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夺宫: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六七万军队进击蜀国。结果是“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辅臣争权(4)

司马懿将这一切都看在心里,“密为之备”。他虽然被剥夺了实权,但影响力依然存在。门生故旧中好多人掌握着军队和政权,心向司马家。司马懿打败的政治对手多了去了,这一次他也自信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司马懿所缺的就是一个合适的进攻时机。

曹爽比一般的贵族子弟还是要强很多。他对司马懿并非没有防范。

荆州人李胜是曹爽集团成员之一,依附曹爽后才平步青云。曹爽发动征蜀战役就是李胜和邓飏的策划。这次,李胜由河南尹任上调任荆州刺史。虽然级别没变,但荆州地处对吴国斗争的最前线,军事政治地位重要,李胜也算是高升,成为方面大员。曹爽对终日称病在家的司马懿不放心,就让李胜去探探司马懿的底细。司马懿曾经镇守荆州,李胜就以新官赴任、向前辈请教的名义去司马懿家辞行。

司马懿很客气地接待了李胜。李胜没料到司马懿几年不见,憔悴异常,都离不开下人的搀扶了。李胜很谦虚地向司马懿陈述了自己功劳浅薄,横蒙特恩,回到本州担任主官,特地来向司马太傅拜辞,请太傅多多指教。司马懿根本就没回答,而是慢腾腾地让两个婢女侍候穿衣。他颤巍巍地拿起衣服,没拿住,衣服滑落;他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表示口渴要喝水。婢女进了一碗稀粥,司马懿持杯饮粥。结果像不会喝水吃饭的婴儿一样,把粥流得到处都是,沾满前胸。

李胜不禁神情愍然,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他对司马懿说:“今主上尚幼,天下恃赖太傅。大家都在传说太傅旧病复发,想不到您的身体差到了这样的程度!”司马懿好久才缓过劲来,气息相属,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我年老久疾,死在旦夕。使君这次去并州就职,并州和匈奴等少数民族邻近,事情很多啊。你要好自为之。今日与你相见,恐怕他日不复相见了,令人伤感啊!”李胜连忙说:“太傅,我这次是回本州任官,并非并州。”司马懿满脸茫然地说:“噢,原来你刚从并州回来啊,辛苦了!”李胜见司马懿胡言乱语,只好提高声音说:“我去荆州,非并州也。”他回头问在场的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太傅病得这样了啊?”司马师痛苦地点点头。

司马懿在司马师和下人的提醒下,许久才恍然醒悟,对李胜说:“我老了,神情恍惚,不解君言。如今你荣归故乡担任刺史,盛德壮烈,好建功勋。今日与君一别,我自顾气力转微,将是与你永别了。因欲自力,设薄主人,生死共别。”说着,司马懿怅然泪下,司马师忙上去帮父亲擦去眼泪。司马懿顿了顿,指指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对李胜说:“这是我的两个儿子,希望与君结为好友,希望你日后看到司马懿的面子上多多照顾。”说完,司马懿又流涕哽咽。李胜也唏嘘长叹,回答说:“辄当承教,须待敕命。”最后,李胜以参加追悼会的肃穆神态,与司马懿父子动情告别。

李胜辞出后马上跑到曹爽府上,报告说:“司马太傅语言错乱,口不摄杯,南北不分。又云吾当做并州,吾答言当还为荆州,非并州也。徐徐与语,有识人时,乃知当还为荆州耳。最后,他还将两个儿子托付给我,分别时依依不舍。”说着,李胜连眼泪都出来了,对曹爽等人说:“太傅的病看来是康复不了了,令人怆然。”曹爽也感叹起来,为一位前辈的即将逝世慨叹不已。但他心里却非常高兴,司马懿一死,再也没有人会对自己构成权力威胁了。曹爽集团再也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了。

其实,司马懿是一位演技精湛的演员。如果当时有奥斯卡的话,司马懿起码能获得提名奖。遗憾的是,曹爽等人没有看到司马懿幕后的真容。

束手就擒(1)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魏帝曹芳按照惯例到高平陵(今河南洛阳东南)祭扫魏明帝曹睿的陵墓。曹爽与其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都随驾前往。曹爽集团几乎是倾巢而出。

曹爽集团中有人指出了这么做的危险。他就是位居大司农、人称“智囊”的桓范。

桓范字符则,“世为冠族”,汉献帝时就进入了丞相府,历任羽林左监、尚书、征虏将军、中郎将等职。他资历很老,仕途却不顺畅,直到投到了曹爽门下后才升任三公之一的司农。在曹爽集团中,桓范是政治经验最丰富、行政军事才能最突出的政坛重臣。但桓范在曹爽集团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主要原因是桓范的性情、品格和曹爽、何晏等人格格不入。而且桓范性格刚毅,耻为人下,与同僚关系搞得很差。一次桓范和妻子发生言语冲突,他竟然以刀环撞打妻子的腹部。妻子当时正怀孕,当场堕胎死亡。桓范还曾编辑汉书中的杂事成书,自以意斟酌之,取名为《世要论》。蒋济时任太尉,与桓范等人在社下相会。群卿列坐有好多人,桓范怀揣着自己编撰的书,要向同事们显摆一下,想当然地认为蒋济等人肯定会虚心阅读。桓范把书拿出来给左右人看,左右传阅到蒋济那。蒋济根本就不看。桓范顿时心里很不爽。当讨论到其他事情时,桓范发怒对蒋济说:“我祖薄德,公辈何似邪?”蒋济性情也很强毅,也知道桓范性格刚毅,干脆对他不理不睬。宴会不欢而散。所以,尽管桓范能力不错,对曹爽集团也很忠诚,但始终不能真正融入曹爽集团。曹爽对桓范敬而远之,有事的时候找来商量,没事的时候躲着他。

曹爽兄弟要全体出动郊祭,顺便想散散心。桓范就劝阻说:“大将军兄弟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全部外出。如果有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谁能内入平乱呢?”曹爽很不高兴地说:“谁敢造反!”曹爽执意率兄弟亲信出发前往高平陵。桓范摇摇头,独自留在洛阳。

桓范的预言成了现实。

在曹爽集团倾巢而出的前一天夜里,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昭彻夜难眠。这天夜里,父亲郑重告诉他第二天将会有决定司马家命运的大事件发生,要他抓紧休息。司马昭不知是兴奋、激动还是紧张,在床上辗转反侧。而哥哥司马师,早已知情,参与了与父亲的谋划,一上床就鼾声如雷。

曹爽等人一出城门,久病的司马懿就披挂上阵,带领两个儿子跨马冲出了家门。司马师在暗中早已准备了三千死士,这时纷纷发难。城中许多官员都是司马懿的旧同事,旧部下,见状纷纷加入司马家的队伍,少数采取观望态度,对###无动于衷。司马父子关闭了洛阳城的各个城门,之后司马师和司马昭又带人占据了武器仓库及皇宫。事先,司马懿父子显然在洛阳城进行了串联。司马懿控制了洛阳城后,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重臣都纷纷赶来,配合司马懿,出谋划策。司马懿命令高柔假节、代理大将军一职,以王观代理中领军,分别夺取了曹爽和曹羲的军权。曹氏兄弟还在洛阳城中留有许多中下级军官和数量可观的军队。但军营群龙无首,接替的又是朝廷三公九卿,这些官兵没有反抗,很轻易地转化成了司马懿家族的军事力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