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在大红门壮烈殉国了。“副军长!大哥。。。。。。〃,赵登禹无法控制自己的悲痛,仰天长啸。这时,他把跟在自己身边的30余名卫士叫到眼前,满怀激情地说:〃佟军长已经先我们一步走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想的,几年来天天喊杀敌报国,现在正是时候。”说罢带头冲向敌人。卫士们热血沸腾,宛若一支利箭,直向敌人的大部队射去。厮杀、拼搏,日军被震慑了,暂时停止了攻击。这时指挥部传下了全体守军向大红门一带集结的命令。赵登禹一面安排在撤退途中注意寻找佟麟阁将军的遗本,一面带头向大红门冲杀。日军窥出我军意图,抢先用机枪封锁退往大红门的要道。赵登禹为鼓舞士气,不顾部下劝阻,始终坚持在汽车上指挥,这无异于把自己暴露给敌人。当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的御河桥时,汽车被敌人用密集的火力炸毁,赵登禹身受数伤,血染征衣。卫士劝他赶快退到安全的地方,他坚决不肯,反而带领敢死队向敌人反攻。激战中,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炸开,他的双腿被炸断了,剧痛伴着鲜血,他几乎昏迷。传令兵见他已不能行动,要背他后撤。他对传令兵说:“不要管我了!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只是北平城里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让她老人家放心吧。”说罢热泪滚滚而下,怒视着敌人,停止了呼吸,时年39岁。

南苑一战,二十九军有数千人在佟、赵二将军的感召下,为国死战,壮烈牺牲。日军也遭受了重大伤亡。南苑一战惊天动地,中国军队在佟麟阁、赵登禹主帅下,以气吞山河的壮举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宋哲元闻听赵将军牺牲,捶胸大哭:“断我左臂矣,此仇不共戴天!”

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史馆,以彰忠烈。抗战胜利后,应各界人士的要求,北平西城的北沟沿街被命名为“赵登禹路”。何基沣将军奉冯冶安将军之令,将赵登禹的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这位为保卫祖国洒尽最后一滴血的爱国将领,长眠在中国军队抗击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沿阵地。

1946年7月28日,在赵登禹牺牲9周年、抗战胜利一周年之际,北平人民在中山公园举行公祭大会,追悼赵登禹及佟麟阁将军,大会由李宗仁主祭,李宗仁高度评价了两位将军的爱国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赵登禹为烈士,并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的烈士证。1980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重修赵登禹墓,并重新立碑。各界人士经常前往凭吊。

第一部分:吉鸿昌:恨不抗日死郝梦龄:抗战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河北藁城人,1898年2月18日(清光绪24年正月17日)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郝梦龄读了三年私塾就弃学务农,14岁时到正定县一家广货店当学徒,因不堪老板虐待,遂到东北投奔魏益三。魏益三是郝梦龄家的亲戚,时任奉军第三十军军长,他先把郝梦龄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即任营长。先后提升为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务。1937年10月15日,郝梦龄率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北上参加山西忻口战役,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最后中弹牺牲。郝梦龄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位军长。

1、我应该去抗战

1937年5月,郝梦龄因为反对内战,再度请求解甲归田,但当局决定调他到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7月初,郝梦龄正往四川陆军大学途中,得悉卢沟桥事变发生,他毅然自重庆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他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拼。”此后又上书请缨,决心率部北上,终获批准。其时,郝梦龄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这一年9月,郝梦龄自贵阳率部北上抗日,出发前,他已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在途经武汉,趁隙与家人告别时,他抚摸着儿女们语重心长地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并写下一封信,封好后交给大女儿慧英,嘱咐三天以后再拆开看。十五岁的慧英不理解父亲的心情,硬要拆开来看,郝不允,父女在对抢中把信撕成碎片,丢进了痰盂,郝梦龄即同家人辞别。事后女儿把信从痰盂里捞出,拼凑起来,一看,原来是将军留下的遗嘱,尚可辨认的内容是:

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教调,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

留于慧英、慧兰、荫槐、荫楠、荫森五儿

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第一部分: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站在那里,死在那里

郝梦龄率第九军自武汉到达石家庄后,编入了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序列。其时山西雁门关已失守,晋北的忻口成了山西抵御日寇侵略的第一道防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了保卫太原,决定在忻口组织会战,一再向蒋介石请求派中央军入晋作战。蒋介石应允派第十四集团军入晋,阎锡山即委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全权负责指挥忻口会战。

10月初,郝梦龄将军率部先期到达忻口布防,积极派兵增援被日寇围困中的原平镇晋军。他在耳闻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和嚣张气焰后,更加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0月10日,忻口会战即将正式展开,郝梦龄给妻子剧纫秋写下最后的遗嘱:

余自武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于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既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

书与纫秋贤内助,拙夫龄字,双十节于忻口。

郝梦龄处世严谨,无吸烟、酗酒、赌博、狎妓等嗜好恶习。他勤于读书,购有大量的古籍珍本,其中有半堵墙高的二十四史,有各种兵法,有影印的藏经碑铭,有康熙字典、辞源等工具书籍。他常以文天祥、史可法、岳飞、苏武等忠臣义士的历史故事,教育部下及其子女。尤对文天祥推崇备至,对《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能背诵如流。他平生喜爱体育运动,对打球、溜冰、游泳等,均有兴趣。

郝梦龄治军严明,他不准纳妾狎妓,不准吸毒赌博,在军中不用亲属,受赏赐分给部下。部队在乡间宿营,绝不轻易打扰百姓,常以草秸露天宿营,并一定将借得的草秸等物送还百姓。他强调喝了水,还满缸,扫好地,再出门,以看不出军队宿营的痕迹为标准。他曾在一治兵语录上摘录军歌一首,印发全军背诵及歌唱。歌词是:

三军个个听仔细,

行军需要爱百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