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教育怎么了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九十多年过去了,先生所深恶痛绝的现象不但没有绝迹,反而愈演愈烈,成为教育界的普遍现象,如果先生九泉之下有灵,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着名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姚国华4先生这样描述高校现状:

职称*严重,首先表现为官僚控制职称这一利益资源的授予,学术权威官僚化,其次职称作为利益资源被滥用,造成鲤鱼过江之势,完全失控。教授、博导漫天飞舞,知识分子却落为功利之徒。

真正的创造性人才青黄不接,中国长期与世界一流的科技发展无缘,国内一流的科技成果也严重下滑。从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直到院士,人数却以惊人速度递增。教授终身制,评教授难,当教授容易。

中国教育怎么了 价值之忧(4)

上方指定学术带头人,给以各种好处,没有列入的,再努力也没用,行政主导权力造成学术泡沫。

学术*严重,假成果、假学问、假效益遍地都是;学术会议、成果鉴定、资格审查、项目审批过程普遍玩手段走过场;吃喝、游玩、送礼、拉关系、做交易反倒成了实质内容。尽管高级职称和高级学历四处泛滥,学术思想水平的绝对值却在下降。

文化水平作为一种资格、一种摆设,随意地为功利目的进行炫耀、交易、买卖,也是文化本身的贬值与*。

许多“科研”是剪刀加糨糊的工作,学生做论文也多是抄袭。某着名大学的教师创办一家公司,从该校三年来的一百多项科研成果里,选择购买几项通过正式鉴定并获了奖的用来开发,结果个个赔本,原来这些所谓“成果”大多是假的。

学生工作*严重,每年几万元经费学生根本看不到,搞活动又要人再交钱,没人敢问;公然截留奖学金的一半,说是补助特困生,却在隐性途径里消失;成绩最好的学生奖学金没份,而拍马屁、送礼、做人女朋友,就可以入党、评奖、当干部、当标兵,被赋予各种肉麻的名誉;许多政工干部家里礼品成堆。学生向上反映*事实,反被指责:“这般大惊小怪,将来如何适应社会?”

学生*严重,政工干部直接给某些学生指定职位、授予权力,造成学生分化,学校与学生之间产生鸿沟。

有的人有着令人尊敬的知识分子面纱,实际上是不学无术,专事投机钻营,既无忠诚的信仰与理想,也放弃了严谨的学问与思想,知识分子斯文扫地。虽成不了暴发户,但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无论社会竞争多么激烈,仍旱涝保收。

学校员工心思不在学生需要、项目进展上,上下班开口就是钱、权、利,生活里更只有吃穿行住用玩。文化学术活动没时间搞,但餐馆、娱乐场所却高朋满座。最饶舌的人、最闲着没事的人,却往往是最得实惠的人。

一些行政和后勤人员没有世俗生活之外的任何追求,由于他们在公开场合下的人格地位较低,所以许多人需要以无形的方式寻找补偿,能捞什么就捞什么。他们对教学的干涉却无孔不入,常常为了体现和验证自己的面子,不惜让教授和大学生们的腿都跑断。师生本是学校的主人,却得罪不起普通的行政人员。学生更是背气,见谁都得毕恭毕敬,无一人得罪得起。

从食堂的师傅到看门的大爷,通常都是权势人物的“关系户”,这造成了校园恶劣的人事关系。后勤部门正式职工多是家属子弟,许多人根本不干活,指手画脚,在家拿工资,房子占几套,真正干活的是从外面招聘的待遇极低的临时工、合同工。

大学里考研究生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收集所报考导师的作品,摸清其研究领域、套路,特别是主要观点。答问时要显得自己完全被导师的高大身影所覆盖,且佩服得五体投地。导师一看自己如此了得,开怀一乐,自然觉得孺子可教,收入门下。

姚国华痛心地说,今天,中国社会利益格局基本形成,创业的机会缺乏。大学生走出社会,求职困难,身份低微,失去尊严。一些女大学生甚至成为青春剥削的对象,求职尤其苦涩。招聘者挑脸蛋,要看身着泳装袒胸露背的“*”,简直成了侮辱人格的“选美”。

中国教育怎么了 价值之忧(5)

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或“幸运儿”,男生显得格外无奈。他们通宵达旦看盗版海外影视,玩电子游戏;甚至酗酒、殴斗和赌博。因嫖娼被抓获而开除屡见不鲜。受青年女性拜金主义的刺激,他们急不可待地梦想发财,比尔?盖茨是他们最为仰慕的偶像。

姚国华先生前面所罗列的这些现象,让我看得冷汗直冒。教育之神圣,在于它能引导人类走向文明的彼岸,让更多的人有担当的意识和能力,但现在它却催生出漫山遍野的恶之花,这是怎么了?

解剖是残酷的,但这种解剖,或许有助于我们接近真相。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有可能出自古代寒门学子之口,那些富家子弟早就对黄金屋产生了审美疲劳,对如玉之颜玩弄得丧失了兴趣,如果他们要读书,那一定是为了做官,满足对权力的欲望。他们是不会在乎黄金屋和颜如玉的。

为什么寒门学子对黄金屋和美女如此感兴趣呢?

千万不要嘲笑他们胸无大志,一天到晚只知道幻想钞票和美女。当一个人饿得发狂的时候,他需要什么呢?当一个人因为家境贫寒连老婆都娶不上的时候,他会幻想什么呢?

事实上,古代不少人通过读书这一辛苦的路径实现了梦想,“十年寒窗苦,一举天下知”。从而得以夜夜搂美女,天天吃肉馍。这些成功的案例通过广泛传播,自然会提起无数寒门子弟的兴趣,自然就会发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感叹,然后就立志读书,争取早日过上好日子。

这句古训能够流传数千年,人人皆知,连目不识丁的人都能够随口说出来,这说明在人们(主要是寒门)的心目中,是高度认同这一观点的,否则它就不会流传这么久,也不会流传这么广。

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读书的确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唯一路径。你想通过经商改变命运?不可能,因为没有资本金。就算你有资本金,那些赚钱的项目早就被垄断了,能让你做的就是街头卖锅盔之类略有小利的买卖。你想通过勤奋劳动来改变命运?还是不可能,土地被土豪劣绅们占据完了,你连土地都没有,怎么勤劳致富?

所以,算来算去,只有读书才是唯一有希望的路径(好在古代帝王们也知道要给老百姓一条希望之路,如果把路都堵死了,那就极有可能逼出遍地悍匪来)。用现代的话说,这叫路径依赖。产生这种路径依赖的背景,就是社会资源的垄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寒门学子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几本破书上。他们读书是相当专心的,发展到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这样的地步。头悬梁锥刺股这样的故事是相当令人心酸的,如果一个人有第三条路可走,他会好端端的拿锋利的铁锥扎自己的肉吗?

辛辛苦苦地自虐了十年,有的人终于成功了。由于对黄金屋颜如玉的渴望太久,神经早就绷得要断了,现在幸福来得太突然,于是就大叫一声“噫,中了!”顿时精神失常(《范进中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