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恰好此时,一艘货船经过钞关。船主下船停靠,忙不迭地朝着钞关走来的书手讨好,手底动作颇快地塞过去一块碎银子,让那书手脸上多了几分笑容。

随后,船主进了钞关署衙公堂开始填写船单。开列船户籍贯姓名、船只类型、梁头尺寸、货主姓名、货物名称。

这是为了钞关收船料做准备。所谓船料,是船只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l料大体相当于l石的货物。宣德四年规定,每船百料收钞100贯。后来根据船料征收太过难以核定,于是渐渐改成了以船头广狭为收税依据。

朱慈烺估摸了一下这船主的货船,竟是艘少见的大船,约莫有一丈四的规模。想到此处,朱慈烺估算了一下,这就是八两八钱的船料啊。

心念此处,朱慈烺跟了上去,眼神不错地看到了船主刚刚填完税单。只不过,上面写的梁头竟然只有七尺。

朱慈烺微微一笑,没有发言。

船主填完税单以后,同时要填写货单,开列货主籍贯、货物名称、数量、出发地、经由地、目的地。这是为了钞关收商税做准备。

一般的钞关都只征收船料,但临清钞关果然不同于寻常钞关,他还征收商税。也就是根据商品货物征收商税。

不仅如此,征收商税用的还是起条预征制。

比如即张家湾的货物,若要发往京师出卖,则先在张家湾交十分之三的商税,由张家湾税课司开具**(谓之起条),商货到京城崇文门税课司,凭张家湾**再交剩余的十分之七。

临清钞关则是这样征收的。

在临清发卖者,照旧全税。在四外各地发卖者,临清先税六分,至卖处补税四分。其赴河西务、崇文门卸卖者,临清先税二分,然后印发红单,明注某处发卖,给商执至河西务补税八分,共足十分之数。

果然,朱慈烺在钞关署衙内看到了一块醒目破旧的牌子:起条预征,不从者罚。

“倒是简洁有力……”朱慈烺失笑道。

这时候,那个船主也已经将两张单子都填写好了。那陪同进来的书手见此点了点头,接过货单与船单,开始刷刷填写税单。

朱慈烺眼神不错,一眼就看到船料上赫然写着……

“……梁头七尺,船料收钞四十五贯……”

“银子都不用了啊……”朱慈烺心叹。

这年头,宝钞拿去擦屁股都嫌硬。这船主能有一丈四的大船,手面和背景应该都是不错的。

此刻,税单开始由书手拿过去交给内堂的算手。内堂的算手看了这名书手一眼,嘀咕了几句朱慈烺听不到的话,便审核完毕。

第十一章:刚正面

readx;这船主是要去交商税的税金了,只见他手脚颇快地递过去了一块碎银子,夹杂在一叠宝钞之中,要不是朱慈烺站着的角度刚好能看见还看不到这一手。

接过税金,掂量到了里面的银子,算手脸色好看不少,给了船主一张印票。这个印票便是用来让钞关里货船过关的关键之物。

拿着印票,交了船单,又找一名算手核实拿了小票,这船主终于轻松了一点,拿着印票小票到了船厂房写单子去了。

船料还没交呢。

不过,做了功课的朱慈烺知道,这船主今天就算是交了船料拿到了作为出关凭证木著牌子也没完。

钞关一日两次收税放关,现在还没到时候呢。

得等放关之的时候,值日书手跑去栅栏上唱清尺寸,这时候船主就得高唱船单上的东西,比如船户某人装载某货;梁头几尺几寸,到了这个时候这才能够过关。

看着船主离去放松的背影,朱慈烺微微一叹:“这也够累的。”

到这时,那书手这才发现公堂里面突然来了几个看起来来路莫名,仿佛不是来当孙子的朱慈烺一行人。

“呔,你是何人?来户部榷税分司,不报上船单税单,在此逗留是要扰乱公堂吗?”算手一张白脸微胖,面色一正,板起脸陪着户部榷税分司的背景,竟是有几分威严不容冒犯的气场。

朱慈烺心中点评了一下,转而便轻笑了起来。

只可惜呀……这家伙凶的是自己的上司。

嗯,未来的,即将上任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