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夺宫: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我对原始史实做了适当的艺术加工。在不触动基本史实的前提下,本书故事进行了枝节扩展。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史实有不同的解释,这就是每个人的特点,也是不同作者作品的风格所在。依靠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清史稿》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没有两个人的说史是完全相同的。实事求是地说,一部明史,一部三国志,有多少人研读;一个玄武门之变,一个巫蛊之变,有多少人写过,没有自己的特点就没有读者的阅读与欣赏。

除了所有在文中已经列出的参考资料的作者,我还要感谢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下载的相关历史论文的作者。本书引用、借鉴的相关论文有:

徐海娜的《恭亲王奕?》(载于《文史天地》2005年第10期);

梁严冰、马晓晖的《肃顺集团与晚清政治》(载于《求索》2006年7月);

高中华的《肃顺与戊午科场案考论》(载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卢伯炜的《论清朝辛酉政变的过程》(载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

石玉铎、王春光的《“赵盾弑其君”质疑》(载于《史学集刊》1989年第2期);

孟祥才的《论曹爽之败》(载于《史学月刊》2004年第8期);

雷巧玲的《“甘露之变”发微》(载于《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9期);

何灿浩的《“甘露之变”性质的探析》(载于《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

王水凤的《明英宗与景帝之争》(载于《政府法制》1999年第8期);

李国权、张家清的《江充其人——一个复仇者与困扰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载于《书屋》2006年08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后记(2)

陈志的《论巫蛊之祸》(载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8年03期)。

此外,《辛酉政变》一章还引用、借鉴了我和陈娇娇编著的《天朝末期——清王朝的最后七十年》一书的相关章节和茅海建老师的《苦命天子》一书的相关章节;《闹朝击犬》一章还引用了《左传·宣公·晋灵公不君》的相关内容。历史解读是一个层层堆积的过程。前人的辛勤劳动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发展的基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上有一篇署名毕荒的文章《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这篇文章对中国历史上的宫廷政变作了梳理,对本书《宫变简史》一章第一节的写作帮助很大。毕荒的这篇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还衍化出《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一览》等名字出现在各个论坛上。我则以转载自的该文为参考蓝本。

本书选取的宫廷政变都是脍炙人口、人所共知的著名事件。事件发生后,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加工流传和解读,增加了不同的内容。我作为后来人的后来人,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这些“加工材料”的影响。比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等著作和评书对我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在相关章节中有所体现。我并非历史科班出身,在史料的遴选和观点的归纳阐述上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欢迎各位读者指正。

本书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对具体案例的描写和论证,最后两章《宫门之内》和《宫变简史》分别讲述了宫门之内皇权的绝对性和专制特征,梳理了中国的宫廷政变历史。全书得出的尚待商榷的结论认为中国宫廷政变指的就是宫廷之中围绕皇权展开的,在皇权虚弱时期,君臣矛盾、家庭矛盾和后宫矛盾等通过军事政变、暗杀或阴谋诡计等形式爆发出来的非常事件。

在全书的写作过程中,我特别感谢唐琳娜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最后,我要对所有为这本书的编辑、出版和发行付出心血与汗水的人们表示感谢。没有大家的帮助和辛劳付出,就没有本书的成功出版。

谢谢大家!

张程

2007年9月23日于六合园

txt小说上传分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