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隋唐演义》里虚构的人物靠山王杨林,其四处*18路反王的情节,应该就是取材于张须陀的事迹,包括秦琼和杨林之间的故事估计也是由:秦琼在张须陀手下效力并深受器重的经历,演绎而成。

于是张须陀评论的日程表排的很满、很紧凑;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翟让等,数不胜数,全部各个击破。

尤其是翟让,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就是说张须陀对翟让是三十胜,而且是三十“连”胜。

30胜0平0负,什么概念?而且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之内。

打个比方;拿大家熟悉的国际米兰和AC米兰;两队算上联赛、杯赛、冠军杯、超级杯、欧洲超级杯,每年的交锋场次是2…8场;平均每年4场就不少,30场比赛需要打8年,也就是说需要国际米兰、或者AC米兰8年连败,连平局都没有,这需要多大的实力差距啊???

就连从1986年以来已经23年不胜韩国队的中国男足国家队和国奥队,也不过才和韩国队交手23次左右,何况其中还有几场平局哪!

差距要达到30连败的地步,恐怕就只有马尔代夫、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之流的球队了,而且两个队的主教练不能换,必须总是张须陀和翟让执教,让他们在一年内连打30场,在世界足坛也实属罕见。

冤家路窄;这时的张总指挥刚好转任荥阳通守,翟让的瓦岗军就跑过来了。翟让的第一发应很迅速:跑,一定的跑,而且还的快,生怕张须陀率领五骑追赶。

实力差到马尔代夫这个地步,也就不怪翟让要跑了;不但他要跑,而且他手下所有和张总指挥交过手得人都想跑。

对于撤退大家都是跃跃欲试,已经收拾好行装,喂好马匹,做好一切准备,直等翟让的一声令下。

张总指挥和他久经沙场的军队似乎是要不战而胜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3、最佳发言

李密还是很冷静。

他知道就算要撤兵,翟让也会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来宣布,而不是秘密逃跑,光明磊落是翟让的固有作风;而他的这种性格已经成为瓦岗寨所特有的气质,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

李密现在副参谋长的身份和此前的功劳,决定了他在会议上有一定的说话份量。而对于自己的辩论口才以及晓之以理的说服技巧,李密是有信心的。至于对付张须陀的计划,大家还在收拾行李的时侯,他就已经想好了。

不出意料,会议上翟让、单雄信、贾雄等所有和张须陀交过手的将领们都主张撤回瓦岗,避其锋芒,在他们看来张须陀就是瓦岗军的克星,三十连败足以说明问题。

李密当然不会同意。

他认为若此番退回瓦岗,则大挫军威,且短时间内难以再攻荣阳,待到日后再卷土重来时,可能已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先机。对于瓦岗来说,既然已经反隋,那么张须陀就是绕不过去的关卡,迟早都要面对。况且几年以来,张须陀马不停蹄、四处征战,所率军队消耗极大而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张虽勇冠三军,也已是强弩之末;疲兵连战向来是兵家大计,正可趁机一战而破之!岂可不战而逃?

句句字字,掷地有声!

大家还没有来得及鼓掌,王伯当就接着发言了:“当今时局迷乱,隋皇穷奢极侈,使百姓身处水深火热,因而怨气顿生,此天下反王四起,我等兴反隋大业之根源也;而众人摒弃成见,聚义瓦岗,以拯天下黎民为己任,全倚披坚执锐、勇往直前之锐气也。

说到激动之处,他干脆站了起来,“而观今日之瓦岗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全军上下暮气沉沉、锐气全无,对一隋军猛将居然畏惧如虎,又何谈拯救黎民于水火,又何论一统天下之霸业?

“昔日杨公玄感,受拜柱国、身负富贵,尚且取其大义,断然举事,以应天下之民心;虽终落败,但也无愧义无反顾、舍生取义之豪杰也”,说到这里,王伯当望了李密一眼,他知道杨玄感之死是李密心中永远的隐痛,常为未能挽救杨玄感而自责于心。

李密的目光中充满了赞赏和惊喜,给了王伯当无形的鼓励,他索性提高了声音继续说道:“若诸君并无破釜沉舟、拼死一战之豪气,无成就千古大业之意愿;实不如回家耕田以求自保,更何必在此徒费时日、虚度光阴焉!”

这一段酣畅淋漓、意气风发的发言,震惊了在座所有的人,包括李密和翟让。甚至连帐外执行警戒的岗哨人员,也感到了王伯当得强大气势。

其寓义深远、用词尖辣、鞭辟入里而又振奋人心,堪称大业十二年的最佳演讲,其中经典名句“不如回家耕田以求自保,何必在此徒费时日、虚度光阴焉!”,也一跃成为隋末起义界广为传颂的流行用语,流行成都不亚于网络暴红的“史上最牛演讲”,以至于山寨小头目训斥偷懒的士兵时都把这句话说的慷慨激昂。

尤其是在各山寨对新来士卒进行岗前培训教育时,这句名言更是被反复提及,当做鼓舞士气的座右铭来背诵,其普及率极高,不亚于《士兵突击》里的“不抛弃、不放弃”。

就连在农民起义界影响力最大的山寨杂志《十八反王》,也在近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王伯当的个人事迹和这一名言。据说销量大增,加印三次。

仅凭此一项,王伯当足以当选公元616年“农民起义界十大风云人物”,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王伯当完成了从白银到黄金的质变!

正如战国时期平原君门下之毛遂,“待如锥之入囊中,便脱颖而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4、夕阳正浓

王伯当的这番出场,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长时间以来王伯当一直以李密的拥畾和信徒自居,主动地把李密推向前台,而自己甘心做一个支持者和配角;以至于大家都习惯了他…李密附和者的角色,简单的把他定位成李密的传达者。

从而忽略了王伯当的真才实学和思想水平,也忽略了他聚众起义的虎胆雄心,这次都还以为他要讲出一番“蒲公高明”“甚是有理”的词句来,不想他借用一番义正严词、激情澎湃的演说来对众人进行了一次批评教育、一次大无畏精神的洗礼,既批评了逃跑主义的右倾错误思想,又支持了李密的立场;而且也向瓦岗的高层表明了:我王伯相当拥护蒲公李密,但并不代表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真乃高人也!这也是《十八反王》杂志在人物专访中,对他的最后评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