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基业长青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基业长青第一卷

我们相信:世界上每一位CEO、经理人和企业家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每一位公司董事、顾问、投资人、新闻记者、商学院学生,每一个对世界最成功企业的出众特质有兴趣的人,也都应该阅读这个书。我们如此斗胆声明,并非因为我们写了这本书,而是因为书中提到的公司确有很多可供借鉴之处,

我们做了长期研究,写出这本书,就我们所知,没有人这样做过。我们选出一组真正杰出、历经岁月考验的公司一这些公司平均创立日期是

1897年,从它们创业之初开始研究,历经所有的发展阶段,一直到今天为止。同时,我们也把它们和一组历史相当、但是未能获得同等地位的优秀公司做比较研究。我们研究它们处于草创时期的状况,研究它们处于中型企业、大型公司时的情形,研究它们如何应对世界发生的急剧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革命性的科技、文化动荡等等)而基业长青。整个研究、写作期间,我们不断地问:“是什么使这些真正独特的公司有别于其他企业?”

我们希望超越今天无数的管理术语和时髦名饲,决心发现历百年而不变、系杰出公司于不坠的管理原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今天很多“新颖”或“创新”的管理方法其实一点都不新。很多今天流行的术语,诸如员工持股、授权、持续改善、全面质量管理(TQM)、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观等等,都是经过重新包装和更新的旧做法,有些做法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最初10年。

但是,我们发现的东西使我们惊异,有时候甚至使我们震撼。广受支持的迷思纷纷破碎。传统的架构个个崩垮,研究做到一半,我们发现自己茫然若失,因为证据打破了我们很多的成见和“知识”。我们必须先解脱,才能再学习;我们必须破旧立新,建立新的架构,有时候还得从头做起。整个研究历时6年时间,但是,每一分钟都值得。

回顾我们的发现.有一点特别重要: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担任建立杰出企业组织的主角。各个阶层数量极为庞大的经理人,都可以学习和应用这些公司的教训。至少在我们的眼中,“企业必须仰仗具有特异、神秘特质的才智之上领导,而且这种特质是别人学习不来的”,这种令人望而却步的说法,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希望你能从本书里得到很多东西:我们希望这几百个特定的事例,能够激励你在自己的组织里立即采取行动;我们希望这些观念和架构深植在你心底,协助指引你思考;我们希望你得到可以传给别人的智慧之珠。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你获得信心和灵感,了解这一切经验并非只有“别人”合用,你也可以学习这些经验,建立一家高瞻远瞩、基业长青的公司。

J·柯林斯J·波勒斯

1994年3月于加州斯坦福

长空有雄鹰俞利军

马克·吐温曾经这样抱怨:“我往往是在机会离去时,才明白这是机会。”事实上,这也是许多公司的命运,正如有人所观察到的那样,公司不外乎三类:其一为身体力行者,其二为作壁上观者,其三为莫名其妙者。在信息不完全和瞬息万变的现代市场中,第一类公司大体能做到把握机遇、以变求生,而第二、第三类公司往往不是苟延残端、度日如年,就是难以摆脱灰飞烟灭的厄运。

强生、马利奥特、美国运通等一批杰出的公司之所以杰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比别的公司更善于利用机会。“审视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时,我们发现它们之所以能够作出最好的行动,不是起因于详细的战略规划,而是依靠实验、反复尝试、机会主义,或者准确地说,是靠机运而得。”

这个结论听上去显然与正统的管理类书籍的口吻大相径庭,而且颇有些玩世不恭的味道。然而,它却是一项长达6年之久的企业研究的某个结论之一。从

1988年到1994年,斯坦福商学院年轻的学者詹姆斯·柯林斯和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研究组织行为与变化的杰里·波勒斯教授一起,一直坚持一种“漫长、费事、彻底而吃力的程序”,采用严格的标准,从《财富》杂志5OO强工业企业和服务类公司两种排行榜中选出18家高瞻远瞩的公司,并且系统地为每一家高瞻远瞩公司精心选择了一家对照公司进行追根究底的研究。

他们的最终成果便是《基业长青》这本书。该书一出版就登上了美国经管类畅销书榜,并且迅速成为国际畅销书,引起了全球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新闻记者和商学院师生的广泛兴趣。《今日美国》称其为“继《追求卓越》之后最引人瞩目的企业研究力作”,确乎的当之论,并非溢美。

在第一章中,两位作者称,他们此项研究项目有两个目的:1.找出极为高瞻远瞩公司共同拥有的使它们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基本特质和动力,并把这些发现化为有用的观念架构。

2。有效地把这些发现和观念向大家介绍,以便影响管理方法,造福想创立、构建和维持高瞻远瞩公司的人士。

任何明白上述文字的真实涵义的人都不会不清楚,这是两个天真得有些狂妄的目标。然而,认真地阅读了全书后,笔者吃惊地发现这两位美国佬居然真的实现或接近于实现了他们的目标。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他们的第一个目的:“高瞻远瞩公司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和动力?”

通过作者不厌其烦的描述,我们发现高瞻远瞩公司就像是长空中的雄鹰,而非灌木丛中的燕雀,或者说,他们是了不起的资本主义赌徒,强生公司前CEO拉尔夫·拉森一语道破天机:“成长是赌徒的游戏。”正是这种胆大包天甚至是非理性的欲求,激励着高瞻远瞩公司从草创到逐渐步入辉煌。

5O年代末期,一家在日本以外无人知晓的名叫东京通讯工业公司的小公司决定不惜代价,抛弃本来的公司名称,改名为索尼公司。这家公司的往来银行反对这一构想,认为公司1O年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因而质问:“你们打算做这种毫无意义的改变,到底是什么意思?!”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平静地回答说:这样能够使公司扩展到世界各地,因为旧的名字外国人不容易念出来,我们希望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各地)品质低劣的形象。

以一个员工不到1000人,根本没有海外知名度可言的公司来说,这真可谓野心勃勃,高瞻远瞩。

1924年,IBM的前身,计算制表记录公司,只不过是一百多家相当平凡、希冀有所作为的中小企业中的一家。在此三年前,这家公司几乎破产,还是靠着大量借贷才捱过1921年的经济衰退。公司只有52名业务代表能够完成销售指标,主要依靠销售打卡机和肉摊上用的磅秤维持生计。

但是,老华森不希望看到公司继续平庸下去,他希望公司改弦易辙,成为真正具有全球地位的伟大公司。所以他改了公司的名称。我们今天或许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这个名称不会感到吃惊,但是回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