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1949中国江湖的末日:红与黑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只拉了六年。把那个六年过了,还有六年就是钉包装木箱。就是我的儿子协助我,他才六岁七岁,他已经开始做童工,钉包装箱子的两个档头,全部是他钉的。拿个钉锤,当当当。六年,我就在做这个,钱可以挣到四十元。而且要松活些了。两个六年,十二年,*都完了都还在做。

一直到1978年,全国摘帽子,我才有幸摘了,但是文联这边不要我回来,因为你是个摘帽右派,你还有三个反革命集团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还在那个悬起的。那么就留在县文化馆工作了一年。

到1979年底,当时的四川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批示:必须把人家调回来,第二,必须给星星诗刊*,复刊。两件事情,形成*四川省委的第75号文件。我就回来了。不然这里掌权的人不得要我回来,因为这里已经不是好人李彬了,李彬已经死了。

——我就说完了。 ■本文来自《看历史》2010年6月刊

。 想看书来

流沙河自拟小传

原名余勋坦。汉族,蒙古裔。1931年生于成都。四岁迁返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槐树街老家,当时此镇是金堂县城。幼学古文,做文言文,习书大字。十六岁来成都读省成中高二十三班,转爱新文学。十七岁始发表习作。1949年秋入川大农化系,立志从文。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到四川省文联,任创作员,又任四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1958年划右派分子,留成都做多种苦役,馀暇攻读古籍。1966年押回老家,锯木六年,钉箱六年。监管劳役共二十年。至1978年5月才摘右派帽子,任金堂县文化馆馆员。1979年春复出发表诗作,秋被改正结论,不算右派,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直到六十五岁退休。退休后亦写写,兼卖字。

流沙河作品出版二十五种,如下:

1956年:短篇小说集《窗》

诗集《农村夜曲》

1957年:诗集《告别火星》

1982年:译中篇小说《混血儿》

《流沙河诗集》

1983年:诗集《游踪》

诗集《故园别》

《台湾诗人十二家》

1984年:《隔海说诗》

1985年:《写诗十二课》

1987年:《十二象》

1988年:《余光中100首》

《锯齿啮痕录》

《台岛十二中年诗人》

1989年:诗集《独唱》

1992年:《庄子现代版》

1994年:《Y先生语录》

1995年:《南窗笑笑录》

《流沙河随笔》

《流沙河诗话》

1999年:《庄子现代版?增订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