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刘伯承的非常之路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伤势好转,刘伯承要求出院养伤。

临行前,艾毓梅送给他一副拐杖,说:“你的伤不久就可痊愈了,我看你的腿上肌肉坏死太多,手术损伤不轻,愈后必成曲腿,这副拐杖可作你的终身伴侣。”

“世上有拿着拐杖走路的军人吗?”

刘伯承笑着说:“请留下送给别人吧!”至此,艾毓梅只好耸耸肩,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在成都剪子巷胡俊泉家养伤,刘伯承最为恼火的是伤口愈合后,伤腿果然伸不直。

经过反复思考,意识到惟有依靠锻炼才是出路。

通过锻炼以恢复右腿功能是十分难熬的苦事。

刘伯承每天用力拉伸,虽疼痛难当,浑身出汗,仍坚持牵引,初期效果明显,但到脚尖着地能行走时,再无进展。

一天,刘伯承将脚放在凳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强令弁兵猛坐他的伤腿,当时刘伯承吼叫一声痛昏在椅子上,伤腿肿了起来。

幸好,有一位老中医用中药包敷伤腿,不多久,刘伯承的腿就渐渐好了。

拒绝截肢,得以恢复功能,刘伯承再创了一次奇迹。

丰都战役,弹穿颅顶,眇之一目;大足之战,重伤肱股,险丧一腿。

两处重创刻记下他青年时代12个春秋戎马生涯的战绩。

后来,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刘伯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青年时代经历的挫折和痛苦,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从旧军人成为革命者(1)

苦心志求索刘伯承在成都养伤期间,心里苦闷烦恼,闭门谢客。

只感到辛亥革命推翻了一个清朝皇帝,又出现了袁世凯、曹锟、吴佩孚等一个又一个封建军阀,徒有民国的虚名,谈不到民国的实质。

他清醒地认识到:军阀混战此起彼伏,省与省之间,一省之内甚至一个军系之内,明争暗斗,日甚一日。

而争斗的出发点说穿了就是争夺兵权和地盘。

混战导致了国家四分五裂,帝国主义从中渔利,人民仍陷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

面对冷酷的现实,刘伯承对友人透露了自己的观点:看来三民主义还是无法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何而战?为谁而战?救国救民之道在哪里?中国向何处去?他为这些重大问题而思索着,养伤实际上是在寻觅一条新的救国道路。

刘伯承离开后,作为熊克武支柱的第二混成旅军心涣散,中下层军官纷纷出走,频频失利,最后竟剩下不到一营兵力了。

当熊克武屡屡派大员促请刘伯承重返军旅,收拾残局,都被他坚决谢绝,刘伯承坦陈道:“伯承从军是为救国救民,决意不在去为某些人争夺地盘卖命了。”

正当刘伯承探索新路的时刻,他遇见了分别三年的吴玉章,此时,吴玉章已是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刘伯承向来敬重这位有胆量有学问并有丰富革命实践的学长,通过同吴玉章的交往,结识了杨公。

从此,他又受到了新的启发。

比刘伯承年轻6岁的杨公,17岁开始参加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活动,19岁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他阅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22岁他回国返川。

从此他一面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一面进行革命的组织工作。

他同刘伯承结识,从相互切磋、交谈当前国家大事和人民要求中,并由刘伯承的12年军旅生涯中,认识到他是一位杰出人物,他在日记上写道:“伯承机警过人,并且很勤学的,头脑异常清晰,不是碌碌者可比,又兼有远大志向,得与之交,我心内是很快活的。

目前我们虽说不上深厚的情感来,但我已决意与他长久交好,他堪当益友之列,并可同行于一个道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