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哈佛经理学院亲历记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测验学生的语言、数学和推斑能力。该测试每年在世界各地举行五次。哈佛学生的GMAT 平均分数在六五○分左右。

从一九八六年起,哈佛决定不再要求或接受GMAT 分数了,更注重学生入学前的实际工作经验。

填写哈佛经理学院二十一页之多的入学申请表,颇像写自传,在洋洋数①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青年时为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后担任魏玛公爵枢密顾问。名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所作抒情诗为德国诗歌的瑰宝。

②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全名为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一译哈佛商学院,或哈佛管理学院。本书译为哈佛经理学院。较切合原义。

③ 加尔布雷思(1908─ ),美国经济学家、作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肯尼迪总统顾问,美国驻印度大使等职。为自由派学者。著有《富裕的社会》、(新工业国家)等学术专著和普及读物。

千言的九篇文章里,除回答一般性的问题外,学生必须陈述入学动机,剖析自己的优缺点,列举兴趣嗜好,还要说出自己三项突出的成就及其原因。别具一格的是,入学申请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亲身经历过的道德困境。此外,熟悉学生学习和工作情况的人士要向哈佛出具三封推荐信。

申请哈佛者何其多也,而录取额却不增加。哈佛经理学院开宗明义的使命便是培养具有领导才干的总经理式的人才。世界上不需要许多总经理,真正的经理之才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因此,固定录取率也就不难理解了。哈佛声称不存在典型的哈佛工商管理硕士,故也没有绝对的录取标准。最好是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是经理之才。

一九八三年一月在我寄出厚厚一大包申请材料之后的两个月,哈佛经理学院招生委员会主任来了一封简短的信:

我荣幸地通知你,招生委员会己表决通过,决定录取你入学。??

一九八三年夏,我结束了在英国三年的求学,来到了美国。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学府。哈佛所在地坎布里奇与英国的剑桥是同一英文字。我去过剑桥,那儿有绿草如茵的河岸,优美宁静的校园,古风盎然的建筑,世界闻名的男童唱诗班,和一条被中国诗人徐志摩称之为充满灵性的河。

来到哈佛广场,却别有一番气象。所谓广场,其实只是一个十字路口。

那天正逢星期日,广场上行人熙攘,车水马龙。在哈佛合作商店门口,扭姿作态的业余艺术家正在表演摇滚乐,彩发蓬松的“崩族”大大方方地招摇过市,披挂袈裟的僧侣正在散发宣传素食的小册子。地铁的这一边,打着赤脚的女孩坐在冰淇淋店外的桌旁享口福,反霍梅尼的伊朗人权运动成员摆着摊子请同情者在抗议书上签名,还有一群人围着一个能在装水的杯子上敲出乐曲的演奏家。真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令我目不暇接。

我真的到了哈佛吗?

从哈佛广场沿肯尼迪街走去,经过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安德生桥,便到了查尔斯河南岸,也就是位于波士顿这一边的哈佛经理学院所在地。

这儿,绿树掩映,草地如茵,百卉芳菲,水波荡漾。有人在亭院里悠闲地喝着咖啡,松鼠在树丛中专心玩耍。轩敞庄严的贝克图书馆俯视波光粼粼的河面。以图书馆为中心,前面左右两方对称地竖立着学生宿舍和各系办公楼。

招生委员会设在图书馆左侧的摩根楼,奥尔里奇教学楼则位于其右。整修一新的克莱斯奇餐厅楼位于校园大道的终端。校内有书店、保健室、运动场、邮局、小酒吧、小卖部、旅行社,一切日常生活的需要,足不出校门,都可以得到满足。

贝克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商图书馆,藏书五十万册,另有三十二万张缩微照片,八千多卷缩微胶卷,六千五百种常用的专业书和近期杂志。

经理学院是一个自成一统的世界。

星期天的下午,校园令人欣慰地幽静。这儿远离尘嚣,与哈佛广场相比,仿佛是另一世界。这种差别,大概就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了。新生正在陆续报到。哈佛经理学院一九八三年学费为九千美元,一九八四年增至一万美元。

在哈佛学习两年的费用共需四万美元。但是由于经济原因不来入学的却绝无仅有。教育,特别是哈沸的教育,是一种金不换的投资。从全校看,七百八十六名新生情况如下:

直接从大学进入经理学院者3%女性25%少数人种9%外国学生13%已婚者17%有子女者3%入学年龄二十三岁以下2%二十三~二十四岁44%二十五~二十六岁33%二十七~二十八岁12%二十九岁以上9%大学专业工商管理18%经济学24%工程24%政府学4%文科10%理论科学9%社会科学7%职业专科1%对于每个入学者来说,哈佛经理学院标志着某种梦想,也标志着某种梦想的实现。

二 第一堂课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机会来到时,你已经准备好了。

——迪斯累里大家都知道哈佛用实例法教学。前一天我们领到了第一学期的教材。每门课的教材由几十份单行本组成。每份单行本就是一篇实例。但是实例法究竟如何教法,对我来说却是个谜。第一天,当我清晨八点来到教室时,已有一半同学坐在那里了。教室里灯火通明,没有窗子。座位呈马蹄形排列。八点二十五分,全班九十位同学到齐。

八点二十九分,教授进入教室。

八点三十分整,上课开始。第一天第一堂课是市场营销学。实例是就费尔德毯子公司的新产品展开讨论。教材首先介绍毯子的品种、销售渠道及市场竞争,接着介绍新毯子的特点,以及该公司生产的其他毯子。然后说明毯子通过百货公司和大众用品商店两种不同渠道的销售情况,并讨论顾客选购毯子的心理。最后要求学生提出一项营销方案。方案中要包括价格、利润目标、包装、设计、广告、经销渠道等多个方面。文后附有八幅插图介绍费尔德毯子公司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毯子的品种、颜色、零售价、批发价、成本与其工艺特点。全文长达二十四页。

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市场营销学的人来说,这大量的信息似乎是一团乱麻。没想到推销一条毯子竟有这么多学问。

第一堂课的气氛特别絮张。显然,每个同学前一晚都读过这篇实例,而且都作了准备。但是没有一个人此刻心里感到踏实。

教授似乎在一个一个地打量着学生。他缓缓地环视一周后,终于望着一位同学说:

“桑德斯先生,请你分析一下费尔德毯于公司的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