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如此法国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黎许多教堂也办免费音乐会,大型管风琴演奏的乐声在教堂大厅回荡,那感觉是现代音乐会中找不到的。  无疆界医生  如果你生病了没钱治疗,巴黎13区有“世界医生组织”,每周3次免费看病,还有“无疆界医生协会”主持的一家诊所免费看牙。如果你想理发,巴黎几所理发学校提供整套服务不收钱,有的专做女活,有的男女兼收,只要顾客随身带条毛巾和洗发精即可。一、二年级学生在你头上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你得抱着豁出去的心理准备,因为他们不是按你的要求理发,而是试验新设计的发型,理完你不满意只好自认倒霉。一些留学生对此十分热衷,趋之若鹜。  吃罢免费餐,看了免费病,理了免费头,巴黎还有许多地方免费参观。例如,蒙索公园,这是18世纪的花园,园内小湖边绿树成荫,其雅典废墟式的圆柱,富于罗曼蒂克风格;而卢森堡公园是巴黎最美的公园之一,深为文人学者喜爱。这些公园白天都免费向公众开放。实际上法国公园大都是免费的,各地城堡虽要门票,但周围的花园随便进,像凡尔赛宫后巨大的花园可不花钱参观。  此外一些政府机构也可免费参观,如法国议会所在地波旁宫、参议院所在地卢森堡宫,参观者出示身份证即可,还可旁听议会辩论。  法院也对外开放,可旁听审判。连总统府爱丽舍宫,每年也对公众开放一天。卢浮宫这座艺术殿堂10年前一直是免费参观的。其实即使门票卖20欧元一张,各国的游客们也舍得出的,这儿艺术品太多,名气太大,游客所享受的是不能以几个钱衡量的。以后卢浮宫开始收费,但门票收入连维持费用的一半都达不到,它的大部分开支仍来自政府补贴。目前卢浮宫仍每月第一个周日免费开放,平时每天下午3点后半价入场,以便调节参观者流量。  一些展览会是免费入场的,像专业性的医疗器械展览会、纺织纱线展览会等,参观者登记姓名、职业、地址即可,在那里可搜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信息,还能抱回一大堆资料。巴黎还有两年一届的国际食品展览会,不免费,门票还十分昂贵,30欧元一张,这钱能够欣赏一场芭蕾舞了。但进了场不仅免费吃喝,展商还赠送各式美食,不少是市场上买不到的新产品。如赶在展览会的最后一天去,展商收摊前大把地赠送,从罐头饮料、糕点、水果到肉制品都有,尤其是冻品,因为他们带不走,参观者想拿多少拿多少。要知道这都是世界各地最好的食品,不好不会拿来展览的。我有机会赶上最后一天参观,只见场内人头攒动,人们大包小裹,嘴都笑歪了。展商们送得大方,参观者拿得快活。我亲眼看见一位很有风度的法国老太太,她手中装满赠送食品的大包快拎不动了,看香肠展商忙着装箱,还径自上前开口要。本来这些香肠能长期存放,展商并不打算送掉,正打包运回。老太太问道:“你不想给吗?”语气丝毫没有讨要的卑谦,倒像质问,隐含的意思是,你看别人都给了。展商便顺从地递给她一根足有1公斤重的香肠。我刚好路过,目睹这一情节,也顺便得了一根,那香肠可真好吃。  '返回目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公墓的启示(1)

就像巴黎鳞次栉比的楼房一样,巴黎公墓的墓碑一个个也排得满满的。  简朴名人墓  市内规模最大的是拉雪兹神父公墓,占地44公顷,至今有上百万人葬于此。这是最有名的公墓,也是旅游景点之一。几个世纪以来,巴黎不仅是游客争相访问的城市,也是众多名人、艺术家的安息之地。来自都柏林的爱尔兰作家王尔德、波兰籍的音乐家肖邦、20世纪60年代美国叛逆偶像门户合唱团的主角莫瑞森都长眠在这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巴尔扎克的家族墓也在此。还有普鲁斯特,他意识流式的作品《追忆流水年华》堪与19世纪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媲美。名人之多数不胜数,公墓管理机构特意准备了200位名人墓的导游图,游客可按图索骥。拉雪兹神父公墓里有不少家族墓,一家人或埋在不足2平方米的墓地上,或遗体火化后放在专门存放的地方。还有买不起墓地的人,就买一块存骨灰的地方,所以这个不足半平方公里的墓园可葬那么多人。  肖邦墓在一个小坡上,十分难找。他的碑并不高,其上是一位低头沉思的女孩塑像,怀抱小提琴,一脸忧伤,在悼念这位19世纪的音乐大师。  肖邦1831年俄军攻占华沙后来法国避难,在巴黎邂逅女作家乔治桑,两人同居了8年,1848年他因肺病恶化去世。为了向这位艺术天才致敬,巴黎市政府特意将这块地划为他的永久墓地。面积虽只有两三平方米,但能享受永久墓地的名人并不多。事实上,不仅新批墓地手续严格,市政还有权隔一定时间做清理,无主墓地可收回他用。一次我带国内朋友拜访肖邦墓,一位北京来的女孩激动得几乎流眼泪,在墓前徘徊半天才肯离去。  20世纪60年代摇滚歌手莫尔森的墓地比较好找。世界各地的歌迷有时带着吉他等乐器结伴而来,环绕在墓前,饮酒、歌唱,陪伴这位颓废歌手。莫尔森1971年因心肺衰竭死在巴黎,英年早逝。他是60年代颓废文化的象征,在美国和欧洲都有很大名气。他的墓前经常摆着鲜花,碑上刻的头像长发披肩,一副放荡不羁的样子看着游客。  当代法国名人中,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影星西蒙·西涅莱和伊夫·蒙当,两人代表了那个时期法国电影的最高成就。他们生前曾结为夫妇,以后劳燕分飞,但是相互没有忘情。西涅莱1985年去世,5年后蒙当去世。  根据蒙当的遗愿,把他葬在西涅莱墓旁。生不能白头偕老,死后倒永久相伴。他俩的墓都只有1米高,没有雕像,仅刻姓名和生卒年月。  比起这些名人墓来,几个中国人的墓碑更讲排场。他们无前者的名气,但看得出在法国挣到了钱。大理石墓碑都装饰得漂漂亮亮,刻上人像,烫金字。一位来自浙江的华侨的碑上用金光闪闪的汉字写着“异国他乡创事业,友邦故土瞑黄泉”。评论者道:既是异国他乡,何来友邦故土,对仗不工整。要么就解释成从浙江老家带来一把土撒在墓地,否则语义不清楚,怎么面对凭吊者?  从外观看,墓碑形状和颜色各有特点。颜色上有的用黑色大理石,显出贵族气质,有的用红色花岗石,但大部分是灰白色,看上去久经风雨。  形状上方形和圆形占多数,几乎没有花哨之作。墓园是一件和谐的古典式作品。有的碑上建了雕塑,有的将死者照片烤瓷,这常常是父辈给儿女修的墓,父子亲情,跃然碑上。总的看,法国人不喜欢在碑上舞文弄墨,越是名人越简单,只写上姓名生卒年月,碑也不显眼,让游人找来找去。在墓园散步,常见游客手拿导游图,一个墓一个墓地找,但墓建得太密集,有的人又不善于找路,对名人知道得不多,常慕名而来,找不着则扫兴而归。游客中也有远居国外的,他们多半来此寻根问祖。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之墓,和平常人的一样简朴公墓的启示  巴黎社员墙  拉雪兹神父公墓为中国人熟悉,因为它是巴黎公社社员墙所在地。巴黎公社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极力推崇。当时普法战争刚结束,法国战败,巴黎无产者趁机起义,占领了蒙马特高地,一度控制了巴黎,但不出3个月就被代表资产阶级势力的梯也尔率领的军队击败。  一批社员且战且退,撤到拉雪兹神父公墓,在墓园与政府军打起巷战,最后寡不敌众,147名社员被围在东北角的墙边,遭到屠杀。国内来的人知道这段历史,都想参观这面墙。法国人却不甚了解,问起来他们常张口结舌。公墓管理员倒很友好,常为我们指点迷津。  实际上巴黎公社墙只是十几米的一小段墙,已看不出战斗的痕迹,也找不到枪眼,是不是原来那堵墙,无从而知。它对面,几位法国共产党领袖的墓一字排开,其中有20世纪30年代法国共产主义总书记多列士的墓,他主张的议会道路,战后曾遭共产党国家的激烈批判。他的墓旁还有一座法共书记处的墓,可能是座集体墓。法国共产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地下抵抗运动的主力,许多人牺牲了,战后一度成为法国政坛第一大党,但始终没有掌权。  参观拉雪兹神父公墓,路不熟的话最好不要傍晚去,这个比北京天坛公园还小的墓园被划分成近百个小区,有街名有门牌号,大部分弯的斜的,如巴黎街道一样。进墓园如进迷宫,白天苍松翠柏,曲径通幽,还蛮有情趣。晚上,天空繁星万点,身旁墓影如林,转两圈便迷失方向,走半天才可能回到原处。一次已是深秋,天黑得早,我们进去又晚,知道大门关后还有一个小出口,想多看几个墓,没及时出来,结果乱转了一会儿,便不知身在何处了。只见老树参天,风吹树叶沙沙响,野猫如婴儿般嘶叫,黑暗中听得到自己的脚步声。虽然年富力强,不信鬼神,但须知我们儿时的概念,坟墓是鬼出没之地。我带的朋友慌乱中急不择路,只想尽快逃出这片陵园。  '返回目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公墓的启示(2)

多次访问拉雪兹神父公墓后,才发现法国人原来重生不重死!无论是政治家,还是艺术家,他们的墓都很简朴,像戴高乐、密特朗,都选自己的家乡做安息之地,遗嘱都指示葬礼从简,墓碑也与常人没什么两样。连历史上的国王也没有宏大的王陵,波旁王朝前后几百年,国王们的墓却并不起眼。  征服过整个欧洲的拿破仑,法国人也没为他单独建陵,不过将他的石棺安放在巴黎荣军院供人瞻仰。荣军院是为战争中残废军人服务而造的建筑,倒是气势宏伟,人们顺口就把它称为拿破仑墓了。由此可见,看破红尘的法国人有自己的处世之道,生的时候享尽人间富贵,死后一了百了。  '返回目录'   txt小说上传分享

巴黎拍卖行(1)

公开拍卖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行业。公开,是指所有人可以参与。这种销售方式可使组织者以公平的价格在供求之间通过公开和透明的交易售出拍卖品。公开拍卖在欧洲可上溯到古罗马时代,随着古罗马的衰亡,这种销售方式曾一度消失,后来是在巴黎重新出现的。  艺术市场  巴黎最著名的拍卖行叫德鲁奥(),有以下几点与众不同:首先,这是以拍卖油画、家具和艺术品为主的拍卖市场。拍卖品来自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风格,因而就有不同的价值。就这点来说,德鲁奥拍卖行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博物馆,只是展品在这座博物馆中展出的时间短暂,随来随卖,人们在此不断看到新来的东西。德鲁奥也可被称作永不枯竭的艺术蓄水池,供方的一头有源源不断的卖者,需方一头又有源源不断的买者。其次,德鲁奥拍卖行的独特之处是不止一间拍卖大厅,而是许多大厅同时拍卖。人们可从一厅逛到另一厅,自由参加任何一场交易,也可以参观橱窗内的展品,查询拍卖目录,考证艺术品的价值,以便最终争到梦寐以求的猎物。  德鲁奥拍卖行拥有23个拍卖厅,110名拍卖估价人,每年进行3000场拍卖,成交物品达60万件。拍卖行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可进行拍卖品的估值、成交后的仓储和运输,并提供信息服务,甚至提供培训服务。拍卖品中有几百年前的旧式桌椅,有的已残破,仍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各时期的油画可摆满几百平方米的大厅,规模不亚于一个画廊;而金银珠宝首饰不计其数,还有许多发黄的旧书籍,成堆拍卖,这里还能找到中国近代皇帝的敕书。  拍卖行的灵魂人物应是拍卖估价人。巴黎德鲁奥拍卖估价人商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拍卖商行,成了艺术品集散地,每天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旧货商。  他们对艺术品有着同样的钟爱,又都具备沙里淘金的本领。巴黎拍卖行拍卖估价人具有政府官员的地位,被授权在法国组织和领导公开拍卖。他们是市场的仲裁者,提供付款担保以保护卖者,同时验证拍卖品的真实性以保护买者,为此要以白纸黑字承诺。他们还做物品估值,负责编制财产清册,如果是关于亡故或离婚的财富再分配,或者关于保险合同兑现的话。在商业领域,拍卖估价人常被请去评估一家公司的无形资产。在企业倒闭清算以至发生天灾人祸的场合,也常见拍卖估价人的身影。  法国法律赋予拍卖估价人特定的责任,他们由司法部任命,必须具备艺术史和法律的专业文凭,同时本人不得从事商业买卖活动。他们之上有一个拍卖估价人商行纪律委员会,对他们进行监督。100多名拍卖估价人均集中于巴黎及其郊区,任职于60多个事务所。  买卖双方可自由选择拍卖估价人,评估自己买到或出售的物品价值。  估价一件物品时,拍卖估价人要保证提供完整而客观的信息,还做出估值,并为此承担民事责任30年。卖者或选择一名拍卖估价人,或直接去德鲁奥拍卖行评估自己的物品,也可先寄上照片,求得一个初步估价。如果物品价值不菲,还可以请估价人上门,当然要付费的。  如何卖你的东西呢?卖者首先和拍卖估价人取得联系或直接与拍卖行联系,拍卖估价人会做初步估价,同时根据市场供求状态和卖者动机向卖者建议拍卖时机。卖者一旦决定拍卖,拍卖估价人就要认真制订一个最佳销售条件,比如将拍卖品纳入拍卖目录、对贵重品做拍卖广告等。卖者可以规定物品的价格下限,低于此限不予出售。卖者应付的费用由拍卖估价人和卖者根据预计支出商定。  竞买竞卖  如何在拍卖场购买呢?德鲁奥拍卖行在每场拍卖前展出拍卖物品,经常是展两次:拍卖的前一天展出一整天,拍卖当天上午再展出1小时,因为大部分拍卖是在下午和晚上进行。展出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向观众介绍展品和估价。看过展品,可通过三种方式参加拍卖。最简单的是电话叫价,现场有人代你喊价;第二种方式,买者委托拍卖估价人或拍卖行文书代为喊价,为此,买者要确定自己的最高出价,代理人在现场以最有利条件执行他们的指示,购买拍卖品;第三种方式也是最常见的方式,买者直接到现场喊价。  这里的喊价不像在纽约商品交易所那样大呼小叫,德鲁奥拍卖行的拍卖很安静,经常听到的是拍卖主持人喊价升级,坐在台下的买者只需一个手势,表示仍然认购就可以了。主持人决定价格级差,贵的物品可能以200欧元或更高为级差往上喊价,便宜的10欧元一级。如买者愿意,是可以亲自大声喊出准确价格的。当只剩下两三名竞争买者时,一般报价三次无人争的话,主持人便一锤定音。  看法国人的拍卖挺有意思,面临的是两部分人:一是买者,或坐着,或悠闲站在四周,以便随时走动,好凑近仔细观看拍卖品;另一部分人是拍卖行的工作人员,又分了好几种。持小锤的拍卖主持人站在拍卖台的醒目位置上,让人一眼看得出。他身旁一侧坐着负责记录的文书,喊价前记下拍卖品的编号,然后再记下成交的价格。对贵重物品的拍卖,文书常不只一位。拍卖主持人另一侧,坐着拍卖品的介绍人。德鲁奥拍卖行几小时的拍卖会能卖出几十件物品,件数多容易乱,所以需要介绍人事先熟悉好,一一介绍时才不至于张冠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