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战将 > 第18部分(第1页)

第18部分(第1页)

李天佑断然拒绝,说:“老百姓的看门狗变成了你们碗中的肉,我不能吃。”

随后,他集合全连专门讲为什么不能随便杀狗吃肉的道理,说:“山村常有豺狼出没,狗可以看门、报信,对主人非常重要。俗话说打狗欺主,你们还竟然杀狗吃肉,这是伤害群众利益的军阀行为。”

战士们深受教育,向老乡道了歉,并且赔了损失。以后特务连再也不打狗吃了。

几次受到教育,大家说:“李连长不仅会打仗,还是当政委的料子!”

(3)血战梅花村

1931年1月下旬,红7军回师挺进粤北。

这个消息震动了南京。蒋介石急电湘粤两省军阀三面防堵。红7军连夜向星子镇进军,转战到了广东乳源县梅花村。

谁知就在红7军转战中,粤军一个独立团突然悄悄地绕到了红7军后面,企图截断他们的西退之路。梅花村虽小,但整个地形就像一朵梅花,中间是盆地,周围是丘陵,东、南两边是高山,盆地像是花蕊,群山像是花瓣,只在村东有一个山口,是进出村的必由之路。这是一个天然打伏击战的“口袋”。军长张云逸认为机不可失,决定打一个歼灭战。

可是,激战一天,又发生类似攻打武冈城的情况,敌兵很顽强,红军伤亡大。黄昏已近,敌兵增到4个团,分兵3路悄悄地袭来。而此时战士们早已弹药所剩无几,每人身上子弹不到10发。敌我力量悬殊,又没弹药,红7军攻城不成,反被敌人包围了。张云逸断然决定:部队立即撤出阵地,特务连开路。

当敌军发觉红7军主力撤出阵地时,气势汹汹地顺着山梁和沟渠冲了过来。李天佑率领特务连从垭口边打边撤。突然,对面山坡的松林里一股敌兵正面扑来,躲闪已经来不及了,他立即下令:“以班排为单位,占据有利地形,扼守着山口进行阻击。”

敌人越来越近。

突然,李天佑拔出大刀,高喊一声:“同志们,冲啊!”奋勇当先,带头越过深沟,向敌兵猛扑过去。李天佑力气很大,他挥舞着大刀,向敌兵头顶砍去,边砍边喊:“抓人傩!”

抓人傩是广西方言,“肉搏”的意思。战士们端起刺刀,与敌兵展开了血肉纷飞的白刃战,许多人头纷纷落地,深沟里鬼哭狼嚎。粤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冲击吓呆了,动摇了,连忙向后撤退。终于,李天佑和战士们杀开了一条血路。

趁着夜幕的掩护,红7军顺利地撤出了最后一个山头——大岭下王家。

在撤退中,为了迷惑敌人,李天佑又派人把一面红旗插在高地上,再吹了几声军号。敌兵退下去后,又被当官的赶着反转过身,又来“追击”。结果,看到高地忽隐忽现的红旗,兵分两股分别从两侧向山顶悄悄摸去,然后冲上山顶,咬着牙集中火力“嘎嘎”地猛打,可是对打了一阵后,才知道是中计上当。双方都以为对方是红军,其实打的全是“自家兄弟”。缓过神再来找红军时,连影子都找不见了。

梅花村之战,是红7军北上途中一次规模较大的战斗。虽然杀伤敌人1000多人,但自己在战斗中也付出了较大代价,战士伤亡600多人,干部伤亡三分之一。幸亏李天佑率特务连掩护成功,使得红7军逃脱了强敌的围追堵截。

李天佑又一次救了红7军。

(4)军长问计连长

红7军一路转战损失很大,张云逸等人决定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主力红军汇合,1931年3月14日,他们抵达井冈山下一个叫黄泥潭的地方。

谁知他们还没挖灶煮饭,附近的地主武装胡风璋闻风就率民团紧紧地追击而来。这时部队很疲惫,敌我兵力悬殊很大。如何处置?张云逸军长把特务连连长李天佑找去,问道:

“打还是不打?”

李天佑沉默了一会儿,斩钉截铁地说:“打!只有打,才能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敌人一个团,我们只几百人……”张军长无不忧虑说。

李天佑说:“我们刚到,敌人摸不清虚实,又是乌合之众,而且我们久经战斗,不怕!”

“只有你们连战斗力强,其他连队大都是新组成的……”

“那我们冲在前,你指挥其他连在后面喊杀助威。”

张军长点点头说:“好!”

这时,山上白雾缥缈,四周显得格外宁静。李天佑立即带领特务连占领制高点,埋伏在树林中,张军长指挥非战斗连队和游击队则躲在半山腰的树林里。不一会儿,敌兵进了山垭口,在山沟里转了转,没见动静,团长一挥手:

“停下来煮饭,吃完早饭搜山。”

这正是一个乘敌不备、发动突然袭击的好时机。等团丁全部停息下来,懒洋洋地卸了枪弹躺在地上时,李天佑大声喊道:“冲啊!抓人傩!”

他一手举着驳壳枪,一手执着大刀,带领特务连,从高山上冲向了山沟。

团丁们猝不及防,仓皇拣枪还击。但李天佑和特务连已经冲进了人群,他们的大刀比刺刀还厉害,团丁人头像滚西瓜似的,有的掉在地上,有的滚到草丛里……这时张军长指挥部队和当地游击队也从山腰上猛冲下来。这些地主武装哪是红7军的对手,不到半小时,便被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这次战斗,特务连活捉40多团丁,缴枪50多支,红7军无一伤亡。事后,当地人谈起这次战斗,说:

“广西兵打仗真怪,只见部队一冲,还没听到枪响,战斗就胜利了!”

但是,此战开始之时,一个堂堂的军长竟然问计一个连长,并且他才17岁,这似乎不可能。但《李天佑将军传》却详详细细地记载了这件事,可谓是白纸黑字。若干年后,这事引起了一些军史学家的注意,为什么军长竟问计小连长呢?史学家唯一的解释是,当时张云逸军长可能是几番转战,剩下兵力已经不多,此仗主要依赖特务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