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1949中国江湖的末日:红与黑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晚上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还有零星枪声。父母亲也不知在那里,也不敢一个人回去,只好露宿野外,守着抢出来的东西。

■ 覆灭

第二天乡亲们陆续回了家。这次战火将整个三江烧了五分之四,最繁华的镇中心,两个万年台,文武庙全焚于一旦。所幸我家还未殃及。这时李麻子的队伍也不见了,解放军上街宣传,叫大家不要怕,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等。

北栅门里边有个汪麻子豆花饭店,他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大老幺和小老幺。大老幺叫汪子清,是街上一个痞子混混,那天虽说他没有拿起枪真的干,但也去给李麻子摇旗呐喊,结果在左胛窝下打个大洞,差点要了命,最后还是解放军给他包扎,救了他。

李麻子的当家外管事、保长沈凤祥被击毙。最让人又可笑又解恨的是李麻子的侄儿,人称小太岁的李老二,平时在镇里提劲打靶歪腾了,这次看到解军一匹军马惊了到处跑,他就充好汉去捡“战利品”,结果被解放军机枪打断双腿。最后没人管,伤口化脓生蛆,不等政府去*,他就痛死了,大家都说活该。

李麻子收拾残部与卭崃惯匪乔子军汇合后,在卭崃五绵山被解放军全歼,孤单一人逃到乐山。又看解放军到处清乡,吓得不敢停留,心想成都人多好混,谁知一到成都就被逮到。川西十大匪首之一的李泽儒李麻子终于被正法。

卖锅魁的郑老二,跟着李麻子叛乱,端起机枪往前冲,结果当然罪有应得地被*了。唏嘘!如他不去趟那趟浑水,也许土改时还是极积分子呢。 ■(作者系退休干部)

本文来自《看历史》2010年6月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袍哥

四川的哥老会,又称汉留,俗称袍哥,相传是清初郑成功领导的反清复明组织“洪门”的一个分支。约在康、雍、乾(1662…1795)年间,随湖广、闽、粤、赣移民传入四川 。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带有社会互助性质、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

“袍哥”之名,相传得于《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之句,意指入会者皆是异姓兄弟,同生共死。袍哥又名“汉留”,得名于《三国演义》中关羽在曹营留旧袍之故事。间指入会者誓不事清,奉汉反满之心。

据估算,至民国中期,四川城乡成年男子参加袍哥者比例高达70%…80%左 右。国民政府认为袍哥组织发展危及社会安定,先后于民国25年(1936)、27年(1938)两次下令解散哥老会,四川省政府亦发出《惩治哥老会缔盟结社条例》、《惩治哥老会实施规章》 ,地方长官仅照转而已,未敢认真执行。据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在抗战后期统计,四川的城市乡镇,无地不有袍哥组织。

四川解放后,随着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建政等政治运动的开展,袍哥组织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已不复存在,曾在西南民间流传数百年的袍哥组织最终解体。

。 想看书来

最后的袍哥“叛乱”

四川袍哥头子、匪首、特务*,是1950年2月5日在成都东南的龙潭寺、石板滩开始的。解放军一七八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等执行任务,途经石板滩被匪特残害后牺牲。

这次*是由“挺进军东山纵队司令”李干材,伙同“*救国军金简华总队”巫杰发动的。匪首李干材原是重庆袍哥“三六协进社”社长,重庆解放前夕逃到成都,被军统大特务、稽查处长周迅予收为己用,当上情报大队长,成都和平解放后,潜伏在石板滩策划暴动。巫杰(乌杰)是龙潭寺的流氓“滥滚龙”,被李干材收买后率领土匪埋伏院山寺险要地带,偷袭途经解放军工作人员。

*发动后,巫杰率领土匪几百人占领院山寺,断绝交通,砍断电线,隔绝龙潭寺到成都的通讯,并派出管事向附近码头仁义两堂走字样:“只要是袍哥,都请为‘*’出血”,更以武力强迫青年群众从匪,不肯从匪的被巫杰杀死了三人。

成都龙潭寺、石板滩发生大规模匪特*后,各地袍哥头子、匪首、恶霸、特务乘机组织反革命武装*,全面发动了土匪游击战争。金堂、简阳、成都、华阳、新都、新繁、温江、郫县、灌县、崇庆、新津、邛崃、蒲江、大邑、安县、绵竹、绵阳、三台、中江、彭县、彭山、眉山、洪雅、夹江、邻水等先后发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规定的“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结合”的方针,组织部分兵力,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点围剿。解放军*了龙潭寺、石板滩地区匪特两次*,并在邛崃、大邑、总岗山地区进剿。同时也在灌县东北、安县、彰明、江油之间,新津、双流、仁寿之间以及双流以西地区,组织了多次围剿和进剿。

从“龙潭寺*”起,至大邑县五庙山彻底剿灭为止,历时不过几月,即被解放军的铁拳所粉碎。

1951年2月,新中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革命运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四川各地在充分揭露的基础上,又*了一批首恶分子。

广大袍哥在认清了袍哥组织,纷纷向军管会和公安局登记。在农村通过组织农会、特别是土地改革,使广大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村中的袍哥游民问题也随之解决。解放后,袍哥组织作为封建社团,向人民政府登记后,随即解散。

(摘编自《袍哥与土匪》,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文来自《看历史》2010年6月刊

一贯道:覆灭与逃亡(1)

《看历史》主笔┃杨东晓

建国前后,有数十万之众道徒的一贯道,不仅是“北平第一大党”,而且一直试图挑战新生的政权。新生政权掀起的取缔一贯道运动,用了3年多时间使这一中国最大的地下组织彻底瓦解。

■ 对峙1949

1949年5月15日下午,驻守武汉的国民党华中军政负责人白崇禧弃城南下,次日解放军进驻汉口。第三天,开进汉阳和武昌,武汉三镇全部解放。一周后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

形势急转直下,一贯道“ 金线派” 的“ 武汉枢纽” 第一组组长王效峰接到上层指示,各坛口暂停一切会道活动,观望新政权的动向。王是一贯道武汉“中和坛”道长,是一个有15年道龄的“老前人”(即当地办道负责人)。1949年初,兼起了“ 武汉枢纽” 第一组组长。

但是一直观望到7月,武汉新政府打击一贯道的动静并不大,王效峰决定试试能否开展地下活动。

在这种非常时期,稳住青年会众的情绪是最重要的,一贯道的头目们意识到,青年男女的思想变化最快,容易受外界时事变幻的影响。 因此,在7月的一次联席会上,王效峰提出,要开设“天才班”,统一“天才”的思想,以抵御共产党的宣传攻势。

所谓“天才”是一贯道内被尊为“传法官”的人,一般由20岁以下青少年男女道徒担任,他们被认为能代天宣传道法。后来的情况证明,这个班在武汉解放初期,对稳定一贯道“天才”的情绪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时,解放军挥师南下,头号大敌国民党大势已去,共产党开始着手对付另一个潜在的敌人——有“最大地下党”之称的一贯道等会党势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