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之天下我做主 > 第78部分(第1页)

第78部分(第1页)

徐庶又道:“然而我主不同,善政,为主公带来了极大的声望和民心。从特情卫传来的各地消息,天下百姓皆十分向往来我山西生活。现在,只是欠缺主公发布一道命令。就能够吸引冀州,河南关中,乃至于西北、中原等地的百姓,前来我并州。”

高远一听,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后世里人口的迁徙,比如“闯关东”,让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的关东成为了天下富庶之地。

第二日,晋阳城,高远府,议事厅。

司马懿、徐庶、辛毗、陈琳、邓芝都来了。

高远精神勃发,道:“元直提出的策略很好。如今强敌在外,我们虽然不惧,但强攻出去为时尚早。现在嘛,应该精炼内功,搞好并州的发展。从而加快积蓄力量的节奏,如此一来。当机会突然出现的时候,才能够有所准备。”

他的这番话,听到司马懿等人耳朵里,这就是一个方针政策啊。而且这方针政策好呀,符合当前的形势。

这一个势力,不怕弱。因为可以变强。最怕的什么?最怕的就是主上的思路不掂对。比如刘璋父子,若是让刘备早在西川,天下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众人露出钦佩之色。

“就元直的主张,你们可有具体办法?”高远随后问道。

其实这事情,来前司马懿等人已经商量过来,此刻高远问,司马懿急忙作为代表,说出了具体的办法,道:“可檄文天下。但凡来我并州的,每人给二亩耕地,三亩荒地。又给与农具,帮助建造房屋,但这一部分,随后的收成中,需要一点点偿还。”

高远的政策是土地私有化,可以自由买卖。租赁。而后世的政策,是不能买卖的。因此。高远这个政策,更加民心所向。

能够买卖,才能让人有发家致富的机会。而高远是不能消灭地主阶级的,因为如此一来,他也就当不成皇帝了。因此这个土地政策,更符合当前社会。

司马懿说了这么一二三点。陈琳等人不住点头。在他们看来,这又给地,又给工具,又给盖房子,百姓听到一定会来的。至于百姓是否会相信?有主公的威望在那摆着。谁都会相信的。

其实,司马懿等人也知道,能够实行这样的政策,其实最关键的,就是高远在民间的威望。这并州若是没有高远,换了谁,都抓瞎。

徐庶随后说道:“如今十月刚过,正是秋收过后、初冬农闲。百姓家中这时候多少有些粮食,可以远足,此时发布这样的政令行于天下,是最好的时机。”

高远感到这方案还行,于是就同意了。

就在这一天,无数信使带着檄文和布告,策马出了晋阳城。

二日时间后,洛阳关中、冀州、幽州,就开始流传高远治下“土地召民”的政策。

这政策,在各地民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然而,半月后,“工作报告会”上。

“主公!全军五万将士,马兵二万,步兵三万,皆是精锐枕戈待旦。另,各郡县,有守备兵二万余人,屯田、保护地方治安。”张辽高昂中,回报了军中的情况。

高远的主力部队是走精兵路线的,兵不一定越多越好,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全是精兵最佳。高远可不是韩信,他没有韩信那么冷酷,他是要管伤亡的士兵的。因此,百多万人口基数下,多招兵地方上就没有劳动力不说,若是一家伙出现十万伤兵,后勤必须是垮了。

现在,高远暂时只能是这么一个规模的武装力量。但并州若是发展起来,绝不会只能维持这样一个规模的武装力量。所以这召民计划,不但能够发展内政,也能够发展兵力。

随后张辽起身欣喜道:“有各级教导员教育士兵,如今军中的士兵多少都能够认识字了,这思想上也是高度统一。都是摩拳擦掌,等着追随主公,征战天下,解救黎民。”

高远大喜过望,这士兵有武勇,有文化,有思想,有忠心,对于一位诸侯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他大加赞扬了以张辽为首的将军们的工作,给与了相当高的肯定。

赵云等人心气高,忠心高,自然没得说。

紧跟着,徐庶汇报了各地政务,“各地官员的操守,得到了百姓的赞扬。全民教育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这一个月不但为学堂先生发放了俸禄,竟然还有结余!”

司马懿、邓芝等人,不免赞叹主公的全民教育,惠及了百姓,还能有额外的财政收入。这一切源自于高远的土地制度,百姓有了钱,自然舍得花钱让孩子上学。

司马懿激动中起身道:“预计全年,会有三百万贯的钱粮收入。”

众人闻之,大惊失色。旁边天下最富庶的冀州,一年也就这个收入。而并州无论是人口还是富庶皆与冀州相比差三四倍,竟然也有这样的收入。

高远十分满意这一年的收入,笑道:“大家都纳税,自然收入就增加了。”

其实众人知道高远另有所指,以前士族是不交税的,却是控制了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

高远很高兴,但也知道,并州虽然今年大发展,但也到了极限。只因这一千多年前,全靠人力产生财富,没有啥机械力。想要有所突破,就要人多。乃至于后世许多年,还是人多力量大。

因此,高远不免关切道:“元直、仲达、召民的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这半个月,有多少百姓来到我并州?一定要好好安置,不能冷了人心。安置的好,传出去后,才能有更多的人前来。”

说道这里,司马懿和徐庶就十分尴尬了。

司马懿又起身,勉强道:“启禀主公,这些时日,周边到来了二万多人。”

高远先是一愣,随后立刻道:“两万多人,也不少了。照这么下去,来年也有五万,不少,不少。”他最后开心道。

司马懿和徐庶知道是主公安慰,就更加尴尬了。其实最开始计划里,这人数是要番十倍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