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教育怎么了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他告诉我,开出租车很辛苦,每个月的收入也高不了多少,但内心踏实平衡,“在那个看上去很让人羡慕的事业单位,做同样的工作,完成同样的工作量,每个月的收入差距却高达3000元以上,这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人心理平衡”。

像这样显失公平的事例,在各行业比比皆是,尤以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为甚。人为设置的等级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的不合理,导致这些企业和单位人浮于事,人人不思进取,热衷于溜须拍马,投机钻营,以博得上司的好感,获取挤入高等级阶层的机会和各种利益。

事实上,设置这种显失公平的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最终的受害者是制度设置者本身。在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下,人们获取尊重和利益的渠道并不是业绩,而是上司的个人意志,上司对你有好感,认为你是靠得住的人,你就能迅速获得人事拔擢,得到更多利益分配的权利。当人们发现这一路径后,就会放弃对业绩的追求,转而向上司献媚——在这样的氛围中,企业或单位走向衰败,那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机会不公、过程不公以及结果的不公,引发的将是人们的无可奈何,进而演变成不满、愤怒和对抗。在一度被称为“净土”的教育行业,种种不公引发的正是公众的这种恶劣情绪,这种恶劣情绪不可阻挡地蔓延开去,从而引发了人们对教育行业的广泛诟病。

有人认为,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这三个要素构成教育公平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教育怎么了 公平之忧(2)

几年前,有一位农村中学的年轻教师上吊自杀了。他自杀的原因,是结婚的几万元聘礼。

据介绍,这位年轻教师有才气,人也很帅,但他只是一个低收入的农村中学教师,他曾经试图找一个拿工资的女朋友,结果都被一一拒绝。最后他只好把目光转向学校周边的农村姑娘。毕竟他是一个有固定工作的教师(虽然收入很低,每月只有1000多元),因此找一个农村对象并不是一个难题。他很快找到了一位品貌皆好的农村姑娘,并热恋上了。

热恋了几年,要结婚了,女方提出要几万元聘礼。他一个月的工资,除掉日常的开支所剩无几,哪里去找几万元!小伙子走投无路,倍感绝望,就选择了自杀。

此新闻轰动一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关注。我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普遍较低,与城市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相比,有的甚至相差几倍以上。由于收入的偏低,很多年轻教师无法购买住房,无法找到中意的对象,无法筹集结婚费用,有的30多岁了还单身一人。而那些依靠贷款或借款完成大学学业的农村教师,还必须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相当可观的一部分来还债,他们的生活完全就是度日如年。在生存的重压之下,要求他们尽心尽力去教育学生,是很不现实的。

分配的不公,无疑会使大量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怒气冲天。他们心中的愤懑和不满,会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以及日常教学传递给学生们,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价值观的走向,乃至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频繁发生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施暴、对学生进行性侵犯的案件,大有可能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愤怒和绝望的极端表达方式。机会、过程以及分配的不公,导致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心存不满,这种不满经年累月,很容易演变成愤怒和绝望,从而丧失师德和人伦,做出骇人的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由于分配的不公平,使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后都把目光投向城市学校,甚至不惜贿赂教育行政官员和城市学校的掌权者,以期进入城市学校做教师。那些进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十有*是出于无可奈何,没有社会关系,没有钱去行贿,他们只能选择农村学校。由于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他们会认真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吗?

据我的了解,这些无可奈何地进入农村学校的教师,一般在工作了几年后,也是要拼命想法挤入城市学校的。当然,挤进去的主要渠道:行贿。据说,在有的地方,从农村学校进入城市学校已经有了明确的标价,好学校多少万元,普通学校多少万元。以行贿的方式进入城市学校的教师,我绝对不相信他会“为人师表,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好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多半是无可奈何,根本不安心教学。师资力量配置的不公平,使农村的孩子们从一开始就被置于劣态。起点的不公平,使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农村孩子注定要落后于城市孩子很大一截,就算拼命追赶,也是很难追上的。

我感到困惑的是,明明所有人都知道,要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获得同等质量的教育,唯一的办法就是鼓励更多的好教师进入农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众所周知,农村学校比城市学校要艰苦得多,鼓励好教师选择农村学校的有效手段就是提高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让农村学校教师的收入高于城市学校的教师,甚至给予农村学校教师更多的实惠,包括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等等。按理说,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却没有人去这样做。恰恰相反,农村教师的收入比城市教师要低很多,大部分农村教师的生活捉襟见肘。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实现农村学校教育的公平?

中国教育怎么了 公平之忧(3)

空洞的教条和口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硬件投入,才能实现农村学校的教育公平。

我到一所乡镇中学作过访问,发现这所学校的教师很多都是一边教书,一边在镇上做生意,一般都是租个门面从事日用百货的批发零售。缺少资本金的教师就在街上摆个地摊,赚点利润贴补日常开支。“教书那点工资,还不够糊口,指望那点工资过生活,早就饿死了。”

由于他们更多的心思必须放在生意上,因此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就可想而知。有教师开玩笑说,做生意成了他们谋生的主业。“教书反而成了我们的副业。”

有的教师找不到城里的对象,就只好就地解决,找个农村姑娘结婚。结婚后,为了应付日常开支,他们就在校门附近摆个摊位,向学生售卖各种廉价的物品,这些物品中不乏假冒伪劣产品,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你们把假冒伪劣产品卖给自己的学生,这妥当吗?”

“没办法,我们也要生活。”他们这样回答我。面对这样的回答,我知道,跟他们谈公德或师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样的教师,能教出品格高尚的学生吗?我表示怀疑。

不过,虽然我对这样的教师不抱希望,但我对他们的处境却充满同情和忧虑。他们深知自己肩头的责任,也深知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但面对生活的重压,面对无可奈何的低收入的现状,他们只能转向保护自己,让自己能够活下去。一个教师不得不终日为生计而奔波,不得不为了生存下去而放弃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另外一些年轻的教师却显得颓废而无望,在他们看来,进入农村学校教书注定这一生“没有多少搞头了”。他们向往城市热闹的生活,向往能在城里找一个有职业的对象,向往能在城里有自己的住房,向往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城里接受好的教育……这些梦想,却被他们每个月只有1000多元收入的现实击得粉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