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极乐游戏 > 第28部分(第1页)

第28部分(第1页)

度。他心爱的城市正分崩离析,急需领导,而他应对此负起责任,没有第二个人堪当此任。再说,也没有人能胜过他的智慧。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感觉好多了。

格雷迪和布里格斯几乎同时回到了会议室,两人都表现出垂头丧气的样子,布里格斯不停地摇头。

“州长熊了我一顿。我不该拿其人的那张正面朝下的A牌开玩笑。她对我大发雷霆;不过还好,她给了我最后通碟。”

“不光是你一个人,斯派克,”格雷迪撒着嘴说,“过一会儿,我们都得挨批。”

布里格斯不睬格雷迪的话,继续说:“唉,我告诉她一张一张地吊黑桃。这不只是一张满天飞的王牌,而是在玩一副引人注目的牌。他既洗牌、签牌,同时也发牌,抽补同花顺子。发完手里的牌之后,他明确地说出了这些牌。州长认为我打的比方不贴切,她告诉我,如果其人打出了全部13张黑桃。她就亲自对我亮出‘王牌’。最后州长撂下了电话。”

邓普西抬起头,眼暗里露出一丝笑意。“但愿其人只打出9张牌,而不是52张。”

布里格斯把手放在额头下读了揉太阳穴,说:“我这要命的头痛又发作了。”

“我也头痛,”格雷迪畏缩着说,“经销阿斯匹林的商店肯定生意兴隆。我觉得我们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每当我患头痛的时候,我就想退职,起码休一次长假。”

格雷迪没有把自己得到的一些新情况说出来。在通电话时,鲍伯·德林格对奥顿已死和奥顿并非其人一事一点也没有感到吃惊。这位“玩具手枪”告诉格雷迪,出于一种预感,他指挥的特工人员正在盯6个人的稍。“玩具手枪”对此所作的唯一解释是“我的鼻子痒痒”。他坚信那6人当中有一个是其人。

格雷迪尊重“玩具手枪”独立行动的愿望,没有要求他说出那6个可疑分子的身份,也不问他从哪里搞到了额外的人手。格雷迪知道,凭着他在华盛顿的关系,“玩具手枪”必要时可以调用一支部队。

格雷迪问邓普西怎么会疑心奥顿不是连续谋杀者。这位警长仔细分析说,指纹是证明奥顿有罪的唯一可靠的据证,“但这不过是一种有人为意味的巧合。指纹很清晰,而且都留在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器具上面。这种模型可以被轻易地放置在犯罪现场。”

d你说他是怎样搞到这些指纹的?“布里格斯神经质地来回踱着步。

“简单得很。其人实际上控制着奥顿的躯体。我们假定他制服或麻醉了奥顿,在一系列小型器具上印上指纹,装进小塑料袋里妥善保存,等到准备用的时候再取出来,就变得极其容易了。”

格雷迪傻了眼,他肯定地点着头,“对对;简单;实在简单。”

会议结束时,邓普西建议每人都回想一下全部9起谋杀案,一起一起地重新过一下细节。“我们需要一种线索,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暗示,引导我们找到其人。各位都应该提出你们认为可能性最大的侦查途径。”

布里格斯提议检查一下那个防腐香料店,他显然比所有的人挣钱都多。

费尔波特城有1/4的人口持长期月票每天到纽约上班,它是有名的“宿舍城”,是有特别地区法令的特区之一,是远郊的安乐窝。它象征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持长期月票者每天晚上都要从弱肉强食乱糟糟的大都市返回他们宁静的、富足的、安全的郊区。约翰·弗劳格曾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岂料转眼间天地翻覆,日月倒转,他们心爱的城市变成了邪恶的象征,成了嗜杀成性的吃人兽藏身的莽丛。

傍晚,在从纽约开往纽黑文的列车上,几乎所有持长期月票往返两地上班的人都在读《邮报》,该报用整个第一版的版面刊登了约翰·弗劳格吊死在旗杆上的照片。

该报头条新闻的标题是:“奥顿的第八个牺牲品,下一个是谁?”前面6版全部是关于费尔波特谋杀案的报道。这份《邮报》每天都在扩展对这场轰动全美的谋杀案的报道篇幅。仅仅在一周时间内,该报的发行量就翻了一番。

该报没有刊出发现奥顿尸体的消息。但是,无线电广播和电视每过15分钟就广播一次新闻简报,这一消息便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了每一列定期往返的列车。人们成群地聚在一起,以恐惧的语调低声谈论着。

在费尔波特车站,往返两地上班的人们受到新近成立的“人民保护委员会”会员们的迎接。会员们散发了传单,通知人们于星期二下午8点整在费尔波特中学举行街道治安维持会成立大会。

在主大街,冈恩武器商店外面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商店的橱窗里挂着巨幅标牌:“新进货物:雷明顿2O毫米口径滑膛枪,定价199。95美元,免证。”

弗雷德·冈恩正整箱地出售未开箱的武器。他告诉买主格斯·里佐:“这家伙好使,我们打保票。如果有毛病就拿回来,我们给换。下一个!”

冈恩的老爹此时已是乐不可支,他想,这些连续谋杀案是冈恩武器商店遇到过的最妙的事情。

汤姆·温彻斯特买了4箱子弹。他说:“既然警察不能保护我们,我们就自己保护自己。”

整个美国再次被来自费尔波特的新闻震惊了。晚间新闻节目以前曾不断地播出有关的消息,美国人都乐意地接受了。

但奥顿死了,他不是谋杀者,他是其人的第一个牺牲品,其人舟张为幻,使他背上黑锅,被说成了杀人犯。这个十恶不赦的其人!

这一新闻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人们怀疑地摇着头。“你听说了吗?”这是唯一的话题。5天来,他们的传播媒介一遍又一遍地上千次地告诉他们,奥顿是杀人犯。那成了一种事实,以讹传讹,众人都接受了这些假设。奥顿是谋杀者,抓住他,连续谋杀案就会停止。

这种信念已经牢牢地扎根于全体美国人的脑子中,正如某些老一套的广告用语一样。比如,“阿维斯勇于创新”:“马克斯韦尔蒙斯杯底仍然甘甜”:“象牙肥皂纯度达99·44%,可漂浮”,“克莱罗尔……她行还是不行?……行”:“温斯顿格调高雅”,等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