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黑镜头·世纪未解之谜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死无全尸……切·格瓦拉断手之谜(图)(1)

这两张由摄影记者阿尔波塔随意拍摄的照片却展现出了与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曼特尼亚的《哀悼基督》如出一辙的意境和画面感。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命中注定的相似?

切·格瓦拉如何走上革命之路?

他的〃出走〃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谁杀害了切·格瓦拉?

一双断手出自哪里?

遗体下落谁知晓?

一 峥嵘岁月

切·格瓦拉从小就是个小淘气   切·格瓦拉是妹妹安娜眼中棒球高手,更是她心目中的英雄。   初恋女友齐齐娜的突然去世,曾着实令切·格瓦拉悲痛不已,但很快他就又投身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去了。

稠埃内斯托·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著名医生,母亲出身显贵。父亲一直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后来,切·格瓦拉也确实进入了阿根廷最好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系学习。但是,他那颗热爱自由与冒险的心却不曾被禁锢。1951年,他与同伴驾摩托车深入南美五国探险,这次旅程为他认清南美洲社会形态积累了感性材料。1954年,在危地马拉,切·格瓦拉亲眼目睹了危地马拉总统因争取民族自治而被帝国主义打倒的一幕。这激发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

作为根据切·格瓦拉早年亲身经历改编的美国电影《摩托日记》真实记录了切·格瓦拉与好友自驾摩托车深入南美五国的探险旅程。正是这次旅行坚定了切·格瓦拉投身革命的伟大决心。

1955年在墨西哥,切·格瓦拉结识了古巴民族领袖卡斯特罗,并迅速与之结为革命伙伴。当时的古巴正值巴蒂斯塔统治时期,国民极度贫困,全国650万人口中,将近16没有鞋穿,50万人从没吃过肉。然而与百姓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统治阶级骄奢淫逸,昏庸无能。1956年11月,卡斯特罗与切·格瓦拉协同率领一支82人的知识分子队伍,乘坐一艘名为〃格拉玛号〃的旧船只船登陆古巴,发动了在古巴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巴革命。其目的即推翻古巴独裁政府,解放古巴人民。

然而战斗谈何容易,军队在刚刚抢滩上岸时就遭遇到古巴政府军的伏击,仅12人幸存。在意识到不能与政府军正面对峙后,切·格瓦拉与卡斯特罗立即招募一批学生、知识分子,进入古巴东部的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始了游击战争。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由于古巴政府和美帝国主义的严重轻敌,游击战取得了巨大胜利。最终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推翻了反动政府,使古巴彻底摆脱了美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

二〃分别的时候到了

卡斯特罗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切·格瓦拉,但他更从实践中总结出了自己的战争经验。

〃古巴新政府建立后,切·格瓦拉加入古巴国籍,并先后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国家银行行长和工业发展部部长,成为古巴当之无愧的第二号人物,可谓位高权重。然而,他只在古巴生活了6年,就于1965年神秘失踪。这无疑引发了人们无尽地猜测。有人说他与卡斯特罗发生严重分歧,躲进了墨西哥使馆;也有人说他因哮喘病发住院,或者是发疯住进疯人院;还有人说他被撤职,因而自杀;更有甚者,将他说成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人员。但直到多年之后,切·格瓦拉当年著述的《非洲之爱:刚果革命斗争日记》一书为世人揭开了谜底。如书中所述,格瓦拉在1965年秘密前往了比利时属刚果开展独立解放运动,他想利用古巴革命的游击战经验,解放刚果地区的百姓。

然而尽管切·格瓦拉的行踪已经确定,人们却仍然不能理解他毅然离开古巴,投身刚果丛林的原因。但是,对于那些深知切·格瓦拉的革命思想和他当时处境的人来说,他的离开是必然的。

首先,在切·格瓦拉看来,古巴难以脱离其他国家独自实现社会主义,因此必须领导一场解放所有南美洲国家的拉美革命。他在古巴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游击中心〃理论。即依靠一个有威望的领袖,为了拯救他的人民而带领一小群有坚定理想的人组成游击队,经过精心准备,组织筹划,在农村建立一个秘密根据地,然后发动游击战争,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支持下,建立第二个,第三个根据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理论。可以说,古巴革命走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也可以说这一理论是古巴革命实践经验的精辟总结。当时,切·格瓦拉认为这一理论可以广泛适用于非洲和拉美,从古巴革命胜利开始,他就主张输出革命,并且他认为能担任这个革命实践领导人的只有他自己。

。。

死无全尸……切·格瓦拉断手之谜(图)(2)

古巴革命胜利后,切·格瓦拉与卡斯特罗等人进驻哈瓦那,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雪茄烟是切·格瓦拉一生的朋友,无论是在他转战沙场,还是在他位高权重的时候。

其次,切·格瓦拉与卡斯特罗之间的矛盾激化。在意识形态上,切·格瓦拉是个完全的共产主义者,信奉社会主义。卡斯特罗却始终不承认这一点,而宁愿说自己奉行〃人道主义〃革命,不归属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古巴革命胜利以后,在如何迅速实现工业化问题上,两人曾爆发过激烈论争。卡斯特罗主张走商品经济道路。切·格瓦拉则主张废除货币建立〃不用钱的文明〃,主张消灭个人主义,要求用劳动竞赛来驱动。但从实际情况看,切·格瓦拉认同的经济体制在实践中陷入了困境,面对古巴经济的严重困难,他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几乎唯一的对策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但并未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想象卡斯特罗对此也一定不很满意,这可以说是切·格瓦拉与他之间最大的分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