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微软的梦工场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为我们后续的中文的自然语言研究提供了很有帮助的数据。

这里和大家分享有一些在对联发布之后有趣的发现:

1。三天之内,天下皆知,通过社区的信息传播速度令人惊讶。本来对联是很低调的,我们本希望该系统慢慢被人所知,但是访问量的猛增和各大BBS上的热帖让它在三天之内成为了一个热点。

2。海外华人高度热情。我们的记录显示来自海外的访问量不可小视。由于对联应用的特殊性,不大可能是大量的外国人使用。我们未曾预料能够为如此之多的海外中国人服务,这很让我们高兴。

3。年节前后,流量升降。在春节和元宵节前,有更多人使用它。而进入长假后,流量陡降,大家都在走亲访友吧。

4。有非常多的对联相当的有趣,而且很多和时事贴近。大众的创造力真是无穷啊。

对联项目大大鼓舞了我们继续这个方向的信心。可以乐观地预计,在未来研究院会有更多更好的研究项目为大家设计和使用。

回首八年,我深深庆幸在这个热火朝天的地方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能够与那么多聪慧、真诚、热情、执着的同事们共同奋斗。作为一个开发工程师,让我很兴奋的是我们一直在做真正“前沿”的东西。在研究院成立十年之际,我深刻感受到研究院仍然在最初的梦想道路上奔跑,而我会继续和研究院一起成为这梦想的一部分。

作者介绍:

陈刚,1993年进入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2000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研究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开发工作。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中心开发经理,他的工作着重于研究成果到商业产品的转化,其中包括Internet应用、图形图像应用,研发基础系统,以及研究院软件工程优化。在业余时间,他非常喜欢爬山和摄影,而摄影这个爱好对他参与的研究项目也很有帮助。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掌上”视频拉近你我的距离 李江(1)

2004年6月,美国知名的学术杂志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在当月的封面赫然放上了“微软肖像”的巨幅图片,并且把微软亚洲研究院誉为“世界上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作为被编辑有幸挑选出来成为最能代表研究院创新成果的技术,“微软肖像”随着杂志的甫一付梓,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全世界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它也让更多的读者相信在科幻作品中虚构出来的那些移动视频通信技术终于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端倪了。

(2004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以“掌上视频”为封面照片,用六页的篇幅全方位报道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历史和成果)

N多双眼睛的集合

如今,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通过手机拍照或者录制一段视频已经屡见不鲜了,可是,通过手机进行实时视频通信却仍然没有普及。早在2001年,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多媒体通信组研发出的“微软肖像”软件,就已经较为逼真地实现了双向交流的实时视频通信。这一技术不仅可以支持个人电脑、掌上电脑、手持电脑等设备,而且可以运行于局域网、拨号网络,甚至带宽为千比特秒的无线网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还具有自适应性。如果用户只有低带宽网络,微软肖像就会传送黑白视频;而如果用户拥有较高的宽带的话,则可以传送真彩色的视频。在低带宽时,相比传统的视频技术而言,肖像视频能够提供更清晰的轮廓、更流畅的运动,并且具有更短的延时以及更低的计算消耗。“微软肖像”是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参与过的第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项目之一。

从2001年8月18日“微软肖像”第一个版本的诞生,我们组就把这个技术上传在微软研究院网站上供用户自由下载。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虽然这还是比较稚嫩的第一个版本,但是用户对它的反响还是很不错的。因为随着掌上电脑在当时的问世,很多用户也很想在上面看看通话状态的对方是什么样子,而之前从来没有这样一种软件出现过,所以,有段时间,大概有几万用户下载试用了我们的软件,使得“微软肖像”成为了微软研究院网站上下载量最大的软件之一。

很多用户在下载了我们的产品后,非常巧妙地将这项技术应用在了日常生活或者工作环境中,给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于是他们也纷纷通过网上留言的形式把这些新奇的用法分享给了我们团队。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两个外国朋友对这项技术独具匠心的使用故事。John是一位新生儿的父亲,当周末妻子出去购物,留下他和孩子两个人在家的时候,他时常为寸步不能离开孩子而烦恼。当他从网上下载了“微软肖像”之后,他在婴儿床前按了一台摄像头。于是他可以带着掌上电脑随心所欲地在房子的每个角落活动,通过视频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他甚至还能放心地在院子里除草,而这往往是周末最占用他时间的一项劳动了。

Peter是一家医院的见习医生,经常会轮到晚上值班巡视病房的差事。可是因为住院病人多,医生少的缘故,很多发生突发情况的病人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护。于是,当他拥有了“微软肖像”技术之后,他在巡视某一个病房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掌上电脑看到安在其他病人床前的摄像镜头做提供的情况。他可以在移动中实时“观察”每个病人,一有紧急情况便可以跑过去处理或者通知其他医护人员。Peter说有了“微软肖像”,就像有了N多双眼睛同时在帮他巡视病房。

上面的主人公只是很多用户中的两位。他们对这项技术的认可和别出心裁的应用也极大鼓舞了我们对“微软肖像”不断改进的信心。直到2007年5月20日,我们组推出了最近也是最新一款试用版本为止,细数下来,“微软肖像”前前后后经历了20个版本的更新和改进。在这八年中,“微软肖像”项目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难题迎刃而解

退回去想想,也许你很难想象2000年时千比特秒的手机网络的带宽能做些什么?可是,就在当时网络带宽较低的情况下,我们便在捉摸:如何实现移动设备的可视通信呢?显然用传统的彩色视频技术是实现不了的,因为彩色视频对传输速度和网络带宽的要求都比较高。千比特秒的带宽就把这个可能给否决了。另外,既然是手机,CPU的处理能力就不如台式计算机那样强大,所以本来在台式计算机上运用的视频压缩和解码技术就不能被照搬到手机上。我们就要对压缩和解码算法进行一些简化,才能最终运用到手机上。在综合考虑上述两种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微软肖像”的研究。

“掌上”视频拉近你我的距离 李江(2)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