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隋乱唐盛三百年:大唐帝国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太像我了,或许会带来不幸的。——虽然没有说出口,武则天常如此担忧。意志薄弱的睿宗裁决政务时,常会先问如下的话:“这件事情和太平商量过没有?”或“这件事情三郎知道吗?”

辅佐皇帝的是妹妹太平公主和皇太子李隆基两个人——这一点谁都知道,朝臣也因而分为太平公主和皇太子两派。皇太子派的优越处在于即将成为下一代皇帝这一点,而太平公主则为了削弱对方的力量,不断放出废立皇太子的“舆论”。

被列为有可能取代李隆基的人物,为其长兄宋王李成器和高宗嫡长孙豳王李守礼。李守礼就是怀疑被武则天所毒杀的章怀太子李贤的长子,由于父亲是高宗实际上的长子,因此,李守礼算是最为正统的嫡系。

睿宗深以这些传闻为念,因而有意派李成器和李守礼为地方长官,使他们远离国都。

“远离长安的,与其是两王殿下,毋宁为太平公主。尚请皇上拿定心意,请公主移驾洛阳。”有风骨的宋璟和姚元之都如此进言。

“太平是朕唯一的妹妹呀!”睿宗不是做得出这种事情的人。

“但这样下去,天下一定会大乱。无为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作为,这是天子的宿命。”宋璟以凛然语气道。

“朕知道。朕正在考虑有一番作为。”睿宗准备表现的作为,是完全出自于他的个性的方法——让位。

早日把帝位让给皇太子,废立皇太子这等无谓的传闻自然会消弭——这是睿宗的想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太平公主失势(1)

大平公主有如母亲武则天的翻版,对政治迷得要命,在个性上更是绝对不认输。她不断央求身为上皇的哥哥,把自己派系的人逐一置于要职。

睿宗让位给皇太子,是在太极元年(公元七一二年),他在位仅仅两年。

本来以为这样就能解决争端,未料事实并没这么简单。派阀抗争时,纵然主角有意松手,周遭的人却已经跑得太远,因而刹不住车,势成骑虎,这是常有的现象。

如果憧憬无为之境、性格温和的睿宗继续就象征性的皇位,说不定较能保持均衡,政情因而得以安定。

皇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两派势力,就宫廷上的位阶而言,后者显然较为优势。

皇太子派以参加讨灭韦氏政变的下级官僚以及青年将校为中心,韦氏灭亡后,尽管他们获得晋升,但依然只占上阶层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太平公主则由于曾经以母亲武则天的秘书身份长期身处宫廷,因此人脉极为丰富。七名宰相中,有五名是太平公主派的人。身分等于禁卫师团长的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李慈,以及左金吾将军李钦等高级军官,都属太平公主派。

皇太子即位后,太平公主派当然产生了危机感,团结之心因而愈趋坚固。退位而成为上皇的睿宗,每五天引见群臣一次,就三品官以上的人事及死刑事宜做裁决,因此,新皇帝玄宗李隆基能决断的,便只限于这以外的事。也就是说,玄宗在这个时候,还不算是真正的皇帝。

就以自称而言,上皇继续使用“朕”自称,玄宗则以“予”称呼自己。世界上可以用“朕”自称的人只有一个,这是原则,新皇帝对此当然不敢有所冒犯。当然,这只是过渡期的措置,一切权限,迟早会交到皇帝手里的。

“我们必须趁这段过渡时期,尽可能地发挥。”太平公主派的常元楷,进言采取积极态势。

太平公主有如母亲武则天的翻版,对政治迷得要命,在个性上更是绝对不认输。她不断央求身为上皇的哥哥,把自己派系的人逐一置于要职。以自派人士控制宫廷后,逼迫玄宗退位——这是她的计策。

“公主要下定决心。”第一号亲信窦怀贞对太平公主道。

“这我知道。”太平公主笑着回答。她的笑脸和武则天像极了。

“废黜皇帝,比起废黜皇太子困难许多。”常元楷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非动兵不可。太平公主笑着回答说,她早就有这个想法。

“绝不能让隆基察觉我们的动静。”她直呼皇帝的名讳说。

到现在为止,玄宗李隆基还不是真正的皇帝,只是见习皇帝罢了。不过,他日后会成为真正的皇帝,到时候,将有十足的权力对太平公主派处断自如。玄宗一派,只要等待这一天来到就可以。相形之下,太平公主派颇有时间压力,而且,这段时间为期不长。因此,他们心浮气躁是难免之事。

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等太平公主派退出后,僧慧范往前走出数步,道:“勿以动兵为唯一手段。我们的目的在于促使皇帝换人。所以,另外的方法也应一并考虑才是。”

慧范是西域出身的僧侣,有着碧眼、紫发和尖鼻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