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漂泊的人生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借取阳光?

可不是吗!阳光是那么珍贵,使我们不但要追逐。要把握,甚至要借取!

走在路边满是积雪的第五街上,抬头看到圣派垂克大教堂,我对阳光突然有了更大的感动!我看到那夹在层层摩天高楼之间,原本应该阴暗难得阳光的教堂,居然灿烂耀眼,仿佛闪着光辉,因为——四周的建筑采用了全面的玻璃帷暮墙,不但没有遮住可贵的冬阳,反而纷纷反射,带来了更大的光辉……。

让我们都有一片能反射阳光的玻璃帷幕吧!

让这个世界的人们,都能不自私地占有阳光,而能与大家共同享受这上天的美好!

让我们珍惜阳光,站到最高枝!

更让我们借取每一寸阳光,温暖每一片土地、每一颗心!

不要以为中国农村有许多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事实上几乎没有!

主要的原因是农民寿命太短……。

无怨无悔的爱

我常在文章里谈起兰屿的风景,但兰屿给我印象最深的却不是山,而是海边遇到的一家人。

那是个傍晚,我在兰屿的海滩散步,看到原住民一家人正,蹲在地上整理刚网到的鱼,他们把鱼小心地分成四堆,也可以说是四种等级。

“为什么把鱼分开来摆呢?”我当时好奇地问。

男人用生硬的国语,指着最好的一堆鱼说:“男人鱼!”又指指剩下的两堆:“女人鱼!小孩鱼!”最后指着显然又少又差的鱼说:“老人鱼!老人吃的!”

十五年了,那海边一家老小的画面,至今仍清晰地映在我的眼前,甚至可以说,深深烙在我的心上。

我常想:为什么老人家要吃最差的东西,又为什么当时那老人家,竟抬起头来,对我一笑?

今天,我到朋友家做客,再一次遭到这种震撼!

晚餐之后,我指着桌上的残羹剩菜,对主人客气地说:“您准备得太丰盛了,剩下这些,多可惜!”

岂知主人才六、七岁的小孩竟毫不考虑地搭了腔:“不可惜,奶奶吃的!”

“我婆婆等下会出来吃!”女主人说。看见我十分惊讶,又解释:“她不喜欢一起吃,叫她吃好的,她还不高兴,只有剩下来的,她才吃,而且吃得开心!?

现在我坐在桌前写这篇东西,想到今晚的画面,禁不住流下泪来,我要再一次问:为什么?

只因为老人家没有了生产力,就该吃剩的?该吃坏的吗?

只因为老人家“自愿”、“高兴”,我们就任她自生自灭吗?

相信不少人读过我在“点一盏心灯”里写的“爱吃鱼头”那篇文章。老人家临终时,几个朋友烧了她最爱吃的鱼头去。却听到老人瞒了十几年的秘密:“鱼头虽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辈子,却从来没有真正爱吃过,只因为家里环境不好,丈夫孩子都爱吃鱼肉,只好装作爱吃鱼头。我这一辈子,只盼望能吃鱼身上的肉。哪曾真爱吃鱼头啊!”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故事中的老人家有幸在临终时说出心里的话,问题是这世上有多少为家庭牺牲的父母、尊长,就在晚辈们一句“她自己喜欢”的漠视下,慢慢凋零了!

“是的!她们是在笑,因为自己牺牲有了成果,而快乐地笑!

但晚辈们看到那笑,是不是也该笑呢?

还是应该自惭地哭!?

最近我为公视“中国文明的精神”进行评估,在读了一百多万的专家论文后,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论文里提到西方社会学家,于民国二十六年起,在中国多年调查的结果:“不要以为中国农村有许多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事实上几乎没有!主要的原因是农民寿命太短,平均在五十岁以下,活不到多代同堂的年龄,又因为贫穷而缺乏维持大家庭需要的财富。”

我们能相信吗?这个中国人常以为自古就盛行多代同堂的说法,竟然错了!那是“理想”,不是事实!

父母、尊长平均活不到五十岁,这是多么可悲的事!问题是,父母不能甘旨无缺、安享天年、这又难道不是子女的耻辱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