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后宫系列:大清帝国 > 第38部分(第1页)

第38部分(第1页)

“可是,总理阁下。”萨里蒂奇飞快在脑中计算着得失:“据我所知,鱼雷攻击舰艇是无法实施远洋作战的。”

华脱里道:“我们现在的主要目标是陆地上的德国人,我们需要大大加强陆军,海军只要保护海岸就可以了。”

华脱里见萨里蒂奇还要说,站起身道:“这个计划我已经提交了议会,下午内阁就将接受议会的质询。”萨里蒂奇闻言,只好闭上了嘴巴。

第八十四章 工业(中)

李鸿章在利用赔款在法国大肆购买造船设备的事,自然是方怀指使的。只要是熟悉外国海军史的人,就不会忘记法国历史上那以白痴著名的“绿水海军战略”。

历史上,在1884年以前,法国海军一直稳居世界第二的位置,他们拥有迪拜&;#8226;德&;#8226;罗姆为首的一批舰艇设计天才,使得法国舰艇的设计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连高傲的英国舰艇设计师们也时常吸取他们采用的技术。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189)

在1775年至1884年,维多利亚时代的皇家海军黑暗时代,法国海军甚至差一点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但在1884年,法国海军青年派代表人物亚森特&;#8226;奥布海军上将当上了海军部长,他认为新兴的海上力量鱼雷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决定海战胜负的将不再是庞大的战列舰而是鱼雷攻击舰,所以他一上台便立即下令取消所有的战列舰建造计划,而开始设计建造一些鱼雷艇母舰。由于鱼雷舰艇无法独自远洋作战,所以亚森特&;#8226;奥布的这一计划被称为“绿水海军战略”。

法国人直到进入90年代才彻底觉悟到了这一失误,连忙又捡起了工期拖了差不多7年的3艘“马索”级,遗憾的是,等到建成之时已经显得老态龙钟。而设计建造了“夏尔&;#8226;马特尔”级、3艘“查理曼”级等等也难以支撑起法国海军的架子,到19世纪末期,法国海军舰队早已远远落后,在公海上沦落成为一支无关紧要的力量。

方怀正是利用这一巨大的失误,大肆购买法国的造船设备,聘请那些快要失业的技术人员,反正他现在手里的法郎多的很。这次能打赢中法之战,可以说海军居功至伟,方怀记得历史上,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中国赔款的85%都用来发展海军,方怀当然不会输给日本人,除了留下少部分作为死难士兵的抚恤金外,其它的赔款方怀全部投入了海军建设中。

在他看来,一个没有强大造船工业的国家,想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不可能的事情。历史上的中国就范了这样的错误,中国拥有“定远”、“镇远”这样在亚洲近乎无敌的铁甲舰,却因为造船工业的落后,无法对黄海海战中受伤的“定远”和“镇远”进行修补,致使这两艘铁甲舰一艘沉在自己海湾里,一艘被日本俘虏。

历史上中日海战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点,以中日的造船工业对比,日本已经可以建造“秋津洲”这样3800吨级的主力巡洋舰,而中国自己造的最好的军舰还只是2200吨级的岸防巡洋舰“平远”号。

从法国买回来的这些造船设备将补充到马尾船厂和大沽船厂中去,马尾船厂当年由左宗棠一手创办的时候就是用的法国设备,而大沽船厂也有很多是法国设备,所以正适合扩大这两个造船厂的规模。

除了除了扩大造船工业的规模,原有的兵工厂也需要继续发展,李凤苞从德国克虏伯和毛瑟买的机器已经运回,这些机器一半给金陵机器局扩大生产规模,一半用来创办湖北枪炮厂。

一过了年,方怀就将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刘坤一升任两江总督,有这两个洋务派的铁杆在,方怀才能放心把那些毫不容易买回来的机器。

这一年多来,虽然由于中法战争的影响,中国进口不到生产枪炮的机器和钢铁,使得军事重工业的建设步伐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但受到战争的刺激,轻工业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190)

由于方怀规定兵部只能在中国自己的工厂里采购军需,所以中国那些在开放工商禁令初期建立起来的工厂几乎都得到了大批的订单,行军用的帐篷、士兵穿的军服鞋袜、用来制作干粮的面粉、清洁用的肥皂还有洋火洋油等,都被大批大批的采购运往越南的前线。

可以想象,在越南的十多万中国军队要消耗多少物品,每一天都是数万两银子流入这些厂家的腰包里。有了资金,这些工厂又拼命扩大规模,提高生产工艺,以获得更多的订单,到了后来上海梅林工厂甚至生产出了罐头,也被大量的采购。大量军需订单的刺激加上这个时代的轻工业门槛并不高,几乎只要几台机器和几个熟练工人就可以进行生产,使得中国的轻工业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883、1884两年间中国轻工业增长了200%,在数量上已经压倒外国在中国办的工厂。

更多的人投身到这种出钱少见效快的产业中去。不过也不得不指出其中的一些问题,轻工业增长率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在这之前中国的轻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而这些工厂还主要集中在民风较开放的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长江下游和珠江下游地区,这两个地区一个靠近上海,一个靠近香港,能够就近采购机器,了解外国的生产工艺,所以发展得最快。

后来这两个地区一个依托长江航运向西发展,一个因为成为电子工业之都向北寻找材料,最终连成了一片,成为中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工业区之一。

另一方面,随着中法战争的结束,中国的重工业建设也开始重新起步。而由于在战争中,英、美、俄等列强乘机哄抬钢铁的价格,使得中国各兵工厂空有生产枪炮的机器,却得没有足够的材料制造枪炮。这一尴尬的情况触动了中国上层,使得他们下决心创办钢铁等其它工业。

第八十五章 工业(下)

安徽省,马鞍山。

崎岖的山路上,一行三人正艰难地行进,除了拄着木棍在前面带路的中年男子之外,其它两人都背负和肩扛着各种工具和器材,他们是刚刚在美国专门学习地质勘查归来的陆允和高翔。

紧跟在中年男子后面的是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约一米七六的个子,穿着一身和众人一样的粗布灰色工作服,身后背着个硕大的木箱,箱子顶端还横置着一副铁做的脚架,虽然是才刚刚是二月,但十几公里的山路走下来,也让他汗流浃背,汗水顺着他黝黑消瘦的面颊不住往下流淌,挺拔的鼻尖上不时挂着晶莹的汗珠。

终于,前面出现了他们的目的地,一个干得热火朝天的矿坑,一群民工正进进出出,把挖出的石头一担担挑出来。

那拄着木棍的中年男子明显是此地主事的,此时笑着对背着箱子的青年道:“你们来了我就放心了,这龚道挖了挖了快五丈深,开没看见矿,你们看是不是再换个地方找找。”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191)

那背着箱子的青年是美国俄州大学毕业的陆允,他曾在美国随他的导师进行过几万公里的勘查,经验十分丰富。此时他打开箱子,拿出一份图纸展开,地图上大致记载了方圆几十里的山川河流地容地貌。他又抬头向四周看了看,不由皱了皱眉,如果这地下真的蕴含着大量铁矿,这里应该是最佳的开采位置,除非这里压根就没有铁矿。

旁边与陆允同期毕业的高翔,此时撇撇嘴道:“朝廷里的那群官老爷也真是的,这找矿的事也瞎指挥,他们坐在衙门里,怎么可能知道这穷乡僻壤就有铁矿山。跟他们说咱中国以前根本没地质资料,必须从头进行地质普查,他们偏偏说不通,硬要说什么朝廷的旨意。依我看,不要说今年找出大铁矿,就是明年恐怕也够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