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危险的男女关系:亚偷情 > 第18部分(第1页)

第18部分(第1页)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欧美国家的性解放潮流和中国传统的性观念发生了冲突和碰撞。在国内,有提倡“性解放”者,也有倡导节制者。有关性问题的混战给人们的性观念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于是,网络就成为人们探讨婚姻和性的一个平台。

没有一种得到是不需要付出的。网络同居和网络婚姻的载体虽然是网络,但要想实现这种模式还是需要一定的金钱消费。有消费,才有情感。对乐于其中的人来说,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摆脱痛苦,追求快乐。可以说,网络同居和网络婚姻也是性消费的一种替代形式。

既然是消费行为,与之相伴随的就是消费者的支付行为。网络同居和网络婚姻所需支出的费用大约是每月几百元,对国内大多数城镇家庭来说,这笔钱并不是什么大的开支,但是网络同居和网络婚姻的消费所涉及到的并非只有金钱方面,还有时间。

如果要在网络上实现同居或者是结婚,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因为并不是每个付费的人都具备网上申请套房立即就能同居的资格,而是必须达到一定的级别才能有这个权限。比如某网络游戏,要结婚就必须够一定的级别,要有房子就必须打一个BOSS,获得房契才能去申请房屋。申请到的房屋自然是毛坯房,为了让心仪的女孩子嫁给自己,自然要努力置办家具,一点一点给房屋升级,让其变得越来越大,这其中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同居和婚姻,都可以虚拟(2)

等到可以结婚的时候,男女双方要到“红娘”那里拉婚车,交到媒婆那,然后才能到民政官那儿领结婚证。拥有“合法”身份后,“夫妻俩”就可以花前月下,在游戏中畅游了。当然了,这个时候当事人是不会想起自己已经结婚的事实的,光顾着“怜惜眼前人”了。婚后,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孩子,不过要想传宗接代就需要有更高的级别了。这一系列的过程,将人的好奇和好胜心一步步调动起来,使其成为一种欲罢不能的消费诱惑。

网络运营商在利益的驱使下,会利用各种方法吸引网络男女尝试网络同居、网络婚姻的“甜头”。问题是,当人们厌倦在网络上卿卿我我,是否会走进现实,进行真正的性尝试?如果说网络婚姻这种网络亚偷情形式使亚偷情泛滥,那它便危及到了现实的婚姻,就很可能形成一种新的社会问题。

一些学者对社会问题的定义,主要标准是看它是否涉及到了社会中的绝大多数。网络同居和网络婚姻毕竟还在少数,严格来讲并没有构成社会问题,但它又的确引起了某种社会现象和舆论走势。不管网络同居和网络婚姻是不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关于“网络爱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一个人过度沉溺于网络,对“网络爱人”过于依赖,则很容易滋生个人的心理问题。据研究,互联网的使用过频很可能会造成心理健康程度下降。网民上网时间过长,必然会导致和家人、朋友共度时间的减少。

此外,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了更广阔的世界,则会对自己现有生活的满意度大幅度下降。特别是与强烈的性冲突相关的网络同居生活,它虽然可以释放个人情感,但并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性宣泄。网络同居缓解了现实中的性冲突但并没有最终解决问题,反而很可能导致问题的严重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的匿名性使其很难保证网络平台不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所利用。如果一些违法乱纪的人利用网络同居手段进行桃色诱惑,甚至利用同居之便进行实质的*,这样的后果就更加严重了。还有一些网络运营商设置种种陷阱,使更多的网络同居者陷入消费陷阱而不能自拔。看来,网络亚偷情也需要小心谨慎,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别人开了玩笑。

对于单身男女来说,网络同居和网络婚姻也并非没有好处,如果感情发展顺利,能够走进现实,喜结良缘也不失为一桩美事,但是如果上当受骗,那将会是一辈子挥之不去的人生阴影。可对那些已婚男女来说,网络同居和网络结婚的正面影响似乎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而负面效应则是常见之态。不少现实中的夫妻由于某一方的网络亚偷情而走向分手。

即便如此,网络同居和网络婚姻在已婚男女中还是有很大的市场。这里毕竟是亚偷情者最安全的偷情场所,只要动一动鼠标任何痕迹都会被删除。当然,面对着朝夕相处的配偶,对其一举一动也是了如指掌的,那绝不是监视而是一种默契。对方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在什么时候突然发生了转变,这都很容易引起配偶怀疑。

其实说到底,网络同居和网络婚姻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市场,还是由于人的感情和现实生活发生了冲突,致使浮躁心态的加重。而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是在挑战传统的婚姻定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同居和婚姻,都可以虚拟(3)

最早的婚姻模式就是满足温饱,搭伴过日子,相互照顾。男人在婚姻中的角色就是养家糊口,女人的职责无外乎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外加照顾夫家老小。一般人家的夫妻,根本没有精力谈精神享受。如果有例外,就是那些达官贵人,他们有三妻四妾,享齐人之福;还有就是*才子,才子佳人自古佳话。

社会的进步,令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不再为物质生活匮乏而东奔西跑,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精神生活便被提上了日程。仓廪实而知礼节,填饱肚子才能腾出思想来考虑一下精神追求。婚姻应该是一段感情的终点和归宿,但却不排除婚姻成为另一段感情的开始。婚姻无法约束人的情感,一如法律无法压制人的犯罪心理一样。在如今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洞房花烛夜已经不能算是人生四大喜之一,只要有部电脑,便可以天天度蜜月,夜夜换新郎新娘。

专家们为网络婚姻和网络同居者划分了人群种类,一种是大学生,憧憬浪漫;一种是白领,喜欢情调,大多网络亚偷情者都属于这个行列。

大学生要想在网络上结婚可能有点麻烦,他们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经济能力。网络婚姻的最大特征就是私人性,可这种私人性的获得并非是无条件的。在虚拟社区网站注册后,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买结婚要准备的东西,这些都离不开虚拟货币或是现实货币。可大学生们大多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都是靠每个月家长给的生活费生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网婚的数量。

那些成天为生计奔波,连最起码的生活问题都没有解决的人很难有条件天天在网络上与“网络爱人”卿卿我我,而对于那些白领来说,经济、时间都不是问题。杨旭和“咖啡闲情”都是地地道道的白领阶层,网络上那点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九牛一毛。

最初出现“亚健康”这个词的时候也是直指城市白领这一群体,网络亚偷情、网络婚姻的泛滥自然也离不开这一群体的“支持”。出入高级写字楼的白领们,除了拥有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三高”之外,还有着让人难以想象的高压力。忙事业就忽略了家庭,就像妻子和情人难以兼得一样,事业和家庭也很难做到二者兼顾,事业遭遇瓶颈、工作中遇到了问题的时候,婚姻就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避风港。如果是女性,她的苦闷可能会更多,受老板赏识会被别人说成是“潜规则”,如果遇到一个色狼般的老板,还要时不时地面对他的“咸猪手”,而这些困扰往往是无处哭诉的。

偌大的城市,熙攘的人群,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没有发泄的渠道。这时,网络就进入了这些白领的视野。网络的魅力是众所周知的,精神世界匮乏的白领又怎能抵挡住它的诱惑。人人都有憧憬,只要你能想到,网络就能为你做到。爱人是自己千挑万选的,家是自己精心设计的,还有名贵的跑车,华丽的服饰,所有这些只要你注册一个虚拟社区的ID,再花上少量的现实货币就能全部得到。现实中的压力、不满在这个“世外桃源”中悉数消失,这样的诱惑,谁能抵挡得住?

快餐时代造就了快餐文化,快餐文化成就了快餐婚姻,一切都讲求效率,没有他人的打扰,没有时空的限制,网络婚姻悄然流行起来。

人的欲望总是在不断增长,婚姻当中的情意绵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什么忠贞、节操,都可以放进回收站里进行再造。过去那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已经跟现代人说再见了,随心所欲取而代之开始横行霸道。

话又说回来,网络再深情,那也不过是个服务器而已,现实生活终究需要自己面对。人际关系、个人收入、家庭生活,这些问题躲都躲不开。就像杨旭那样,在网络中扮演交际高手,在现实中依旧是无能为力,这样的取代似乎少了一点价值。当网络同居和网络婚姻与现实放在一起的时候,甜蜜之感就变成了巨大的问号,这样的消费,到底能给人们带来多大的愉悦?

也有人说,网络婚姻和网络同居毕竟还有一定的优势,它没有油盐酱醋的繁琐,没有现实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想吃饭,鼠标一点,满汉全席来了;想旅游,键盘一敲,马上可以新马泰一趟。这是自由的婚姻,好就过,不好就散,没有生儿育女的痛苦,没有财产分割的烦恼。如果山中日子过腻了,再花点钱,买幢海边别墅,转眼就到海边吹海风,享受阳光浴去了。如果嫌这个“老婆”不漂亮,这个“老公”不浪漫,那就换,易如反掌。

然而,当所有的激情随着新鲜感的退去而消逝,曾经的那些天涯咫尺的牵挂,也都会随着热情的消退而湮灭。已婚男女的网络亚偷情就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的情感游戏,一个成人童话般的梦,只可惜童话只存在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梦醒了,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