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抗战飞虎营 > 第379部分(第1页)

第379部分(第1页)

时间不长,林新城回电,一定遵命执行。妥了,山田乙三的后路有着落了,接下来就该说眼前了。奉天城怎么守?这一仗怎么打?

鬼子有九个师团三个旅团,还有一个独立战车旅团。而任来风这边却仅有一个侦察营、一个警卫营、一个飞虎营、一个骑兵团。这么多人加到一起也就顶多相当于一个师,面对几十倍的敌人怎么打?

就算李氏三雄再加上于文涛的援军全来了又能有多少人?有没有日军第三方面军的人多?能不能打得过敌人?这些,在战争开始之前任来风都得考虑。

如果决定坚守奉天的话,那么战争开始之后,奉天城就必然面临被日军团团包围的局面。任来风率领相当于一个是的守城部队,能不能挡得住十倍、二十倍的日军从八个城门同时的进攻?他这些部队有没有以一当十、当二十的勇气和能力?

勇气肯定有,能力嘛,够呛!这玩意儿不是吹的,这是要拿到战场上去实践的。守不住奉天,那不用说就是城毁人亡、全军覆没的下场;就算守得住,最终恐怕也是两败俱伤,任来风带过来这些人最终能活下来几个还说真不准。然而,这却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难道说,要把部队拉出城外和鬼子打游击战,一枪不放把奉天城再让给鬼子?那样的话百姓们会不会对他失望?会不会骂他是个逃跑将军?思前想后,任来风是左右为难。

就在他为难的时候,李氏三雄的老大老三李银宝找上门了。李银宝告诉了任来风一个喜讯:他邀请的头一波朋友到了!他想问问任总司令,能不能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儿时间接见一下新来的朋友?

嗯,这个是可以的。任来风点头应允。他在这儿正想问题想到脑袋疼呢,有事情能出去走一走,放松一下大脑当然好。

操场之上,一支三百多人的队伍站得歪歪扭扭的。虽然队列不整,但是精神头却是十足!队伍前面也站了三位头领,全都是腰插手枪、头戴狗皮帽、脚蹬长腰皮靴的好汉。

李氏三雄的老大李金宝给介绍:这位是龙王庙的好汉龙老大,后面那俩是龙老二、龙老三。龙氏哥儿仨和李氏三雄关系最好,这次也是来的最快的一支人马。

任来风既然来了,当然要对龙氏哥仨大大的夸奖一番。夸这三位能以国家大义为重,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为民请命、为国效力!龙氏哥仨这个乐呀,看得出来,这三位是真的高兴。

他们知道任来风的身份,知道这位是国民政府加封的东北一把手!能得到任总司令的夸奖,他们仨感到荣幸!三人表示,他们一定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日寇战斗到底,以报效国家,报答任总司令的知遇之恩!

这算什么知遇之恩?反正任来风是没搞明白,他也没打算搞明白。龙氏哥仨和李氏三雄熟悉,任来风直接让龙王庙的人,归李氏三雄管,你们一起去守小西门去吧!这会儿任来风也不管什么城市能不能守住的问题了,先守着再说。

这边刚把人派出去,外面有人又来报告:城门口来了一支人马,说是前来投靠任总司令参加抗日的!

这么快就接上茬了?任来风让喜子代表他到城门口去接一接,顺便再观察一下来的这支人马素质怎么样。

任来风心里有个盘算,如果这帮人能够比刚才的龙王庙好汉们强,他就把这些人放到大南门!由于搞不清鬼子会从哪个城门来,因此,任来风在八个城门都得布置兵。虽然这样一来兵力是分散了,但就双方兵力对比来说,任来风这边分散不分散的意义也不大。

从这两波人开始,是左一波右一波、左一拨右一拨,人来得就不断了。多则七八百、少则一两百,既没有上千人的大部队,也没有不到一百人的超小股武装。

省教育厅长于文涛也来了。他介绍的人都到了,他这个从中穿针引线的哪能不在场?最大的一股地主武装在第二天临近中午的时候到了,来的人超过了三千人!也不知道他们这么多人是怎么聚到一起的。三千人呐,他竟然没被日本人给打击了?

“这位是陆庄主,陆亚龙。这位是东北保安司令任来风将军。”于文涛给两边人介绍,陆亚龙赶紧对着任来风抱拳行礼,“见过任总司令!”

“路庄主远来辛苦,弟兄们辛苦了!”任来风麾下管着几万人马,他对于讲话方面当然是驾轻就熟。一番官方套话说得在场的新人心情激荡,只想现在就杀鬼子立功。

三千人马,也算一支实力强筋的队伍。人数上他大约相当于一个团。任来风把他这三千人放到了城里当了救火队、总接应的部队。哪边吃紧他上哪边忙帮。

第六十八章 义勇军助战

吃过中午饭,愣怔带着李氏三雄的老大李金宝和教育厅长于文涛来见任来风,说是外面来了援兵请总司令亲自出城接见。任来风纳闷呀,这是哪儿来的大人物,竟然能让这三位一起请我出城去见?

于文涛出面解释:来的这拨人可不是一般人,领头的想当初东北义勇军第三路军总司令张海天的大公子张秉林,人家是把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给带来了!

一九三九年张海天在北平病逝之后,其子张秉林继承其父遗志,始终在东北率领就不抗击日寇。由于义勇军的失败,东北的抗日形势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谷之中,张秉林的义勇军第三路军也化整为零,分散在辽西的崇山峻岭、江河湖泊之中。

形势最严重的时候,张秉林甚至连抗日义勇军的旗号也不打了,第三路军分成了几十股胡匪和地主武装。虽然抗日的形势是没落了,但抗日的火种却被他保留了下来。

于文涛和李氏三雄都知道有张秉林这么个人,有这么一支势力一直存在,但他们和张秉林都没和张秉林打过交代。这也是知道任来风这里要打大仗,需要的人手多,于文涛这才试着找了以前的关系,七拐八拐不知道拐了多少弯终于联系上了张秉林。

联络的人把情况一讲,把邀请函一递上去,人家张秉林二话不说,集合了麾下所有的人马赶到奉天来助战。

张海天在东北,尤其在辽西的影响力太大了,于文涛和李金宝不敢害怕怠慢了人家,这才想请任来风亲自接见。但这俩人还不敢贸然登任来风的门,总司令可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俩人商量了之后先去求了愣怔。

愣怔知道张海天,也听说过张秉林,听说是这位领着人来了,他这才领着这两位来见总司令。

解释张秉林的来历费了不少功夫,提出邀请总司令出城迎接又费了一些口舌,这些话说完二十分钟都过去了。对于这样子承父业的抗战名将任来风自然不会拒绝接见。他还纳闷呢,怎么我来东北这么长时候也没见义勇军的旧部来投,原来人家是等着自己攻打大城市的时候才来露脸的!

好吧,不管怎么说,能来就好。并且坚持这么多年不该抗日的本色,这就难得,这就值得自己出城一见!当下,任来风换上了他那身二级上将的军装,带好了军帽骑了匹骏马出城。他的坐骑飞雪没跟来,那匹马太扎眼,任来风就是骑了一匹普通的栗色战马。

冯文英、喜子等人在左右跟随,再加上警卫,前呼后拥一两百人疾驰出了奉天城大西门。到城门外一看,好家伙!就见面前两百米外,旗幡招展绣带飘扬,一支人马在两百米外正在休息。看人数,一万人都下不来!好一好,搞不好都敢上两万人了。

任来风手底下就率领了好几万人,对部队的规模他心里有数。来的这支队伍人数最少也和新十军仿佛了。面前的这是一支大部队!也不知道都过了这么多年,张秉林是怎么把这么一支部队保存下来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