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华尔街崩塌深度解密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其一,巴菲特购买的是GE、高盛的非普通股股票,而且是具有10%年股息率的永续优先股。优先股兼具普通股与债券的双重性以10%的年股息率标价的永续优先股相当于是以10%的利息发行的可转债,巴菲特可以选择持有10%的GE、高盛优先股一直到老,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换股,将手中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只要GE、高盛两家公司不破产,巴菲特的投资就基本很安全,每年的利息有10%,这在熊市已经是不小的收益了。现在发行的公司债、企业债也没有达到10%的利息。除非GE、高盛破产,因此巴菲特选择购买GE、高盛的优先股现在看来是没有错的。退一万步来说,如果美国股市发生破产、美国经济全面崩溃,巴菲特的庞大财富也就自然成了瓦砾上的建筑,经不起风吹雨打,很快会被历史的车轮轻轻地碾过去。

其二,巴菲特多年的投资经验告诉世人,巴菲特能够将市场波动置身世外。他投资的富国银行、美国运通都是长期持股,按照当年巴菲特买入富国、运通的市价加上这些年的分红收益计算,巴菲特持股成本已经远远低于现在的市价。

其三,巴菲特旗下公司参与的股指期货对赌协议,从美国股市一百多年的运行历史来看,指数在10年之内出现创新低概率为0,指数在10年一直是以阳线报收。历史唯物主义观也告诉我们:只要有耐心,市场就一定会沿着向上的轨迹呈螺旋式向前发展。因此,巴菲特对赌出现失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虹§桥§书§吧§BOOK。

第22节:第四章 老千众生相(1)

第四章 老千众生相

华尔街赌局跟拉斯维加斯赌局,何其相似!

华尔街赌局里的〃明星〃所制造出的明星光环,何其耀眼。那是亿万赌徒的北斗星啊!出门有喷气式飞机、直升机、豪华礼车……明星效应,堪比好莱坞。谁知海啸袭来,却是泥菩萨过河。商人不知亡国恨,大限来时各自逃。〃全部的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相和谎言的连续剧。〃泡沫制造者,用一个新的谎言去圆前面被戳破的谎言。他们既是赌徒,又是发牌员,还是赌场规则的制造者……这样的赌局,谁能够赢?除非赌场关闭,荷官不会失业。不幸,华尔街〃赌场〃一家接着一家倒闭。赌场大亨,或搭着金色降落伞,落到平安之地;有的逃脱不及,成了暴利自焚者,在金融风暴中葬身大海。

怀着梦想投身华尔街的一代精英,为华尔街熏染,成为逐利之徒;一夜醒来,华尔街崩塌,惶惶不可终日。其中不乏海外游子,一夜成了〃金暴海龟〃。

归去来兮,华尔街已芜,胡不归?

第一节 陨落的明星

企业高管作为企业的明星代言人,是他们将企业推入崩塌的深渊,他们扮演了误国、病国、殃民的角色。

……Julia Wu

巴菲特被称作〃股神〃,中国股民对他也十分熟悉。据说他有80亿美元常年在股市里出出进进。俗话说,船上有货关心潮涨潮落。这位老兄尽管最近没赚着钱,还丢了不少钱,但他的主张仍深具影响力。美国人把他视为〃美国的标志〃。

……《影响美国的金融五大鳄》

格老最近好像在走背字。不久前他在国会作证时承认,自己过去对经济的判断有严重失误,因为他太相信那些金融公司的老板们能够自律,结果错了。中国人习惯称这位老兄为〃格老〃,足以说明他在经济领域的分量。但这位老大的权威最近也在遭遇挑战,大事不糊涂,小事说不定。或者这位老权威在某些大事上也错了?

……《影响美国的金融五大鳄》

光环退却是凡人

金融风暴将曾经罩在华尔街明星代言人身上的光环迅速打破。如果不是这场金融风暴,这些被包装成传奇人物的华尔街英雄,照旧坐着他们的私人飞机,以高高在上的神秘地位,到处忽悠掰和。

悲惨的命运将接二连三地降临在他们身上。有的是一文不名,有的是名声扫地,有的甚至是牢狱之苦。名声和饭碗保不住仅仅是表象,更大的煎熬是良心的不安和道德的谴责。这些纷繁复杂的因素纠缠在一起,像一道道绳子一样,从内到外,让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尔街明星代言人窒息。

先从贝尔斯登的明星代言人说起。危机爆发时,一把手詹姆斯·凯恩已经73岁了。七十而行不逾矩矣。原本可以安稳解甲归田的詹姆斯·凯恩最后还是栽了。他用50年的时间完成职业生涯的原始积累,2001年登上第一把交椅,看上去铁定戴着皇冠,光荣退休。但历史还是无情地嘲弄了这位垂暮老人,层层揭秘的内幕,处处尴尬和无奈的绝境,公司被迫沦落到被收购的命运。这位没有坐稳末班车的老人不光颜面扫地,也〃很痛,很受伤〃。

二把手沃伦·斯佩克特更是直接的替罪羊。对于他的下台,新闻界用相当公关的隐晦词语评论……沃伦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又一个牺牲品。这位49岁的二把手,是贝尔斯历史上的〃金童〃,32岁就当上公司董事。但这次彻底的〃被解雇〃让其二十多年职业生涯的辉煌黯然失色。1983年,斯佩克特加入贝尔斯登,作为交易员负责固定收益和资产管理业务,曾被认为是73岁的首席执行官凯恩的热门接班人。

当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拖累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基金倒闭时,陷入危难的贝尔斯登正处于多事之秋,帮派林立,内讧四起。当时,贝尔斯登举行特别股东大会对摩根大通的并购案进行表决,但股东们仍然希望可以阻止并购的发生。而此时的贝尔斯登内部,一股相互指责的怨恨之气正在滋生。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23节:第四章 老千众生相(2)

第一个人物话柄靶子射到了凯恩身上。对其颇多怨言的是格林伯格,贝尔斯登前董事长。格林伯格说,凯恩忽视了他在2007年夏天次级按揭危机开始时提出的警告,导致贝尔斯登产生危机。对于指责,凯恩反唇相讥,说实际上格 林伯格从未提出过警告,而且格林伯格作为贝尔斯登的风险监管委员会主席,现在却逃避责任。

格林伯格80岁,保持了姜还是老的辣的风格。1978年,他成为贝尔斯登的首席执行官,而就在1993年,凯恩取代了格林伯格的位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格林伯格与凯恩的梁子就在那个时刻结下了,为今日的纷争埋下了导火线。看上去老了的格林伯格暂时退居幕后,担任贝尔斯登风险监管委员会的主席,同时还任职董事长,掌控着贝尔斯登的部分重要客户。算来算去,怎么着格林伯格比凯恩也大7岁啊,也难怪人家老帅挂马,威风犹存。

格林伯格有很多机会提出公司在次级按揭管理和对冲策略中的缺陷,但是他什么都没说。也不知这一个对格林伯格表示非议的成员是不是凯恩派的,反正,从各个层面显示的现象表明,贝尔斯登内部的水相当地浑,几欲迷住局外人的眼睛。

贝尔斯登公司联席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沃伦·斯佩克特在2007年8月对外宣布辞职,艾伦·施瓦茨成为公司的唯一总裁。由于经营状况持续得不到改善,贝尔斯登公司首席执行官凯恩也于2008年1月对外宣布离职,施瓦茨接任该职。唯一总裁施瓦茨也不能力挽狂澜。在这场口水大战中,没有赢家。现在反目成仇的格林伯格和凯恩曾经共同进退。1969年,格林伯格聘请凯恩担任贝尔斯登的股票经纪人,两人一起工作多年,曾经是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搭档。面对那些在贝尔斯登中失去工作的同事,两人都纷纷对同事们这一遭遇表示了遗憾,但对于彼此,他们曾经在一起工作了40年,那些配合得天衣无缝的精彩时刻,那些共同缔造商业财富故事的光辉岁月,早已如雁群掠过,毫无痕踪。

商人不知亡国恨

五大投行消失,除了将给股市带来剧烈震荡外,还对华尔街的就业格局产生巨大冲击。雷曼破产、美林卖身给美国银行后,遭到迎头棒喝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箭在弦上,不得不加快了整合步伐。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不得不在维持利润和保护存活的两难处境中挣扎,风光不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