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特别行动小组在行动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我已有对象,只是还不能公开对家人说,我父母让我们见了面,我只能对你明说了,对不起,我不能欺骗你,请你原谅,并为我保密。

唐秋英说,我们没有缘份,我怎么能怪你。认识你,交个朋友也很高兴,你回来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走呢?

明瑶说,我总共有一个月的假,已过去十多天了,大约在家还有个三五天的样子,我就得走。

她看着英俊的明瑶确实不可能与自己走到一起,便友好地与他分了手,当然,在她的心中,对他确实产生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明瑶在父母身边守了几天,过了他的25岁生日后,他一个人先石明峰夫妻回了南京。他心中想到的是国家民族的大业,对于父母在湘西过的那种安宁、幸福的小家庭生活,他很是安慰,没有什么牵挂地奔向了中华民族摆脱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最前线。 txt小说上传分享

050、西安事变

陈济棠失败后,蒋委员长很快就收拾了李宗仁。李在国民党内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他长期经营广西老巢,推行自治、自卫、自给政策,在国民党政权内维持了广西的半独立状态。1936年7月18日陈济棠下野,李自知斗不过老蒋,当即表示服从中央领导,其桂系军队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指挥。值此,蒋介石实现了对党内军事派别的完全统一,全国仅剩*及其所领导的红军队伍,还在与蒋先生领导的国民政府唱对台戏。

消灭陕北红军的任务,蒋委员长把它交给了撤入关内的东北军。1934年2月,蒋委员长任命张学良为豫鄂皖三省剿总副总司令。1935年10月,又任命张学良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东北军与西北军被派到了陕甘宁边境围剿红军,可他们在陕甘地区与红军作战,却屡遭失败。红军及东北学生提出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对军队的影响巨大。国军将士打红军士气低落。对于蒋介石想利用剿匪来削弱东北军、西北军的做法,也颇引起了东北、西北两军将士的反感。

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红军与东北军在前线停火,两军就联手抗日进行了秘密协商。1936年4月,张学良秘密来到了延安,与周恩来进行了会谈,双方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尔后,叶剑英又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西安秘密会见了张学良。张学良拿出巨额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办事处。剿共变成了联共,打红军变成了枪口对外一致抗日。

老蒋得知陕甘战事有变,于1936年12月4日,亲自跑到西安来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却遭到蒋拒谏。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等地。

这时*为配合张学良的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进谏行动,于12月9日,在西安及全国各大城市组织了大规模的群众*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在西安街头,国民党军警开枪打伤了一名请愿学生,进一步激化了群众的义愤,*人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委员长请愿示威。蒋介石得知事态在进一步失控,强令张学良派军队制止学生运动,指令必要时可以向不听劝阻的请愿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说你们此去不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不必要的牺牲。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是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口号,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向群众表示,给我一些时间,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我可以牺牲自己,你们给我一周时间,行么?我一定以实际行动答复大家的要求,绝不让全国人民失望。就这样,张学良与杨虎城这两个武夫被逼上了兵谏的绝路,进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了*的救星,国民政府的罪人。

1936年12月12日,这是一个细雨纷纷的寒冷天,张学良与杨虎城反上作乱,在西安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以武力相要挟,进行了胆大包天的兵谏,逼迫蒋先生改变攘外先安内的既定政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给蒋介石打了个措手不及。西安事变的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了: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结社一切政治自由;七、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这些政治主张与*提出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如出一辙。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政治走向面临极大的变数。首先在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就出现了主张杀蒋与放蒋的争执。张学良、杨虎城二人都主张释放蒋介石。但杨虎城提出了释放蒋介石的四个条件:一是蒋介石的安内攘外政策必须改变,至少以谈话方式向全国公开声明;二是改组国民党政府为抗日联合政府,应有行动表现;三是东北军、十七路军的驻地和政治地位不变;四是红军问题,由以后组成的抗日联合政府解决。张学良则认为还应该看看*的意见,尽一切力量促成停战即可。

南京政府内部,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也发生了战、和两派之争。以亲日派何应钦为首,陈立夫、陈果夫、戴季陶等极力主张武力解决。1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讨逆决议,任命何应钦为讨逆总司令;任命刘峙、顾祝同为东西两路集团军总司令,兵发潼关;并派飞机先行轰炸了渭南、富平、三原等地。何应钦还给在意大利养伤的汪精卫打电报,让其速归中国来管事。相对于何应钦的武力*,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孙科等人,则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在南京奔走游说,为营救蒋介石积极活动。

17日,中国共产党应张学良邀请,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党内也出现了杀蒋与放蒋的意见分歧。在延安已经搭好准备公审蒋介石的台子,但后来又转为主张放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出于*目的,认为即使杀了蒋介石,并不会对共产党有什么实质意义与好处,反而有可能使何应钦等亲日派上台,这样以来,无论对中华民族还是共产党本身都是有害无利的。特别是第三国际与苏共方面也主张与蒋介石和解,更有利于*的生存,这样以来*向张学良明确表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愿。并由副主席周恩来负全责。

有*的帮助,张学良、杨虎城最终同意了放蒋的决定。22日,宋美龄等人到了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去机场迎接,并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会谈。通过国共双方多轮谈判后,于12月24日,蒋委员长口头答应了六项协议。即:一、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二、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三、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四、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五、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六、其它具体的救国办法。

张学良见蒋介石接受了谈判条件,怕夜长梦多发生危及蒋性命的变故,即力排众议,决定无条件放蒋。25日下午,张学良与杨虎城一道送蒋介石及宋氏兄妹上飞机,同时为了维护领袖威信,自己亦随同护送蒋回南京。

送蒋介石的飞机抵达南京后,张学良即被戴先生的弟兄监视。29日,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达了法丙字第17087号命令,委派李烈钧为军事法庭审判长,对张学良进行了审判。31日,军*审判决,张学良首谋伙党,对于上官为暴行胁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褫夺公权5年。

1937年1月4日下午,张学良又接到国民政府发布的特赦命令,所处10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严加管束即为长期监禁。张学良自此失去了自由,而共产党获得了生存发展的合法地位。由此可以说张学良解放了*,并为国民党早早地挖掘了坟墓!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中国也由此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进入了全民抗战的新时期。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从此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051、日本崛起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在数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其社会结构也经历了长期的封建时代,文明程度、文化伦理与中国有太多的相同之处,可以说大和民族深受汉民族的影响,意义深远。二十世纪中叶,中国在遭受到了西方列强入侵的同时,1853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率领东印度舰队到达了日本江户湾,次年2月强迫日本幕府政权,签下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神奈川条约》,由此开放了下田、函馆两港,允许美国船舰停舶,允许美国人设立领事馆,享受最惠国待遇等。日本社全的独立性、封闭性开始被打破。

接下来,英国、俄国、荷兰等资本主义国家纷至沓来,他们要求日本开放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领事馆等等,日本与中国差不多同时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倒幕运动兴起,国内战争不断。1868年1月,明治天皇颁发了《王政复古诏书》,宣布废除幕府制,成立了太政官的中央政府,进行了对日本及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意义的明治维新。

此后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口号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制度,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一是废藩设县,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全国划成了三府72县,旧藩主移住京都,地方由中央指派知事治理。剥夺了藩主、武士对土地的统治权,瓦解了武士阶级,巩固了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二是废除了等级身份制,实行除天皇以外的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民平等,禁止武士佩刀、独占军人身份,建立近代常备军、现代警察制度,各等人之间可以通婚,民众可以自由择业与迁移。三是殖产兴业,大力扶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府创办模范工厂、引进技术、设备、扶殖私人资本、奖励贸易、禁止垄断、废除关卡、统一汇兑、兴修铁路、公路、航运、发展通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四是改革税制,建立起了近代土地制度。统一了全国土地税标准,一律交货币税,并统一了征收对象与税率。大力推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五是抓文明开化,普及了现代国民教育。创办了工业、农业、商业、矿山等实业学校,建起了一整套体制完备的近代意义的小学、中学、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快速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愿望。日本由此改变了被西方奴役的局面,一跃进入了奴役他国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

日本人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奇迹般的从一个被动挨打的小国,崛起为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强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在近代世界史上,与中国便结下了这段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火与血的仇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过去是他们老师的中国,便成了他们实现称霸世界野心的逐鹿场。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获胜,中国最后也成了他们失败的伤心地。中国人结束了千百年来被倭寇侵犯、骚扰的历史。

日本国困于自己只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向西进军,移上大陆一直是他们世代的梦想。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力迅速增强,于是走上了真正的扩张之路。日本政府很快制定了侵占朝鲜,并以其为跳板,进而灭亡中国、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

1873年,以西乡隆盛为首的明治政府内的军人们,正式提出了征服韩国主张,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发动占领朝鲜的战争。但明治政府的当权派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等人认为,目前日本国力尚不足,出兵条件未成熟,应以内治为急务。他们认为占领朝鲜只是一个出兵时间上的迟早问题,于是制定出详细的西进计划,作为了日本发展的基本国策。两年以后,日本国就忍不住了,日军舰非法驶入汉江河口,要求与朝鲜建立贸易关系,并进行非法测量,遭到拒绝后竟炮轰江华岛,制造了江华岛事件。从此以后,日本人不断侵入朝鲜,1876年以武力迫使朝鲜与日本签定了《江华条约》,规定朝鲜在釜山之外,还要开放仁川、元山两港为通商口岸,朝日从此可以自由通商,日本在汉城设立公使馆,在各港口派驻领事,日本人享有治外法权等。朝鲜过来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可是清政府在朝鲜的的势力从此被日本人一点一点地赶了出来。朝鲜开始沦为日本人的半殖民地。

1894年朝鲜爆发了反抗日本入侵的甲午农民战争。日本人借机发动了大举入侵朝鲜与中国东北的甲午战争,日本国意外地大获全胜,1895年与中国签定了《马关条约》,中国清政府被日本人彻底赶出了朝鲜半岛,为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扫清了道路。日本人侵占朝鲜、欲进占中国东北,与正在极力向中国东北、朝鲜扩张的沙俄形成了尖锐的冲突。1904年终于爆发了日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日本人赢得了又一次胜利,为它吞并朝鲜扫清了所有障碍。

1905年11月,日本特命全权大使伊藤博文用武力胁迫朝鲜签定了《日韩保护条约》,朝鲜外交事务、地方政权由伊藤博文统监,从此朝鲜的内政、外交、军事、立法、司法各权被日本人掌握。1907年日本与朝鲜签定了《日韩新协约》,朝鲜中央与地方政权完全被置于日本人的统监之下,朝鲜政权名存实亡。1910年8月,日本人与朝鲜卖国政府李完用签定了《日韩合并条约》,朝鲜正式被日本国兼并。朝鲜被日本人吞并后,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吞并中国的满、蒙地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国趁欧美国家无暇东顾,以及对军需物质的大量需求,加紧了对中国东北的扩张,加大了出口贸易,工业、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俄国革命胜利后,沙俄势力从中国彻底退出,日本人则乘机进一步从朝鲜边境向中国东北浸透。在日本人看来,中国东北是他们巨大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投资市场,对日本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利益;东北有着重要的军事地位,是北犯苏俄、占领中国、南进东南亚的强力跳板;更重要的是,控制住了中国的东北,就能完全控制对朝鲜的殖民统治,这对日本此后的发展起着至关生死的重大作用。1931年6月,日本参谋本部拟定了《解决满蒙问题方案大纲》决定以武力夺取中国东北这一生命线。

于是有了1931年9月18的炸毁沈阳北郊铁路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国对中国不宣而战。继而将中国东北的广大地区纳入到了日本人的铁蹄统治下。进一步成立了满州国,退出国际联盟,成了一个侵略战争机器,日本人大张血口、大淌口水,准备大肆吞咽撕咬中国及东南亚各国。

为了日本国家的利益,确保占据中国的目标实现,大批的日本特工人员被培训后,派遣到了中国各地。中日特工之战亦在所难免。书包 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