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堂前燕归来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而翰林夫妇能不知道李家的主意,人家为什么等李萍嫁过来,就给她洗脑,坚定的让她摆脱李家控制?

那时李萍在翰林家其实也待了快两年了,但肚子就是没点音信。不过翰林夫妇还真不着急,两人甚至都没找大夫给她看看,还是当她是孩子一般,慢慢的教。那会儿,她也就知道了学子考试是怎么一回事了。

基本上,用翰林的话说,寒门考学不难,难在做官、升官。真的以为考上了,就能一世无忧,真真的幼稚。

所有做官都是从翰林院做起,中了进士,前三甲不谈,那是直接受官的,其它人,都要从翰林院一步步的再学习,再考试,三年之后,才会正式授官职。当然大部的实职也轮不上,为啥人常说穷翰林、穷翰林。在翰林院里,除了一些特殊的人,其它人都是穷得没法升官的。

寒门供一个学子有多难,他没经历,但是听说过。通常几代人的积蓄,才敢供一个上学的。而童生试好过,再上进就难。

单单说考学的路费,就非一般、二般人家出得起的。所以能生在京城和江南的考生算是个小幸福。但是,这两地方的竞争还大。特别是江南的,天下才子可尽在江南。人家还以逸待劳,怎么比?

就算这些全不是问题了,相对富裕人家强一点。但是真正的寒门子弟考上了,也别指望,真的能有多大出息。

想一人得道,全家鸡犬升天?此时又非前朝,本朝是官绅一体纳粮。意思就是,不管你是官还是乡绅,都得按律交纳赋税。

出来做官了,人情往来要不要钱;不应酬,上官、下属谁认识你,到时选差事,史部考绩时,人家能给你优等?

翰林可是没有什么灰色收入的,朝庭让给的冰敬、炭敬,翰林这块是最少的。当然,跟上官关系好的能去书院挂个名,每年也能有点钱。还有就是帮人写写诗之类的,有点润笔费。但是两个也都是要做人的。事前要有投入的。

所以老头儿一直在告诉她,寒门想出骄子,不是说没有,但是非常、非常难。

现在父亲告诉自己,自己那倒霉的未婚夫一家,毕生梦想就是考功名。家里还没什么钱!她觉得,等着她的还不如前世那些前夫们。好歹她的前夫们除了太医没钱之外,其它的每一个都十分有钱。他们四个没一个为功名纠结过,她真的是没有这种培养一个寒门士子的经验和勇气。

现在她觉得还不如找个没天赋的,像父母这样,她对自己的聪明还是挺有信心的。但是若让他一路走下去,越有天赋,越累。

“怎么不说话?”李秀才看到女儿的纠结,忙说道。

“觉得好累。”李萍好一会儿,决定实话实说。

“是,你爹考学那几天,我觉得天都是黑的。等着他说不考了,我才真的松了一口气。等你哥说,他也不想考时,我虽说失望吧,却真的觉得天亮了。”李娘子想想那段日子,都觉得生不如死一般,想到女儿还要再来一次,忙拉住了李秀才的手臂,“所以我说订亲不成,他爹,我们退亲吧。”

李萍点头,觉得这个主意好极了,马上看向了李秀才。

李秀才笑了,想想看,对妻子说道,“依我看,咱们女儿的命只怕真的好。说不得就真的是一品夫人的命了。”

李娘子怔了一下,忙想想看,“二丫,你现在努把力,咱们多赚点钱,有钱总好一点。”

李萍无语了,这是一点钱的问题吗?

想不通的事,她就不想,专心的为父母赚点钱吧!家务事上已经全优化了,想赚钱,好像已经不能在家务上想法子了。

第11章 曾家

而曾家也在看李家送的书和墨盒,李秀才是想得很周到的,还给了一瓶墨汁,跟他说了,用完了,再去李家拿。当然,这话曾凡没告诉父母,觉得这个有损曾家的颜面。

“虽不贵重,也难得你岳父母的一片心意。”曾庆对墨盒没多大的感觉,却是对那两本书更有兴趣,一直在翻着那两本书。

其实李秀才能有什么好书,但这两本是李秀才自己写的一些笔录。这些年读书的笔记,李秀才能教出几个进士,也是有原由的。

李秀才是有本事的,只是时运不济,也是家里也没人支持。当然,他那时也没信心了。不过,他这些年,还是关切着考试、考题。认真的去研究人家成功的文章。这些年,李秀才真的没干别的,而这两本册子,就是他十多年的心血结晶。

“就送这么个小东西!”欧阳氏鄙视的看了一眼那个墨盒,特意拿起看看,她忙把一个底部的划伤口给他们看。“这是旧的吧,看看。”

“庆儿家的!”原本坐边上咕咕抽着水烟袋的老爷子喝止了一声。原本灯油也贵,到晚上,点一盏灯,自然全家在一块的。

“公公,拿个旧的送凡儿……”欧阳氏还是不满。

“旧的也比没有好。”老爷子喝了一声,侧头看向了曾凡,柔声说道,“你岳父不错,还想着你,他是教出过进士的,你要常过去请教学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