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基业长青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非常以你们的成就为荣而且期望你们未来做得更好。“

凭心而论,德州仪器的哈格蒂也用长期观点来指导自己公司。事实上,1946年时,他也从很多研究机构聘请了不少顶尖科学家。不过,德州仪器没有惠普那种严重的财务危机。

但在哈格蒂去世后,德州仪器回避了惠普遇到的挑战:用5O年的眼光来经营,同时在当年度有卓越的表现。70年代的德州仪器和惠普不同,开始推出廉价的消费品,也开始突然大幅降价,以争夺市场占有率,同时经常牺牲经销商的利益。一名经销商在1979年批评说:“德州仪器因为太注重降价,就对顾客取巧,压榨质量。”这种策略造成了相反效果,使德州仪器遭受财务和声誉的双重损失。惠普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从来没有迷失过方向,德州仪器追求纯粹的规模和短期增长,侵蚀到优秀创新产品创造者的基础和传统,严重损害了公司的长远前景。

对照惠普和德州仪器两家公司后,我们发现了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异:高瞻远瞩公司习惯于长期投资、建设和经营,他们这样做的情形比对照公司多多了。在高瞻远瞩公司里,“长期”不是指5年或

10年,而是代表好几十年——说5O年比较符合,但同时他们也不会在短期松懈下来。

高瞻远瞩公司的经理根本不接受在短期绩效和长期成功之间必须选择其一的说法。他们先为长期努力,同时又用极为严格的短期标准自我要求。

这一点再次表明:安逸不是高瞻远瞩公司的目标。

高瞻远瞩公司的长期投资我们系统地审视了研究的所有公司后,发现很多证据证明,高瞻远瞩公司比对照公司更重视投资于未来。我们回溯到1915年,分析了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后发现,高瞻远瞩公司在新资产、厂房和设备上的投资,占公司每年销售额的比率一直高于对照公司(15对公司中有13对如此);高瞻远瞩公司年度盈余再投资的比率也比对照公司高,付给股东的现金股利则比较少(15对公司里有12对如此,另一对公司不相上下)。

在我们研究的公司里,长年把研发支出列为单独申报项目的情形不多,有些公司,像沃尔玛和马利奥特,根本没有传统的所谓研发;但是,就我们掌握信息的其他公司来说,在8对公司里,每一家高瞻远瞩公司研发投资占年度销售额的比率都超过了对照公司。在制药行业里,基础研究可以说是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我们所说的高瞻远瞩公司,其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率比对照公司高出3O%以上,例如,默克从4O年代起,基础研究投资占销售额的比率一直高于辉瑞制药,而且从6O年代末期起,这一比率就高于本行业任何一家公司。这是默克在8O年代脱颖而出的一个关键因素。

高瞻远瞩公司通过广招贤才、员工培训和专业发展计划,大力加强人力资源投资。默克、3M、宝洁、摩托罗拉、通用电气、迪斯尼、马利奥特和IBM等公司,全都大量投资在自己的“大学”和“教育中心”上,设立密集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对照公司也在培训方面投资,却没有高瞻远瞩公司动手早,其力度也不够。例如,摩托罗拉公司,就要求每个员工每年4O小时的一周培训,而且要求每个部门用在培训上的花费要占薪资总额的1。5%。默克所有的经理人都必须参加一个为期3天的培训课程,学习招聘和面试的技巧。默克总裁魏吉罗在会议开始时经常问同样的问题:“你们最近招募了哪些人?”整体而言,我们注意到,高瞻远瞩公司的招聘和面试程序通常远比对照公司的更复杂、严密,在专业和管理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以惠普为例,可能招募进来的新员工至少要经过未来工作部门里8个人的面谈。

最后一点是,高瞻远瞩公司在科技知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和创新产业的做法方面,比对照公司投资得更早、更积极、他们不会等待外部世界要求他们变化才启动变革,通常会比对照公司先采用新事物。通用电气在整个历史中都比西屋先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包括目标管理、分权、员工授权,等等。事实上,通用电气在采用新的管理方法方面一向领先。1956年,通用电气发给每一个经理一套两本的书籍,名叫《专业管理经典思潮选辑》。这套书收集了到当时为止最重要的36篇有关管理思潮的论文。通用电气这样做,目的是在公司上下宣传有力的管理构想。

在美国企业史上,默克是率先全面采用“零缺点”程序的公司之一,时间是

1965年。默克还最先采用以蒙地卡罗电脑模式为基础的最新财务分析技术,因而能够做出长期的战略性决策。菲利普·莫里斯在关键的1960年一1985年间,比雷诺更早采用最新的生产科技。摩托罗拉致力采用未来可能很重要的新科技,先力时却踌躇不前,最后迫于市场压力才采用新科技。迪斯尼一向有投资电影新科技的传统,在对手忧心冲忡地考虑可能的缺陷时,就已经迅速地利用了新科技。花旗银行一直都比大通曼哈顿银行先投资于重要的新方法,有些项目甚至领先达3O年之久。

花旗银行比大通曼院顿银行先采用的措施:部门效益报表绩效奖金管理培训计划大学招生计划根据行业(而非地域)设立组织全国性特许自动柜员机信用卡零售业务分行外国分行

对照公司不但动作迟缓、胆怯,而且管理层有很多逃避投资的例子,更糟的是,还有在公司历史的重要关头压榨公司的情形。例如,在7O年代和8O年代,菲利普·莫里斯拼命投资,追求成为香烟行业第一大厂商的目标时(参见第5章),雷诺的经理却在利用公司,把公司当成替自己谋福利和增加自己财富的场所,他们买了一队企业用喷气式客机(号称“雷诺空军”),建筑昂贵的机棚(号称“企业机棚中的泰姬陵”),兴建华而不实的企业办公大楼(叫做“玻璃动物园”),摆设昂贵的古董家具和精美艺术品,(一位销售人员说:“这是我服务过的惟一不做预算的公司。”)并且赞助体育明星和营销价值不确定的体育竞赛。有人问起这种花费有何高明之处时,公司CEO罗斯·约翰逊干脆地回答说:“几百万美元流失在时间的砂尘中了。”

麦道一贯表现出因小失大、极度注重短期绩效的心态,公司因此受到限制,不能大胆地向未来迈进(包括在建造巨天霸喷气式客机方面迟疑不决)。到7O年代,这种保守心态变成一再重复的历史模式。《商业周刊》1978年有一篇文章形容麦道“弥漫着斤斤计较的倾向”,批评这种保守、短期、注重成本的导向。《商业周刊》描述如何促使公司决定放弃开发新世纪的喷气式客机时说:“麦道以吝啬、谨慎出名,专注建造抄袭前人设计的飞机……而不愿推动费用昂贵的新开发项目。”波音秉持“展望明天”的态度,麦道则坚守“斤斤计较”的心态,两相对照,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结果已经在重要决策中明显地表现出来。

几十年来,高露洁一直忽视在新产品开发、营销方案和工厂更新方面的投资。以下的代表性说法引自《福布斯》杂志和《财富》杂志,评述高露洁长期以来的状况。

1966年:“要推出成功的新产品,必须有协调极为顺畅的营销机器,高露洁由李德统治22年后(1938年一1960年),根本没有这样的机器。赖施推动一个紧急计划,几乎是要在一夜之间创造出宝洁公司花了3O年才日渐完美的东西。”

1969年:“公司多年来没有产生过任何重要的新产品,甚至连酝酿中的新产品都没有,而且从1956到1960年之间,高露洁的国内销售量事实上是在减少。”

1979年:“福斯特渴望盈余保持增长,于是削减广告,控制研发支出,而这一点正是任何营销公司的生命线。简单地说,他是借用未来,期望明天会有更强劲的经济状况,把他从困境里拯救出来。”

1982年:“海露洁现在实际上是美国消费品公司中惟一没有重大新产品计划的公司。”

1987年:“核心业务的利润支持了福斯特的购并行动,造成财务紧张,压制了新产品开发和工厂现代化等重要事项。”

1991年:“开发突破性产品耗资巨大,但是,马克是以降低成本著称的人,可能不愿意付出其他公司所付出的代价,高露洁拨给研发的经费还不到营收比率的2%,但宝洁的比率几乎达到3%。”

>>马利奥特与霍华德·约翰逊:一个庞大的美国特许经营店的衰败1960年,老霍华德·约翰逊突然退休,把亲手建立的公司交给儿子小约翰逊。一位和老约翰逊共事多年的人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放弃自己创立的事业,而他就这样离开了。”他留下了美国最有名的企业之一,留下了点缀全美各地高速公路沿线、700家倍受美国中产阶级喜爱、屋顶一律用鲜艳橘黄色装饰的餐厅和旅馆。当时小马利奥特说过,希望有朝一日,他从父亲继承的公司能像霍华德·约翰逊一样成功。到1985年,马利奥特不但获得了成功,甚至远远超过霍华德·约翰逊——规模是其7倍之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