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第一日不落帝国 > 第47部分(第1页)

第47部分(第1页)

婚几年并不是什么问题。这个令老杨倾心的美女不过刚刚18岁,算是白富美了,在诸多部族中,高级铜匠的父亲身价也算是中上级阶层的作坊主了。据说祖上还是后蜀的大官,应该家风不错,看她几个哥哥的谈吐和气质也算还过得去,应该不会出现婚后没有共同语言或者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反正我们都算是暴发户土鳖,和工匠之女应该不会出现不同阶层之间的鸿沟。”刘蛟想起自家叔叔和婶子的口角起因就头疼。

“如果要是娶一个贵族世家的小姐为妻就糟糕了,不说对传统礼节和习俗的讲究引发的纠纷,强势的老婆娘家会不会引发常见的矛盾?”赵守忠经常出入高官权贵之家,见过不少所谓的大家闺秀。真正能够得到幸福的极少,多数婚姻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相濡以沫的贫寒之妻在诸多进士出身的高官家庭中就像大熊猫一样稀少。

大宋帝国又有榜下捉女婿的习俗,青年才俊被权贵之家招为女婿很多,因此穿越众基本看不到真正符合穿越众观念的模范夫妻。

俗话说的‘门当户对’有其合理xìng。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家庭氛围、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在一个家族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即便周围的环境有变化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两个家庭如果有相近的生活习惯,对现实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才会有共同的快乐,才会保持更长久的彼此欣赏,也才会让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在一般情况下来说,道理上确实符合社会所处的现实环境。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反而会把真正的缘分永远地天壤相隔开来。

门当户对一般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适合结亲。我认为在如今的封建社会,这种践踏人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必然是要改革的。所谓门当户对,是指男女双方在思想上有共同的高度,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的相互认同,在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上的相似。这样有共同语言的夫妻更容易步入幸福美满的婚姻。

“都说来散心的,怎么扯到婚姻大事去了,哥几个先纳妾后娶妻才是正事,我都怀疑穿越来之后,大脑关于好sè的皮层受到了影响,一直对女sè没什么兴趣,加上每天忙着教学和工作,几乎都快忘了有这种需求了。”王能吐槽道。

“是啊,我们的确没有什么这方面的yù望哎!我深有同感,虽然这现象对于寿命和健康是好事,但是繁衍子嗣又不能忽视,要不然不是白来一趟了?老刘以前可是号称牲口情圣的花丛老手,到了这边竟然只纳了两个妾室,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肯定是受到了影响,不然按照来之前的xìng格,他起码要纳十个以上的妾室,生十七八个子女。”高竞调侃道。

“你老高也别说别人,每天请了一堆美女当模特和设计助理不是也没动她们一根手指吗?甚至有流言说你喜好龙阳呢!这可能就是躺枪的待遇了。”刘欣反驳道。

“好了,别吵了,我们在婚姻和男女之事上的确很容易引发学生和合作伙伴的注目和议论,猜测和流言肯定会因为我们长期不娶妻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不可能为了平息流言而随便找个女子娶了。合作伙伴家族的女子肯定是不行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学习大宋帝国的皇家,专门挑贫民家的下手吧!反正师生恋、国际婚姻、萝莉控之类的我们内部是不会有人反对的,对吧?”

“我们虽然都是二十五六岁的老油条了,但是得益于穿越的影响,外表看上去反而有一点返老还童,根据老高的化验,我们的骨龄和细胞活化度都仅仅处于17岁左右,而且老化速率比正常人慢一倍,也就是说,我们也许可以活到120年以后,所有的数据和体检结果都指向这一猜想。所以就连赵守忠这种文坛宗师,风月班主都没有结束单身贵族(真的是拥有开国伯身份的贵族)的生活。我们这些个钻石王老五都快被那些得知具体情况的老交情烦死了,一天到晚的收到相亲xìng质的邀请,要不然也不会到这没有多少人烟和熟人的大理来散心了。”李飞继续吐槽。

第一百零二章 那烂陀寺的中兴(上)

元佑七年(西元1092年)的年终,辰基书院的年终会议上李基正在听取主管西南地区的孙昌汇报各项工作进度“什么?发现了印度!这有什么好激动的,早在一千年前的汉代,中国就知道印度了,大规模的交流倒没有,小规模的不断啊。”

“我说的是大规模的三路交通线路可以打开了,海路从泉州可以直航到锡兰和鹏茄罗,陆路可以经过吐蕃的北线和大理的东线分两路到达。我们许诺的游学那烂陀寺就可以实现了,rì本的光海都写了几十封信请求到那烂陀寺交流了。再说了,我们要求开拓市场,消化沿海几十个州县增加的各种消费品产能,不搞航海和殖民怎么解决?光广州府一年生产的印花布就能供应整个广南东路,多出来的十倍产能怎么办?”孙昌解释道。

刘欣接住话头“老板的意思是通过产业分工来解决,但是这要很长的时间,大量的技术积累,海量的专业人才,以及难以计数的资本投入。我们投资见效快、周期短、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纺织印染行业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但是不能建立在对内摧毁家庭纺织业的基础上,所以只能走高端路线和外贸路线了。”

“那宗教交流和贸易倾销有什么关系?”

“干系可大了!当年要不是狂热的布道者西葡两国的传教士推动者殖民探险,寻找基督徒和迷茫的羔羊,西方这两个封建国家不可能在探险上下这么大的决心,花费这么多钱。

没有强大的信仰支撑,谁都不可成为商业史和殖民史的英雄。就连唐玄奘也是在信仰的支撑下才成功的嘛!况且宗教交流的幌子作为倾销的前戏也不失为一招好棋啊!”赵守忠说话总是在最后才说重点。

“上座部佛教可不是禅宗,我们要通过佛教派系大融合来树立权威和东印度公司的殖民体系中的宗教思想部分吗?这可是一个大工程,不通过武力像阿育王一样推行,恐怕又是一个百年工程。

我们都不是佛教徒,也没人受过戒,但是我们推广技术,改善民生,带领合作伙伴及其家族致富,让所到之处一片繁荣,虽然借了不少佛教的渠道和名头,但是也实现了普度众生宗旨。想来佛祖也不会怪罪,甚至会支持我们的做法。

我们到这个时代来就是一个难解的秘密,是祖先的保佑还是神佛的旨意谁也不敢肯定,所有我们一向平等的对待所有宗教和信仰,稍稍偏向一点佛教,毕竟这个宗教是东方世界的主流和最大信众基数的第一大教嘛!单纯的从概率上说还是一个非常好的的工具和现成的网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