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黑镜头·世纪未解之谜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坏?分钟,列农就被送进急诊室,医生试图为其大量输血,但已经太迟了。 约翰·列农于当晚11∶07正式宣告死亡。11∶15,医生们将这一噩耗告诉了小野洋子。〃他没救了。〃该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史蒂文·林恩医生对小野洋子说,〃我们已经尽力了。但第一发子弹就已经要了他的命,它射穿了约翰的胸部,割断了大动脉。〃一位当年经历了列农救治过程的医生向人们回忆了当时的情景:〃我走上来,小野洋子第一个说道,你在撒谎!这不是真的!他不会死!我不相信你,他不会死的,告诉我那不是真的。你在撒谎,不是真的!这样僵持了几分钟,我用了很长时间向小野洋子去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马克·大卫·查普曼于1980年12月23日被控二级谋杀,纽约法庭于1981年6月22日对此案开庭。因为在此以前的25年间,纽约还没有过死刑的先例,1981年8月25日,他被判处20年至终身监禁;并且在2000年前不得假释。之后,查普曼被押往纽约的阿提卡州立监狱服刑。

二 谁想杀害一个摇滚明星?

1955 年,15 岁的列农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事后,大众对这件血案的普遍看法是:马克·查普曼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他的疯狂导致了枪击的发生。查普曼后来的言谈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他走过我的身边时,我突然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在我脑袋里不停回响:干掉他,干掉他,干掉他!这个声音不停地催促我,一遍又一遍,动手啊,动手啊,干掉他!〃狱中的马克·查普曼对前来采访的英国BBC记者这样回忆,〃我不记得我事先是否瞄准了列农,我只是连续扣动了手枪的扳机,好像是5次,就这样发生了。之后我没有任何情绪波动,没有任何愤怒,我的脑袋里死一般的寂静。〃然而,也有一些人对这个解释不以为然,他们各执一词,认为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

枪杀列农让查普曼一夜〃成名〃,报纸上的他一脸单纯,完全不像凶手。

一些人认为马克·查普曼并没有精神分裂,神智健全的他只是为了出名,才疯狂地朝自己的偶像开枪。

一位叫做亚瑟·奥康纳的私人侦探则对〃出名说〃嗤之以鼻,他在凶案发生后第一时间就展开了调查,他说:〃认为马克·查普曼是为了出名而刺杀列农是不合逻辑的,我在案发后当晚就去警局探望了他,不管是事发前后,他都没有丝毫想和媒体打交道的意思。他也没有疯,他只是看起来好像是被什么人控制了。〃而有些激进的歌迷甚至荒谬地认为是小野洋子雇凶杀人,为的是占有列农的巨额财产。在各式各样对暗杀背后原因的揣测中,一位名叫芬顿·布雷斯勒的英国记者提出的〃阴谋论〃十分引人注目。

芬顿·布雷斯勒经过8年的调查采访,搜集和摘录了大量相关的档案资料,于1989年出版了《谁杀了约翰·列农》一书。他认为,这次暗杀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个人过激行为,而是一出精心策划的阴谋,并笔锋尖锐地将矛头指向了〃某些极端保守的右翼势力〃。在书中他写道:〃马克·查普曼,他只是被许多想杀害列农的人挑出来的牺牲品。〃他指出,马克·查普曼12月8日下午就见到了列农,并请他在唱片上签名留念,如果他有预谋要杀害列农的话,当时完全就可以动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永不宽恕(图)(2)

然而当晚查普曼判若两人,是因为他被人〃编程〃了,其手段就是通过药物控制和催眠,他当时脑子里不停回响的那个神秘声音,就是被人催眠所造成的有力证据。布雷斯勒认为,对查普曼进行催眠进而控制其射杀列农的幕后黑手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这次事件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政治暗杀。

虽然布雷斯勒提出的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但反对者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不能理解的问题是:〃到底有什么政治原因迫使当局一定要杀害约翰·列农?〃〃谁会想杀害一位摇滚明星呢?〃布雷斯勒的回答是:政府从来没有把列农当作一个无关痛痒的摇滚巨星,他们认为,列农激进的政治观点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他应该被视为一个潜在的危险的颠覆分子。

书中提到,1970年〃披头士〃乐队解散后,约翰·列农开始了其个人演唱事业的发展,不同于〃披头士〃时期,此阶段他创作的歌曲里所带有的反战等政治意味日益增强,其本人在艺术和社会活动中的左翼倾向也越趋明显。当时的尼克松内阁及一些右翼保守分子开始以憎恶的眼光看待列农,他们的看法是:一个深受歌迷崇拜而又口无遮拦,尤其是带有政治主张的摇滚明星应当作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队,这次〃披头士〃要走出国门了。

列农在美国巡演的火车上。   列农与小野洋子的这段婚姻曾不被众人看好,人们普遍认为它将会毁了这个伟大的艺术家。但列农却将小野洋子视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列农和妻子在一个表演现场的后台,两人脸上沐浴着阳光,而殊不知列农的生命只剩下一年了。

被视作政府的破坏分子。而尼克松总统展开连任竞选活动时,他十分关注列农对他的民主党对手的支持会不会给竞选活动造成巨大的影响。为确保安全,尼克松的幕僚甚至曾策划以私藏毒品的罪名逮捕列农。一份后来解密的参议员斯特姆·瑟蒙德的备忘录透露,当时的政府部门不但拒绝给予列农在美国的永久居住权,甚至千方百计想把他驱逐出境。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弗受命对列农予以〃密切关注〃,列农在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档案有将近300页之多,其中一封列农的私人信件上曾被人做过如下标注:〃所有的激进分子都应当被看做是危险的〃。这些资料显示,从1969年列农的〃释放约翰·辛克莱尔〃(约翰·辛克莱尔:著名激进组织〃白豹党〃的创始人,以携带大麻等毒品罪名被捕)演唱会起,一直到1976年,列农都处于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特工的监视之下,其严密程度竟然不亚于他们前几年对已故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监视。列农的住所被监控,电话被窃听,其本人也被盯梢。当局对列农施加如此之大压力,目的就在于防患于未然,想迫使他约束言行甚至放弃政治诉求。当然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列农在发觉自己的艰难处境后,不但没有退让,反而好几次对友人及媒体表示:〃什么都无法阻拦我,不论我是否在这里,不管我在哪儿,我的感受不会动摇,我会讲出我真实的感受。〃在严密监视达到最高峰的1972年,列农觉察到了潜伏的危险,他曾对一位叫做保罗·卡斯勒的讽刺作家说:〃听着,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在我和洋子身上,那不是意外。〃

三 当巨星遭遇政客

乐队来到了美国,他们是音乐史上第一支在美国的好评度超过本土的英国乐队。   伴随嬉皮士风潮的出现,乐队的音乐风格有所改变,最明显的是他们过去白白净净的脸开始留胡子了。

或许某些人认为美国特工部门的做法未免小题大做,甚至带有某种妄想狂倾向。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官方的这些行动是正确的。列农和他的先锋艺术家妻子小野洋子,两人在音乐及艺术界的影响力非凡,作为前〃披头士〃乐队主唱的列农更是拥有无数狂热的歌迷,他完全有能力煽动他们的情绪,他们在公开演出时发出的政治呼吁也很可能得到数以万计人的支持。他们夫妻二人在蒙特利尔度蜜月时就发起过著名的〃为和平而卧床〃运动,这个行为艺术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是为反对美国对越南的战争而创作的,鲜明地体现了反战与宣扬和平的理念,获得了大众的热烈回应。吃过苦头的美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将列农夫妇视为危险分子,而他们与著名极端激进分子杰瑞·鲁宾和阿比·霍夫曼的来往更加深了当局的警惕。因此,对他们而言,对列农实行严密监视的是必要的。

永不宽恕(图)(3)

1976年末,严密的监视确实告一段落,然而这与当时美国的政治形势有关。民主党人吉米·卡特赢得了大选,并于1977年正式就任美国第39届总统。他对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这两个向来右倾的情报机关加强了控制,这或多或少帮了列农的忙,自顾不暇的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终于停止了对列农的监视。但好景不长,1980年11月4日吉米·卡特在连任竞选中输给了共和党对手罗纳德·里根。

里根坚定的支持者威廉·凯西被授予中央情报局局长之职,他被称为自艾伦·杜勒斯以来权力最大的中央情报局局长。新的右翼势力又控制了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危险的恐怖分子〃列农重新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他们开始对列农变本加厉地疯狂压制。当时列农也即将获得美国公民身份,一个月后,他死于暗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