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机械智人之造人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适应。

“其实龙哥要保住研究成果,只要先去找张副院长,表示自己愿意跟王植合作,希望张副院长不要淌混水就行。然后再去跟王植直接说希望得到保护,等他回话。事情就可以很顺利地办完了。”刘思雨还沉浸在失去全部名牌货的悲痛当中。

应龙不解:“你之前的意思,不是说只要找后台最硬的王植去商量就行了吗?怎么还要先去找张副院长,差在哪儿呢?”

“你直接去找王植,他就必须考虑同时得罪张柯后台的结果。很有可能拒绝你,用来向张柯示好,维持现在的局面。结果很可能什么都没改变,你还会得罪张柯二人。如果先去找张副院长表态,他听了你的意思,肯定明白再留在当中的危害。他是个谨慎的人,绝不会为了一个研究成果,就把自己卷到别人的利益争夺里去。混水摸鱼的心他是有的,可他掌管着整个儿研究院,再弄个项目安在自己身上,还不跟玩儿一样,何必那么拼呢?王植和柯志杰就不一样了,他们现在只有后台没有职位,不把成果弄到手,就没机会升官儿,一定会出力的。张一退出,他们两个肯定要暗里比高下。你投靠了王,柯一定会想踩你几脚或者继续拉拢你。王为了保住升迁的资本,也一定会努力维护你的利益,好让你对他死心踏地,不要轻易跳槽到柯那里去。按我说的去做,斗的就是柯王二人。你就能安心研究了,只要小心柯偷偷yīn你就行。”

“唉?为什么说副院长管着整个研究院,正院长干什么去了?”小chūn很好奇。

“余院长技术人员出身,不是靠后台,而是因为资格最老,有背景的新人没法跳过他上台,才不得已把他推上院长位置的。再有一年就能退休了。到时候位置还是靠山派的,所以他们不急于搞掉他。至于余院长,因为没有后台,也控制不了他们抢别人的研究成果,只好睁一眼闭一眼等退休。工作上除了出差不能换副院长代劳,讲话必须露露面,其他都是张受涵在实际掌管。”

齐遇一摊手,“你看,我就是好奇这一点。这个小妹妹好像什么消息都知道。应龙去单位三个月了吧,你知道的有她知道的多吗?可我在单位好几年,都没她知道的多。这小妹妹不简单,肯定还有很多事情没告诉咱们。她是专利局哪个部门的,情报科吗?”

小chūn也疑惑地说:“确实很厉害。我也好奇。”

应龙鼓掌:“这么多消息可以参考,她提的方案就一定是可行的。那我们就有救了。”

刘思雨还在为失去名牌肉痛不已。应龙转过头对她说:“还是要说声谢谢你,思雨。我也看出来了,他们的项目来钱不够快,最有可能来钱的就是我。我在这里说句话,你听着。真把大家的问题解决,而我手上又有经费的话,今天你所失去的,我一个人替他们都补给你。你要是相信我,就别难过了。包包不是最重要的,兄弟才是最重要的。”

刘思雨委屈地说:“我不是心疼包包。”顿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现在是在心疼高跟鞋和外套,还有XXXX和LLLL。”

三个大男人开始拼命搓脸,齐声“我去~”。

第十四章 我们的计划

三型机的研发计划交上去了,亲自交给张副院长时,李应龙按刘思雨的办法做了。

张副院长不动声sè地听完。在李应龙出去之他前说:“年轻人有前途啊。你的心意我领了。让他们两个自己解决吧。”

这是等于宣布退出纠纷。他接着去了老陈那里,把刘思雨的办法一说。老陈大惊:“这办法好啊,谁给你出的主意?我一定要见见这位高人。”应龙笑着说:“你经常见,只不过不知道是她。”他没说出刘思雨的名字,他觉得这样对刘思雨比较好。万一让人知道刘思雨出这种主意,柯志杰之流一定会找机会报复她的。老陈很高兴李应龙现在的做法,等于向他证明李应龙还是想留下来继续研发机械智人。这是最让老陈高兴的事情。

最后两个人提到经费的问题。李应龙没揭穿老陈已经花了很多钱在自己身上的事。但是那天老陈哭着解释自己的动机时,也不是没透露出一些。他想先装不知道。应龙现在很好奇,这被划入项目组的40万究竟还剩下多少?最好是没有被动过。不过看他们毫不犹豫侵占自己研究成果的样子,一分钱不动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只希望他们还能给自己的项目研究留下一些。老陈笑了笑,“我只听说这钱划进去了。可我只能管到我的三个组,其他组的经费问题没办法知道。如果按他们以前的作风呢,都是钱一到帐就大体分完了,留下的都是给你开工资和临时周转的费用,应该不会很多。等研究成果出来了,他们再分一次。下一期项目,只能等上面再批了新的经费过来。人家也不会告诉上面还有剩余的款项,只会向上面说钱不够用,等米下锅。”

老陈接着说:“不过,你这个项目有些不同了。我刚才说的,那都是连续开发而且可以直接获得收益的项目。你的研究课题,不利于投产,只能靠卖专利技术。而你的专利技术实际上只是一套程序。真正能用到这种程序的公司和集团只怕全世界也找不到几个。就算真有人想买,还要看国家是否肯卖。我们研究院研发的专利,都是国家的。这种尖端科技,真的做出来,国家一定会看得紧紧的,十年八年之内是没机会出口的。所以……很多人都不太愿意做。虽然你的二型机完成了,上面对这个项目也不是特别看好。毕竟还在初期,效果还不明显,能继续投在你这里的钱不会太多,应该不会超过上一期的拨款。”

李应龙心道:你明知道是这样,还划40万给我干什么?5万块我也能搞,他们还少贪污一点。三型机的开发你肯定还是想给我超过40万,那不是平白便宜了那帮混蛋?

老陈好像想着什么事情,慢慢地说:“理论上50万应该还是能划过来的。不过……王植如果真的当了项目组负责人,其他人退出的话,这钱也是一分也到不了你手。他必定要拿出大头儿来孝敬后台。自己再贪掉一些,只怕给你留个工资就不错了。现在你的计划书里又写明了上个项目没花什么钱。就算批准了计划也不会再拨款给你的。要王植自掏腰包他是肯定不干的,到时候柯志杰再一闹,我怕你处境不妙啊。不如这样吧,先看看上面批多少钱给你搞研究。如果有追加款项自然好说。如果没有追加款项或者钱不够用,可以从我这里划些钱给你用。这样可以不通过王植,少一层盘剥,钱还能用的是地方。如果柯志杰来为难你,我会替你撑腰。他虽然后台硬,可是技术人才大多在我手里,他那都是些草包。他还有用得到我的地方,也不敢跟我撕破脸。至于王植嘛,如果知道我绕过他直接给你钱,可能会不高兴。但是你的研究成果他也有份儿,不用他自己出钱了,还能分享成果。他应该也能接受得了。”

原来老陈搞了这么些弯弯绕,是在为给他直接拨款找借口。他刚才一边想事一边说,肯定是想要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起疑的情况下,又能名正言顺地把钱划过来。所以一直在考虑这个谎要怎么才能撒得圆。说不定还在想再编个相关政策什么的糊弄自己。毕竟年纪大了,要在说明情况的同时搞这些手脚,慢慢地说只不过是争取时间,也难为这老人家这么花心思了。不只是钱的问题,还要想着帮他搞定三个靠山派的大人物,让他可以安心研究。李应龙心头雪亮,非常感动,但嘴里只能说:“谢谢。”

他接下来还要去找王植,商量合作的事。只是他还不认识王植是哪位。老陈叫余茂夫带路,领他去拜见“新上司”。之后的事情更顺利。他一开口说出“合作”两个字,王植已经喜上眉梢儿了。再说出已经搞定了张副院长,只剩柯志杰会跟王植作对时,王植已经露出笑容了。王植笑嘻嘻地请他坐,请他喝好茶,热情的就像一家人。然后跟他说:“柯志杰的事情不用你cāo心。你只管安心地搞研究,三型机的成果你我两个人来分。当然我得多占一些。我需要点儿升迁的资本。现在开始咱们就是自己人了。我也不怕告诉你,再努努力,明年后年我要当院长也不是没可能。跟着我好好干,少不了你那份儿。我要是当上院长,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批,你信吗?”那态度,俨然已经当上院长了。

不用再等计划审批下来了,李应龙已经开始进行工作了。计划是一定会被审批通过的,因为王植有需要。钱是一定会划过来的,即使上面的钱不多,老陈的钱也会按时划过来,足够自己用了。至于自己怎么用,当然是会尽力节省了。对于刘思雨的承诺,他准备情况好一点,真正由国家拨款的时候再兑现。这应该不算欺骗,反正刘思雨的情报工作非常好,她想知道的话一定有渠道。

至于满心欢喜的王植,自己也给他埋了个地雷。只怕过两天才会响。这个地雷就是计划书上那句“上次研究经费基本未动,请无需追加拨款”。如果计划书批下来,王植看到没钱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跟张副院长结仇呢。张副院长极有可能在收到计划书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这句话了。自己离开时他已经明确表示退出项目组了,这句话留在计划书上无论影响到谁,都跟他张受涵没关系。张只要诈做不知,这个哑巴亏就只有王植自己吃了。老陈如果不划款过来,王植还得自己掏钱支持研发。谁让他想占研究成果的大头儿呢?到那时自己的工资一定拿得很开心,每一分都是王植出的,过瘾。

不过,老陈好像不太同意这个做法。老陈的意见是:“这几个人都是人jīng,你摆他一道,他将来会还你。让他们自己斗就可以了,我们不要掺和进去。我们的目标是安安稳稳地把机械智人研究出来。”到那时老陈可以用研究有功为名,从旁力保,想办法把李应龙提拔成项目负责人。李应龙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就可以跟这几个头头儿谈条件了。有了人马,就能把技术研究搞得更好,还可以保护更多的技术派免受靠山派的祸害。那么,李应龙就是第二个老陈。李应龙不是不同意老陈的规划,自己也已经愿意忍耐了。但是年轻人就是有种不服气,想要为自己再多抗争一下。老陈最终坚持李应龙在划款的事情上,还是听自己的比较好。具体怎么实施,要根据上面的批复,见招拆招。老陈还表示,钱已经在帐上随时候命了,就是个时机和数量的问题。还叫李应龙速速开发,不要延误。

第十五章 应该焦虑的不是我

李应龙也有自己的盘算。划款的事情他得听老陈的,款是不是划过来,决定权不在自己。可要不要“速速开发”却是由他来定的。自己做的越快,身体就越累,而这帮王八蛋就越是眼红。最为难的是老陈在三型机完成之后,还要为四型机“速速拨款”。

今年还有两个多月才结束,他准备慢慢做。时近寒冬,人容易犯困,自己需要好好休养,好好回复一下身体。至于工作嘛,他会做的,只不过会比预期的慢很多。他到时可以提出很原因给王植。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那个办公场所的问题。

自己的办公室在旧楼,本身供暖系统就差,不会太好受。自己在地下一层的仓库,根本没有供暖设施。关上门就更不可能了,屋里连个通风口都没有,关上门真的有可能因为缺氧而出事故。就算安了电暖气,旧楼的供电体系也未必能承受得了。自己的服务器和电脑都有继电器,不怕断电,可反复断电也总是会影响工作的。这话对谁说,谁都会相信,再说这都是事实。可以借机要王植和张副院长给自己换个更好环境。至少是个有窗有供暖的大办公室。现在自己成了王植的人,他要是不给自己换,自己就慢慢做。做好了也不告诉他,让他急死算了。

地下室的那张工作台终于派上用场了。二型机没有外观,所有的设备都像电脑一样散放在外面,这是不行的。三型机需要一个头颅,把这些视听说的外设都集中到上面去。凭着少年时代的手工技术,把几个电子设备改装到一起是难不倒他的,只是不够美观罢了。看着两天就做好的头颅,李应龙有点回到过去的错觉,好像自己又变成了一个爱玩儿机械的沉默少年。很怀旧的感觉。

接下来还要制作身躯,用来支撑头颅,并且把整台微机的硬件都放进去。要设计好与头部的连接和支撑结构,便于将来利用大脑系统控制头颅的转动。这些工作也不是很难,画图到做好也就是几天功夫。李应龙暗骂自己总是忍不住,竟然又做得过快了。

最后是双臂。当年他制作的那条机械手臂,本来是要申报专利,想换些钱花的。但是因为年轻,社会经验不足,被人骗走了专利。自己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制作,但是却不敢照方抓药。因为在开发中使用未经授权的专利技术,会被认定是违法行为,一旦被追究,必然败诉。所以李应龙准备好了一切器材,硬是没有动手,装做好像还在思考的样子,借故多拖延了几天。

王植过个三五天,总会跑来看看工作进展。看到李应龙制作的机械人外观,兴奋的不得了。计划书早就批下来了,果然没有任何追加款项。头几天王植也很郁闷。拿不到钱,等于是在陪钱干项目。上一期的研发经费和研究成果的奖金,三个人早就平分了。现在张受涵退出,自己又挤走了柯志杰,钱肯定是要不回来的。钱,只能是自己出了。钱他有的是,但拿自己的钱出来干国家的项目,这还真是第一次,不免肉疼。为了自己的仕途顺利,咬咬牙他还是出了点儿血。可是不知项目什么时候能结束,总是他一块心病。时间拖得越久,他出的钱就越多,不只是李应龙的薪水,还有研发中用到的器材和设备的费用,甚至是电费都得根据制度,按项目核算的。他能不急吗?所以才经常跑来看。希望李应龙能早点儿完工,帮他多省点儿钱。看到机械人的外观已经初具规模,他其实比李应龙还要兴奋。李应龙适时地提到买下机械手臂专利的问题,王植本来很高兴的心情就被他毁得干干净净了。李应龙向他谈起这项专利的重要意义:如果不买断这项专利,之后的所有研究都得被迫中止。如果换成别的专利也不是不行,改造和研发的进度会被不确定地延长,什么时候能完成自己也不能确定。但如果买断了这项专利,自己不但可以顺利进行研发,还有可能提前完成。

王植问起专利买断的价格还有联系人,李应龙就把资料拿出来给他,说了下这个拥有专利者的大体状况。这人是个爱财如命的jiān商,以前曾经坑骗过李应龙。王植拿着资料,说得回去好好考虑考虑。李应龙猜,他一定会亲自跑去找jiān商谈判。短期之内应该不会来找自己了。如果王植这样一直不来找他,他就有了一个新借口,可以不用完成研发了。没有王植来探班,自己的rì子过得会更轻松。

jiān商要是知道,国家要出钱买断他手上的这项专利,你猜他会对王植下什么样的黑手呢?jiān商这个人,跟自己还算是熟人。虽然做生意时非常不讲究,连合资方的钱也坑,但在不发生利益往来的时候,这人还是个不错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