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刘伯承的非常之路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考场被逐种下反封建根子(1)

公元1892年12月4日(清光绪十八年阴历十月十六日),是刘伯承的生日。

然而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在1942年12月所发表的《刘将军伯承略历》却是这样写的:“刘将军于一###二年(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四川省开县的赵家场张家坝。”

为什么相差12天呢?当时党组织为了表彰刘伯承的功勋并以他的共产党员崇高品德作为教育军民的典型准备为他庆祝五十寿辰。

可是他本人十分谦虚,表示不同意。

经过劝说,最后邓小平政委以党组织的名义表态:伯承同志,给你做五十岁生日,是革命的需要,是坚持敌后华北的需要。

一贯讲党性的刘伯承只好表示服从组织决定。

于是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就抽调人员组成了宣传部长朱光牵头的撰写《略历》的小组。

由于刘伯承的革命经历和军事生涯传播很广,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所以进行得很顺利。

就是他的生日到底是12月的哪一天,刘伯承没有讲明白,朱光等人又不便再三追问。

为了弄清楚确切日期,小组派专人向汪荣华耐心询问,这位首长夫人态度和蔼,她没有透露一点信息,做到刘伯承要求参谋人员“守口如瓶”,使讨教人员空手而返。

在这种情况下,蔡树藩才建议确定12月16日作为刘师长的诞辰日子,邓政委同意:“这对头,一二?一六嘛,是当年北平‘一二?九’救亡运动发展成全国性的救国热潮。

这个日子选得有意义。”

这就是刘伯承有两个不同生日的来历。

刘伯承出生前两个月,祖母、祖父先后逝世,全家处于服孝期间,因此父亲刘文炳依照习俗给他取了孝生的乳名,学名明昭,字伯承。

父亲刘文炳深知农家子弟要有所作为必须掌握知识,读书才能上进,他决心让刘伯承5岁上学。

启蒙遇良师幼年刘伯承在本村私塾读了6年书。

他的两位启蒙老师,任寿田和任贤书。

常以古人刻苦攻读的事迹启发少年刘伯承。

如西汉的匡衡凿壁偷光,晋朝的车胤囊萤取亮,南齐的江泌追月等等。

对照古人励志勤学的故事,少年刘伯承想起幼年在张家坝私塾念书时的一幕难堪的情景。

一天,放学回家,母亲要他背诵一遍当天学习的课本。

母亲不识字,他便胡乱扯了一通哄骗她。

在屋里的父亲听到了,很是恼火,把他斥责一番:“你欺负你娘不识字,我可告诉你,我没有南庄田、北庄地,只有一管笔、一锭墨留给你,你不用功,看你日后怎办?!”母亲周寅香听了刘文炳的话,方知受骗,伤心落泪了。

这一下,幼年刘伯承的心灵震动很大,自己已经够顽皮的了,贪玩逃学不算,甚至带领张家坝的娃儿同邻村“打石头仗”,曾经脑壳上打出疙瘩流了血,叫母亲提心吊胆。

他开始感到对不起父母,决心改过,并做了保证:从今以后,再也不逃学了,一定好好念书!果然,从此以后刘伯承克服了顽皮好斗的缺点。

可是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艰巨性,还是在这两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所得到的。

他爱惜寸阴,把精力投入学习,重要的书不但能背下来,而且用圈点、批注表达自己的理解,比如《孟子》他曾圈阅多遍,批注满书皆是。

文史的基础扎实,成为他掌握现代文化科技的前提。

他写字也是异常认真,反复习练,直到贴近字帖为止。

他的优异成绩,深受任贤书老师的称赞:“明昭这个孩子学习刻苦,记性好。

不仅能背诵正文,连注释也能背诵,将来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

有年腊月十五的清晨,刘文炳去御河沟煤厂挑过年的煤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