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原来袁世凯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洪宪帝制(3)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杨度于葬礼答记者问。其内容对我们从侧面了解袁世凯称帝的思想应该有所裨益。

记者:杨先生,此时此刻,你的政治主张还和从前一样吗?

杨度:我的主张始终如一,决不因任何个人的生死成败而变更。

记者:也就是说,你仍然主张实行君主制度了?

杨度:首先我必须更正一下你的说法,我的主张是,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君主立宪制不是君主制。

记者:挽联中的“共和误民国”是什么意思?

杨度:诸所周知,我一贯认为,在中国当前条件下,全部照搬欧美的民主共和体制并不妥当。

记者:“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又当怎么解释?

杨度:我不想对死者过多评论,历史肯定会对他作出应有的结论。我只想说我自己可能犯了一个错误。我主张的君主立宪必须要有一个君主,袁公的奋斗目标也是要当一国之君,这两者的不谋而合可能就是这场悲剧的开始。

记者:现在君主制已经失败,中国已宣布恢复共和,你对此有何感想?

杨度:有句老话说勿以成败论英雄,我之所以摈弃共和、主张君宪,是考虑到在目前中国的条件下,实行欧美的民主共和办###导致政令不一、地方割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今日民主共和制似已取得胜利,切请诸位拭目以待,看日后会不会出现我所预言的局面。

史家没有说清楚,袁世凯一生直至复辟称帝,个人野心和政治考虑各占多大比重?是野心使他头脑发热,还是他与杨度一样,坚持有关中国国情的独特看法和做法?

袁世凯一生向人们展示了他充满矛盾的双重人格:他推崇西方文明,却拥有十房妻妾;他倡导教育改革,却相信儒学在控制民众方面的道德力量;他力行维新立宪,却出卖戊戌维新派;他身居大总统之位,却迷恋皇帝宝座;他签订“二十一条”,却提倡国货,实行“国有主义”;他背叛资产阶级共和国,却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和教育制度。

应该看到,袁世凯不是具有崇高理想的改革家,而是一个追求现实目标的实用主义政治家。他一生中经常把新、旧东西捏成一团,为我所用。他相信一切都有如面团,只要揉和得好——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就可以捏制出好东西。晚清时,他的小站练兵、新政立宪是这样;民国时,他既祭奠孔子又纪念武昌起义,既赞扬荡涤迷信的科学又仿古帝王祭祀上天,既当大总统又搞专制独裁,或者既当皇帝又当“宪法”里的皇帝,也是这样。他不相信那些从西方拿来就用的理想化的东西,比如“民主共和”,他认为它对某国人民是好东西,但在中国是给辛亥革命匆忙赶制出来的,不合时宜、不合国情,就是既可笑又可悲的坏东西。在这些方面,他与杨度似有许多相通之处。

有人说,袁世凯执政中国的五年,实际上搞了两场政治试验——自由主义的和独裁政体的,结果都失败了。它们在相互斗争中,没有一个活着留下来。或者袁世凯真的想如他一直所做的那样,把新的和旧的、君主的和宪政的混合起来,捏制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东西,但他失败了。

君主立宪制随袁世凯之死而死。死的不是一个。随后,共和亦死。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极度混乱中。新登台的政治势力既无共同的组织,也无国家秩序的共同构想。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强权集团和###与内战的舞台——

中国进入了军阀时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