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他想到过翟让也许会猜忌他、提防他甚至杀了他,但却没想到翟让会分裂瓦岗军团,和自己分道扬镳。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

翟让感情复杂的拍了拍李密的肩膀,随手递给他一副弓箭,邀请他一道打猎。李密木然的看了看周围的单雄信、李世绩等人,当然也包括翟宏,然后抓过弓箭飞身上马,一箭射向无边的密林,似乎要把满腔的憾恨统统赶走。

36、单飞的日子(上)

打猎后的第三天。

大多数将领,尤其是蒲公营的干部们,都还不知情的状况下,(因为李密并没有散布消息),翟让就召开了军事扩大会议,在一片哗然之中,宣布了自己将要撤回瓦岗的决定。

众人先是惊诧,再是木然;然后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了李密,他们在看这位山寨二号人物的反应。

李密很平静,这倒不是因为他心理素质超强,相反他连生了两天闷气,刚缓过劲来,比较心平气和了。

这个时候,包括翟让在内都在等着自己的态度,李密知道不表态不行了,他站起身来:“寨主开创瓦岗,占据中原于乱世,且不避风险收留我等,实为感激;今日只叹未报寨主之恩,却要惜别;寨主宏图远略,他日定成大业。”

李密一抬头,发现翟让、贾雄一干人等正在看着自己,不禁有些动情,“我送翟兄”。

最后这句他没有说寨主,而是翟兄。

说完了以后,李密倒有些解脱,看着翟让一行人慢慢的走出大帐。

蒲公营全体将士,鼓乐齐鸣,欢送寨主。

李密更是送出荣阳二十里地之外,一路上和翟让齐马并进,不时的互相嘱托几句,尽显兄弟情深。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翟让紧握李密的双手,两人满眼泪光;“蒲公素有远志,日后必会名扬天下,吾不及也;今日与君就此别过,让当敬候佳音”。

众人互道珍重,挥手惜别。

翟让此举也实属无奈。

在他的人生规划中,并没有争夺天下、建功立业的的宏伟计划,其实就连造反也是被逼无奈;他只想带着手下这帮弟兄们,在乱世中保有一块容身之地,能够逍遥自在占山为王,心愿足矣。

李密无论是攻打洛阳还是抢占洛口,都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自己肯出兵荣阳不是为了这座城池,更不是为了逐鹿中原,而是为了养家糊口的粮草,而今粮草充足,还有什么必要让弟兄们去流血拼杀?就为了抢地盘,值得吗??当皇帝,算了吧!

在思想上翟让和《水浒传》中的晁盖颇有相似之处,“自家兄弟在水泊梁山快活,管他什么朝廷招安作甚”;如有仗义薄云天的晁寨主在,梁山的招安断是行不通的,所以为了剧情的发展,施耐庵先生把晁盖很早就写死了

另外,翟让也知道李密难以久居人下,且才能远胜于己,而自己又不甘心让位与他,日后难免要起冲突;不如现在好聚好散,相互之间还能保留几分情义。

于是,他就想出了这么一个还算两全的办法…分道扬镳。

回城的路上,李密一言不发,王伯当几次开口,他都只是三心二意点头应付;全然心不在焉。

心中却在暗想:看来朋友终究抵不过利益;在个人利益或者前途面前,义气不过是一张没有约束力的道德封条,甚至白条而已。

只要有利益使然,曾经生死与共的朋友、无话不谈的同窗、亲如父子的师徒,甚至青梅竹马的夫妻,都会义无反顾、劳燕分飞,各自去捕捉属于自己的那份所谓的前途。

更有甚者,在利益交织面前,反目成仇者大有人在。

杨素就是一个熟悉的例子,作为杨广登基的的功臣*之一,不还是在猜忌之中郁郁而终;这个故事杨玄感不止讲了一遍。

看来所谓的“春秋大义”,…自尊、知耻、忘我、利他在现实之中是虚无飘渺的而无处着落的,恐怕也只能活跃在仁人志士的内心之中;抑或存在于君子国的君子之中。

那么我李密算是君子吗?算吗?

至少不是小人吧!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7、单飞的日子(下)

最开始的几天,李密有些不适应。

他虽然完成了参谋者到决策人的身份转换,但头脑中残留的惯性思维使他并没有很好的进入到角色之中,他太习惯站在翟让身后指点江山了,此刻还没有唯我独尊的充足思想准备;其集中的表现就是:霸气不足、不够专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