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赵匡胤传奇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想罢,便对赫哲道:“事起仓促,本官一时难以定夺,还容缓一时,与属下亲信计议计议,再行复告。”

赫哲听了,这分明是接受了招降之意。不过是怕万一谋事不成,反倒吃亏。便说:“杜大人既要与属下商议,小将也不便催促。不过,临来之时大王也曾嘱咐:杜大人倘若一时不便与我大辽合兵攻晋,亦可按兵不动,我军攻打定州,进军汴京时,不要前来干扰,那也是个天大的功劳了。”

杜威听了,一想:这个办法倒是使得。这叫做“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你辽人打赢了,我去当皇帝。你辽人打败了,我依旧当我的枢密副使,恒州节度使。一举两利,何乐不为?于是,便答应了。

赫哲又再三叮嘱杜威切莫负约,事成之后,保他当定了中国的皇帝。约定以后,便回去报知耶律德光去了。

这杜威身为石家的皇亲,枉了这石敬瑭石重贵给了他天大的富贵,倒干起个通敌叛国的时儿来了

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南北鏖兵晋辽交恶  牛刀新试御驾亲征

赫哲会过杜威,回到幽州,把恒州和杜威会见时的话,一五一十的向耶律德光说了。耶律德光听了、大怒道:“这贼子倒会使奸,竟想坐观成败。待孤王打赢了石重贵他来当王帝。他是白日做梦呢。待孤王拿下了石重贵,把这一班狗贼子一发的都押到大漠去,让他老死塞外,不得还乡。”

萧翰忙劝道:“大王不必动怒,他们汉人本来就靠不住的。不过他既然答应了按兵不动,不去救援定州,对我也是有利。咱们大可派少量人马屯驻恒州城外,牵制这杜威,大军尽可悉数前往攻打定州,只要他杜威不来援救,定州兵微将寡,必然剋日可下。到攻取了定州时,再与他算帐也不迟。”

耶律德光听了,按下怒气,命兀欲为主将,赫哲为副将,领两千人马,前往恒州城外紮营,只是装个模样的,千万别开仗。兀欲只管带兵。赫哲负责稳住杜威。只要我军攻打定州时,说得到杜威按兵不动,便是立一大功了。

接着,分兵三万,以赵延寿为先锋进攻定州。自己依旧屯兵幽州,养精蓄锐,准备待拿下定州,随即亲自挥军南下,直取汴京。当即封赵延寿为燕王,并说:“石重贵这小子,背信负约,叛我大辽。孤王此次兴兵灭晋,委尔统帅前部为先锋。待擒下石重贵,灭掉晋国之后,就由你来当这个中国的皇帝好了。”

赵延寿听了,满心欢喜,领着人马直奔定州而去。

那定州刺史姓高名行周,原是当年石敬瑭节度太原,受爵晋王时的属下。能征惯战,深受宠信,现带领五千人马驻守定州。得知赵延寿兴兵进犯,便派人前往恒州,邺都二处告急。又令快马前往泰州,雄州求助。泰州,雄州二处,各有五千守卒,那恒州有驻军两万,但却都不发一兵一卒前去救援。你道是何缘故?

原来那邺都留守,枢密使兼北路招讨兵马大元帅景延广。掌权之始,深怕各州守将不服管辖,更防他们联合排斥自己,便下令河北各州守将,均应各守本土,未得朝廷调度不得擅自调动。因此,契丹兵犯定州,附近各州都不前去援救。

如今景延广得了定州的告急文书,这才下令泰州,雄州,恒州三处,调兵前赴定州增援。又令高行周连同二州兵马于城外紮营,以防辽兵绕过定州,奔袭邺,汴。

泰州雄州二处守将见是北路招讨兵马大元帅的调令,不好违拗,各只派了五百步兵前去应付。惟独那恒州却一毛不拔,对景延广的调令,不予理啋。

前面说了,那恒州守将杜威,娶石敬瑭之妹宋国长公主为妻,是当今皇上的姑父。石敬瑭在世时已授枢密副使,又领恒州节度使之职。既位高权重,又是皇亲国戚,哪把这御林军统领出身的景延广放在眼里。兼且石敬瑭病危时曾诏宣他入朝辅政,扶立皇子石重睿的。不料景延广快手打慢手,闪电般的立了石重进。因此而捞了个加官晋爵,把持朝政。新皇帝也迷上冯小仙,那冯玉一时之间也成了宰辅大臣,自己却捞不到油水,因而恼恨交加,就连那石重贵也暗暗地恼在心里了。日前赫哲潜入恒州,转告了耶律德光的许诺,灭晋之后就让自己当皇帝。也就更是生了异心。虽然不敢公然降辽,但也不出兵助晋,只是按兵不动。一面设法扩充实力,即使他日降辽,手上也有一笔本钱。因而只向朝廷报奏:恒州乃军需重地,辽兵如今大军屯驻城外,为防辽人偷袭,不宜轻离,故而不向定州出兵。

景延广看着调不动恒州之兵,无计可施,只得又往朝廷上报。

石重贵见耶律突然兴兵犯境,定州告急,一时也不知缘故,急召百官商议对策。那冯玉却早已听得边报,知道是自己惹下的祸,托病在家,不敢上朝。当即有官员奏明,这原是冯玉没收乔荣财产,把他押解出境惹来的事端。

那冯雪仙刚刚封为皇后,正在得宠,因此对冯玉的事,石重贵也不予查究。只对朝臣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是那景延广素无建树,无以立威,难以调兵遣将。如今辽兵压境,当务之急,众卿以为如何处置方妥?”

桑维翰奏道:“既然景延广无能调兵,则定州危在旦夕矣。若定州有失,则汴京难保。臣请陛下火速降旨,着令各路兵马,奔赴定州。皇上亦宜御驾亲征,坐镇邺都,调兵遣将,方可保万全。”

石重贵听了,又与几位朝臣商议一番,朝臣大多附和此意。于是,便一连下了四道圣旨:

第一道旨:令北路招讨兵马大元帅景延广火速率邺都兵马,奔赴定州,统领各路兵马迎敌。

第二道旨:令泰州雄州二支人马火速与定州合兵一处,听从高行周调遣。

第三道旨:令恒州节度使杜威,率所部兵马继后,听从景延广调遣。

第四道旨:令晋阳留守刘知远率部从土门出兵,进袭幽州,以牵制辽人后方。

那第一道圣旨发到邺都景延广处。景延广心想:“辽国来兵,不过三万,恒,定,泰,雄四州,合共有兵三万有余,足够迎敌。”心中也计较着四州不服自己调遣。万一自己亲自前去,调动不灵,反为不美。因而再三拖延,不愿发兵。

第二道圣旨分发到定,泰,雄三州。那泰州守将皇甫遇,雄州守将石公霸手下虽统兵不多,但都是本州的节度使。先皇在日,皇甫遇曾领太子太师之职,如今太子石重睿虽未继位,但他太师之职未除,是一忠贞之士。那石公霸出自沙陀,早年跟随石敬瑭左右,极备亲信。也是一条硬汉。不过近年朝廷奸佞当道,群小用事,被疏远了。如今见是朝廷圣旨亲临,不敢怠慢。各率三千兵马奔赴定州。

此时赵延寿引着三万大军,正浩浩荡荡杀至定州,赵延寿知道高行周是一员骁将,不敢造次,本来是打算绕过定州,直取邺都的。无奈高行周把人马在通衢大道紥营,堵住了去路。便在距城五里处一字儿排开,安营紮寨,

高行周见皇甫遇,石公霸二将亲率兵马到来,喜出望外。命皇甫遇领泰州之兵作左军,石公霸领雄州之兵作右军,自领三千定州人马作中军,在城外立寨,作錡角之势。城中二千定州步兵与此前二州派来的一千步兵共守城池,准备强弓硬弩,以作后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