紧锁,看起来心情甚是不悦,此人正是晋中军将军王敏之。

王敏之,江左第一世家王氏家族的嫡系子弟,晋国名士。

王敏之暗想:这燕世子慕容峻年龄虽小,却颇有谋略,第一次见面就鼓动桓闻北伐,正是抓住了桓闻急于建功篡位的野心。这样一来,既赢得了桓闻对他的好感,又为他将来谋划复国的种种举动打下了伏笔。目前,晋北伐秦的时机,尚不成熟。如若晋北伐失利,到时晋与秦两败俱伤,得利的只有燕。此子狼子野心,我必要戳穿他。我需要先找个由头,离间他和桓闻方好。

想到这儿,王敏之开口说道:“世子,敏之有一事不明,还望赐教。”

第 023 章 交锋

慕容峻道:“赐教不敢当,王将军有话请讲。”

王敏之说:“燕之国灭,敏之亦心情沉痛。不过世子既然图谋复国,为何不求助于赵国?世人皆知,燕往日给予赵国极多的恩惠,赵国与燕,可以说是同仇敌忾,宛如兄弟。而我们晋,与燕虽有来往,却不如赵国亲厚,世子又为何舍近求远,邀晋伐秦呢?”

赵国,是秦和燕的邻国,与两国都有领土接壤。赵国的国力弱于秦和燕,但赵国与燕的关系亲厚,每当秦要攻赵时,都是燕帮助赵国,打退了秦。

慕容峻听了王敏之的话,心中想道:此人暗示我舍近求远,邀晋伐秦是另有图谋,是想拖晋下水,损伤晋的国力。更重要的是,他是想通过这些话,引起桓闻对我的怀疑,离间我和桓闻的关系,我须小心应对才是。

这样想着,慕容峻抬头看向主位上的桓闻,果然桓闻听了王敏之的话,脸上的表情变得若有所思起来。

慕容峻此时连忙朗声说道:“王将军此言差矣,且容峻一一分说。赵之国力与晋相比,恰如萤火之光与璀璨明珠的差别,可以说是天地之别,峻如何敢指望赵来伐秦。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赵国的存亡现在只在暴秦的一念之间。不瞒诸位,我有一队琅琊鲜卑骑兵,国灭后投奔于赵,目前赵主尚未明确表示可否收留,只能无名无分的滞留于赵国。如此情势,峻安敢指望于赵国?”

听到此处,桓闻不由微微点头,慕容峻见此继续说道:“再说燕与晋的关系,据峻来看,自然是百倍亲厚于赵国。王将军可是忘了,我祖父慕容健曾经因为保全晋的柳城之功,而被晋武帝封为燕王。柳城之战,我大燕横挑强秦,与晋并肩作战。为保柳城,我大燕骑兵伤亡了数万人,燕、晋两国也有无数名将在此役中折戟沉沙,舍身报国。这其中就包括大司马的父亲桓显将军,也是在柳城为晋血战而亡呀。后来,我祖父慕容健曾经对我说过,桓显将军真英雄也。”

说完,慕容峻以袖遮面,似是要流下泪来。

此时,大司马桓闻听到自己的父亲的事迹,也是心神激荡,两眼眼圈泛红。桓闻15岁丧父,父亲桓显一直是桓闻心中的骄傲。今日听说被世人誉为战神的慕容峻祖父慕容健,曾经这样夸奖过自己的父亲,桓闻不由心中更觉得荣耀,对慕容峻也觉得更亲近了几分。

想到此处,桓闻对慕容峻说道:“多谢世子还记得我的父亲。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大仇我们必报。”

听桓闻话里的意思,竟是与自己同仇敌忾之意了,慕容峻不由心中暗自高兴。

慕容峻接着连忙说道:“就依大司马所言,峻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大司马若有差遣,峻愿效犬马之劳。”

桓闻听慕容峻表达得如此低姿态,心中更是高兴,谦逊地说道:“世子言重了,世子英雄年少,桓闻要倚仗世子之处多矣。”

说完两人继续把酒言欢,言行举止间更熟稔了几分。

王敏之见了,心中暗道:这慕容峻可是真能攀扯,他祖父慕容健几十年前的往事都提出来了,又讨得了桓闻的欢心。这慕容峻虽然年少,但申辩起来声情并茂,做人又是能屈能伸,此子是胸中有大丘壑之人,有将来成为一代霸主的潜质呀。

王敏之又想,看来目前的情形,桓闻还是坚持要北伐,最后终不免秦、晋鹬蚌相争,燕这个渔翁还是要得利了。

但王敏之还是心有不甘,就用眼神示意对面的右卫将军刘遁开口。

刘遁见了,就抬头对桓闻说道:“大司马,若我们现在攻秦,恐怕府库空虚,粮草不济呀?”

第二十四章斡旋

右卫将军刘遁,是刘太后的堂弟,当朝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国舅。

桓闻见刘遁发问,笑着答道:“遁,你不必担心,我自有妙计解决粮草的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