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北宋·帝国书生意气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多逊有一个父亲,得知儿子得罪了开国元勋赵普,就叹息“如果我死得早,不用看着败家子败家,就算我的幸运了”。等儿子当上了宰相,老父亲竟也郁闷至极,常对人说“我家世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儒生,今天家中突然出了个暴发户,我看不是什么有福之事,我现在很担心自己的人生避免不了以悲剧收场”。不久这位忧心忡忡的父亲在他儿子倒灶之前去世了。赵普心想,卢多逊不得好死之后,或许可以在这个可怜的父亲的坟墓上三炷清香。

13.政治是可以交易的(1)

卢多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认为赵廷美也能像赵光义那样继承皇位。

然而他在政治投机中故技重施的成功率只能是零。

赵光义不允许赵廷美继位,他必须为子孙的长久富贵扫除一切障碍。

赵普也不允许赵廷美继位,他必须向太祖证明当年阻挠赵光义继位的建议是绝对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大宋开国第一谋士的尊严和荣誉,也只有这样才能斩除日后政治乱局的祸根,为这个在阴谋中应运而生的王朝的长治久安留下一线希望。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为了各自的需要而与死敌亲密合作,这对于两个成功的阴谋家而言的确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太平兴国六年,也就是公元981年,这时宰相班子中,薛居正已去世,沈义伦告病休养,卢多逊一相独当国政。卢多逊终于获得了赵普曾经的地位,陶醉于投机政治的胜利中,一时得意忘形,不但威福自用、专权独断,而且开始与准皇储、开封府尹赵廷美频繁接触。

卢多逊的所作所为令太宗咬牙切齿,就在这时突然有人状告皇弟赵廷美图谋不轨。不出赵普所料,在朝中宰执不可依赖的情势之下,太宗召见了开国老臣赵普并商议对策。

赵普的回复直截了当:“臣愿备枢轴,以察奸变。”意思是说,要不让我来当宰相,我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赵普毕竟是太宗的老政敌、死对头,太宗不能完全信任,因此要求赵普讲出他还能当宰相的理由。

赵普随即上了一个密奏,陈述了他必须重回权力核心的两大理由:

第一,赵普是开国元勋,有资格当宰相,现在只是被某些当权的人压制了而已。这一条表面上看是赵普倚老卖老,其实重点在于说明他与现任宰相、当权的卢多逊势不两立,这就等于明白地告诉太宗,卢多逊是他们的共同敌人,必须联手攻之。

第二条,则是赵普公开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秘密,即杜太后临终时,曾留下遗命要求太祖传位于太宗,而赵普是当时遗命的记录者,因此也是世上唯一的见证人。同时赵普告诉太宗,这个遗命装于金匣之内,如果太祖生前并未销毁,那么可能仍在宫中某处。这个金匣可以为太宗继位的合法性提供最确凿的依据,足以使赵普从赵光义的死对头变成政治上的救命恩人。这也是赵普提出的他必须复相最重要的理由。

此外赵普还告诉太宗,不要以为太祖时他处处阻挠太宗继位,其实这些都是小人恶意传播,口说无凭,现在有一个文件倒是可以证明曾经支持过太宗。这个文件是指太祖罢赵普相职时,赵普为给自己留下后路而特意所上的疏议,其中赵普称赞赵光义忠孝全德,赵普攻击赵光义的说法都是他人恶意中伤而起。

太宗看到赵普的密奏,如获至宝,立即当面向赵普道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

然后太宗排查太祖时所有的宫女、太监,果然找到了赵普所说的金匣子,金匣子里封存着两个文件,一个就是所谓的昭宪顾命,上面写着:

建隆二年六月甲午,上受太后遗命:兄终弟及,社稷之福。臣普记

还有一个则是赵普给宋太祖的上疏,其中写道:

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

二十年过去了,自己对此竟然一无所知!母亲啊,看来您没有骗我!太宗见到这行字时,想起往事种种,不禁涕泗横飞,纵声大哭。

13.政治是可以交易的(2)

哭完之后,太宗开始发愣,“兄终弟及,社稷之福”?如果现在将这个太后遗命公诸天下,自己岂不是非将皇位交给赵廷美不可?赵普这个老狐狸究竟在玩什么?

太宗立即召见赵普,请教他两个问题:第一,现在能不能将遗命公诸天下?第二,谁是皇位继承人的合适人选?

赵普笑了,他从一开始就认为,太后的遗命实在太荒唐,说出来徒增烦恼,永远不见天日才是最好的归宿。看来眼前这位皇帝是体会到这种烦恼了,赵普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先帝如果能听老臣一言,那今日就看不到陛下的圣明了。先帝已经错了,陛下可不能再错一次啊!”

此言一出,太宗对赵普真是刮目相看,不愧是开国元勋、先帝老臣,所谓“一言兴邦”恐怕不过如此吧!

于是,太宗立即授赵普为司徒、兼侍中,成为比沈义伦、卢多逊地位更高的实权宰相。赵普再相,赵廷美立即感受到压力,次日就要求班列赵普之下,太宗没有反对。同朝为相,赵普经常半开玩笑地劝卢多逊引退,卢多逊哪里肯听。

第二年,金明池水心殿修成,太宗准备泛舟往游。这时有人揭发秦王赵廷美企图趁此机会图谋不轨。未经查实,赵廷美即被罢去开封尹,授西京留守,同时任命太常博士王遹判河南府事,开封府判官阎矩判西京留守事,以监视赵廷美。太宗又任命柴禹锡为枢密副使,杨守一为枢密都承旨,赵鎔为东上门使,作为他们告发赵廷美“阴谋”之功的奖赏。而与赵廷美交通的枢密承旨陈从龙、皇城使刘知信、弓箭库使惠延真、禁军将校皇甫继明等人皆遭贬官处罚。

不久,赵普获得卢多逊与赵廷美相互交通勾结的证据,卢多逊下狱伏罪。宋太宗让百官议卢多逊、赵廷美之罪,那些官员秉承天子旨意,认为他俩“准法诛斩”,而宋太宗又表示网开一面,免其死罪:卢多逊被削夺官爵,全家流放崖州(今属海南);赵廷美被勒归西京私第,其儿女不再称皇子、皇女。赵廷美秦王府的官吏和卢多逊的亲信或贬或诛,遭到彻底打击。随后知开封府李符又说赵廷美心怀怨望,不宜居住京城附近,宋太宗便降赵廷美为涪陵县公,房州(今湖北房县)安置,并派亲信官员就近监视。

赵廷美与卢多逊的势力清除之后,赵普复相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太宗遂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免去赵普宰相职位,使其出任武胜节度使(治邓州,今河南邓县)、检校太尉兼侍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