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基业长青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时过境迁之后,看似高明的远大眼光和事前规划经常都是“我们多方尝试,保留可行的”项目“的结果。就这点而言,高瞻远瞩公司是在模仿生物物种的进化。我们发现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这些概念,比任何讲公司战略管理的课本都能更好地说明某些高瞻远瞩公司的成功之道。

迷思九:公司应礼聘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

事实:总结本书所有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后,我们发现,在它们总长高达1700年的岁月中,只有4个CEO是外聘的,而且只在两家公司出现过。高瞻远瞩公司由自行培养的经理经营的比率远远超过对照公司(6倍)。这一点粉碎了自己人没有重大变革和新鲜构想的一般看法。

迷思十: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

事实:高瞻远瞩公司最注重战胜自己,反而不把成功和击败对手当做最终目标。能够击败竞争

对手是他们不断自问“如何自我改进,使明天做得比今天好?”的附带结果,它们天天自问,把它当成规律的生活方式,有些公司这样做了150年。不管它们多有成就,不管它们超前对手多远,它们从来不认为自己已“做得够好了”。

迷思十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事实:高瞻远瞩公司不会用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使自己变得残酷无情。非此即彼是一种纯粹理性

的看法,认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二者不能兼容并蓄。选择稳定,就不能选择进步;要求教派般的文化就不能有个人的自主性;要用自行培养的经理,就不会有根本的变革;要采取保守的做法,就不能有胆大包天的目标;要赚钱,就不能根据价值观和目的行事。

高瞻远瞩公司并非如此,它们采用“兼容并蓄的融合法”,以这种互相矛盾的观点追求鱼与熊掌兼得。

迷思十二:公司高瞻远瞩,主要依靠“远见宣言”。

事实:高瞻远瞩公司获得这种地位,主要不是因为发布了远见宣言(不过它们通常都有类似的

声明);它们跨身伟大公司之林,也不是因为它们写就了今天在经理人之间流行的某种远见、价值观、目的、使命或发人深省的声明(但是它们比对照公司更常写下这种宣言,而且是在蔚为流行之前几十年就写出来了)。在建设高瞻远瞩公司的过程中、拟出一篇宣言可能是有用的一步,但只是一千个步骤里的一步而已。

>>研究项目缘起:谁是3M公司的高瞻远瞩的领袖?

1988年,我们开始探究企业“远见”的问题。确实有“远见”这种东西吗?如果有,它到底是什么?从何而来?为什么企业会做出高瞻远瞩的事情?“远见”这个词颇为报章杂志和管理学者注意,可是我们对于所看到的东西却很不满意。

例如,有太多的人搬弄、运用“远见”这个词,运用的方式大不相同,造成了混乱。有人认为远见使人像算命仙哲一样能看出未来的市场;有人认为是洞察科技或产品的能力,像制造出苹果电脑一样;也有人强调是组织为未来编织的美梦,包括价值观、目的、使命、目标、理想工作场所的形象,等等。结果众说纷坛,莫衷一是。难怪有这么多精明实际的企业界人士对于整个“远见”的观念持高度怀疑。这一名词实在是太模糊,太不实际了。

此外——这一点最令我们困扰——几乎在所有和远见有关的讨论和文章里,都隐隐浮现所谓的“高瞻远瞩的领袖”,这种人经常都深具魅力和知名度。但是,我们自问,如果高瞻远瞩的领袖对杰出组织的发展这么重要,请问3M的魅力型高瞻远瞩领袖是哪一位?我们不知道。你知道

吗?几十年来,

3M一直是普受赞赏——几乎可说是崇拜——的公司,可是却没有几个人说得出3M现任CEO的名字,或者前任或再前任CEO的名字。

很多人会说3M是高瞻远瞩公司,但是,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3M似乎没有一位堪称典型、知名度高、又高瞻远瞩的魅力型领袖。我们查阅3M的历史,知道这家公司在19O2年创立,所以,即使3M有过一位高瞻远瞩的领袖,几乎可以确定也早就过世了(到1994年为止,3M一共历经10代CEO)。很明显的,也不能把3M大部分的成就归功于某种高瞻远瞩的产品观念、市场洞察力或幸运,没有什么产品或幸运能够创造公司近百年的优异表现。

我们想到,3M代表的是超越高瞻远瞩的领袖、高瞻远瞩的产品、高瞻远瞩的市场洞察力或高瞻远瞩、激励人心的宣言以外的事物,我们认定这家公司最适于称为高瞻远瞩公司。我们就这样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简单地说,我们这个研究项目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找出极为高瞻远瞩公司共同拥有、使它们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基本特质和动力,并把这些发现化为有用的观念架构。

二。有效地把这些发现和观念向大家介绍,以便影响管理方法,造福想创立、发展和维持高瞻远瞩公司的人士。

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经过考虑后,我们决定自己不应该拟具名单,因为我们有可能偏爱某家公司,而不喜欢另一家,我们对企业界可能了解得不够,可能偏爱我们比较熟悉的科技公司和设在加州的公司。

为了让个人偏见减到最少,我们决定在大范围的基础上,找出不同规模、产业、形态和地理位置的杰出公司,针对这些公司的CEO进行调查,请求他们协助拟定高瞻远瞩公司的名单,以供研究。我们相信,杰出公司的CEO们以其最高层从业者的独特有利地位,在选择公司时应该有最明智、最独到的判断,我们对CEO提供的信息十分信任,超过学术界人士提供的材料,因为他们经常接触建立和管理公司的实际挑战和实务。我们认为,他们对本身所属行业和相关产业,应该拥有绝佳的实务知识。我们也认为,高效率的CEO会密切注意与本公司合作或竞争的公司。

1989年8月,我们从下列公司名单中精心选择700位具有代表性的CEO进行调查:·《财富》杂志50O强工业公司·《财富》杂志5OO强服务业公司·《公司》杂志5OO强未上市公司·《公司》杂志

1O0强上市公司为了确保选出的公司能代表各行各业,我们根据《财富》杂志工业和服务业两种50O强企业排行榜,从每一种产业类别选择CEO,两种排行榜各选出25O位。《公司》杂志的排行榜可以保证较小型的公司得到适当的代表,上市和未上市公司也一样(我们从这两种名单中,各调查了2OO家代表性公司)。我们要求每位CEO最多提名5家他们认为“最为高瞻远瞩”的公司,我们特别要求他们亲自回答,不要授权组织里的其他人回答。

我们一共收回165份问卷,回收率是23。5%,平均每份问卷上列出32家公司。经过一系列的统计分析,证实收到的是名单中的代表性样本。换句话说,没有哪个组织的CEO主导最后的调查名单,我们得到全美各地、各种形态及规模的公司提供的代表性资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