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材料帝国 > 第85部分(第1页)

第85部分(第1页)

“信,也不信。”沙仁元说道。

“我也不全信。”秦海坦白道,“不过,我向沙矿长提起这个项目,的确有敬重沙矿长的意思在内,这一点沙矿长是不必怀疑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我是外乡人,要想在曲武办成这么大的一件事情,没有沙矿长这样的人撑腰,是不可能的。

我有技术和信息,沙矿长有曲武的人脉,我们算是等价交换。办厂子初期需要几十万的投入,全部由我承担。最终的收益,沙矿长拿七成,我拿三成。我唯一要的,就是控股权,因为这家厂子日后对我还有其他的用场。”

“你说的这些,能写成字据吗?”沙仁元问道。

秦海道:“我们当然要有字据,否则我不成冤大头了?既然是合作,就需要有一个正式的合作协议,写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免得日后生怨。沙矿长请放心,这个协议肯定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我也不想弄一家无法见光的企业,是不是?”

“还有一个问题,你说的这家企业,当真能够挣钱?”沙仁元又问道。

秦海在心里盘算了一下,然后答道:“如果沙矿长能够帮忙把土地的问题解决,还有采矿权的问题,那么三年之内,如果挣不到100万利润,我把这家厂子全部送给沙矿长,如何?”

“我相信了。”沙仁元毅然地点了一下头,说道:“不管怎么说,你是拿出真金白银来投资的,我这边不过是卖几个老面子而已。我想,秦厂长这么能干的人,肯定不会做吃亏的事情。如果真的能够做成一家能长久挣钱的企业,留给这些孩子们,我也能瞑目了。秦厂长,你就说吧,需要我老头子做点什么。”

“呵呵,你先给我拨5万吨计划外的煤炭,行吗?”秦海笑着,说了一句极其煞风景的话。

“煤炭当然是可以给的,这些煤炭的指标,我是专门留出来,想给这些孩子谋点福利的。既然秦厂长有更好的方案,这些煤炭指标送给秦厂长,又有什么不行?不过,我们最好还是抓紧时间把后面的事情安排好,这样我也就放心了。”沙仁元说道。

与沙仁元约好第二天去他办公室详细商量办陶瓷厂的事情之后,秦海便起身准备去结账了。沙仁元拦住了秦海,叫好饭馆的小老板,让他把账挂在建兴煤矿的名下。秦海也没有坚持,他知道这是沙仁元表达善意的一种方式,反正出钱的是公家……这种程度上的**,简直是不值得一提的。

先前送沙仁元来的那个司机如幽灵一样,及时地出现了。秦海真是很好奇他是如何知道这边酒局已经结束的,难道沙仁元与司机之间还有什么默契不成。沙仁元让秦海等人坐上车来,先把他们送到了招待所,然后自己才返回煤矿。

看着沙仁元坐的车子尾灯渐渐远去,刘子文回头向秦海说道:“秦厂长,今天这事……多亏你了。”

秦海摆摆手,说道:“刘大哥不必这样说,我还要感谢你替我接上了这条线呢。对了,回房间之后,刘大哥千万别再叫我秦厂长,还是照旧叫我秦老弟,或者叫小秦就好了。”

“我明白,我明白。”刘子文连连点头。

为了避嫌,秦海让刘子文独自先上楼去,自己与黑子在楼下多呆一会,然后再回房间。刘子文离开之后,黑子看着秦海,忽然嘿嘿地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秦海有些莫名其妙。

黑子道:“头儿,我发现你真有本事,也真够贪心的。弄下一家平苑钢铁厂不够,又弄了个北溪特钢厂。去一回我爸,把我们曲江水泥厂也收到口袋里去了。现在可好,厂子都办到林西来了,你到底打算弄多少家厂子?你当厂长上瘾了还是怎么着?”(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秦海的宏伟构想

对于黑子的调侃,秦海只是报以莞尔一笑。半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开办四家工厂,在旁人看来的确是有些贪心不足,但对于秦海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头而已。他想建立的,是一个庞大的材料帝国,区区四家小型工厂根本无法支撑起他的宏伟构想。

作为一名材料科学家,秦海知道材料工业简直可以用“吸金兽”来描述。随便一种材料工艺的研发,就需要进行数百次乃至数万次的实验,花费的金钱是以百万、千万这样的量级来衡量的。至于材料加工中所使用的装备,同样是昂贵得令人发指,比如一台用于粉末冶金的4万吨模锻压力机,投资可以达到10个亿之多。

半年多以前,秦海拒绝了陈贺千让他去钢铁总院从事研究工作的邀请,执意留在基层做实业,根本的想法就是要赚钱,积累起足够的财富,用以发展材料科学和材料工业。平苑特钢厂等几家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不过是他淘到的第一桶金,离他预想的目标还远得很呢。

经过半年多的经营,秦海手头的平苑特钢厂现在已经成为收益稳定的现金牛,能够为秦海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曲江水泥厂的发展势头也不错,在秦海的指导下,已经更新了一套窑炉设备,开始生产更高级的特种水泥了。北溪特钢厂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不过秦海有信心让它茁壮成长起来,一旦能够实现年产20万吨钢材的目标,那么每年创造的利润将是以千万计算的。

与沙仁元合作在曲武开办工业陶瓷厂,是秦海的灵机一动,但同时也是他总体构想中的一部分。陶瓷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利润很丰厚的材料种类,尽管以目前的条件。秦海还只能开发几种低端的工业陶瓷产品,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秦海肯定会不断提升这家陶瓷厂的产品档次,向着特种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等领域扩张。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前金属机加工中使用的刀具大多是用金属材料制造的。遇高温容易软化,因此在加工时需要不断地喷洒冷却液来进行冷却。但如果用氮化物陶瓷制作成刀具,在刀尖温度超过1000度的情况下,刀具的硬度仍然不会改变,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刀具的使用范围。尤其是在高速切削的条件下,陶瓷刀具比金属刀具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有关这些想法,秦海自然是不会一下子全部抛出来的。他现在还不知道沙仁元所说的13个家庭中有没有真正堪用之人。一家企业要想发展起来,理念和技术固然重要,良好的内部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秦海不可能长期呆在曲武守着这家厂子。他只能进行一些原则性的指导,而厂子里有没有得力的领导,就成为这家工厂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

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经理人啊!秦海无比感慨地想到。

但是,职业经理人这种生物,不是随便在地里撒点种子、喷点化肥就能够长出来的。这个群体的出现,需要经过市场环境的磨砺,也需要大浪淘沙般的筛选。中国任何时代都不缺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但在这样一个商品经济还刚刚萌芽的时代。许多后世鼎鼎有名的管理者还在田间荷着锄头修理地球,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有叱咤风云的那天。

在人才匮乏的大背景下。秦海做好了心理准备,打算本着广种薄收的原则,不断地撒网,再不断地收获。

第二天,秦海带着黑子来到了建兴煤矿沙仁元的办公室。沙仁元已经把他看好的几个人都叫来了,他一一在向秦海做着介绍:这是刘硕、这是明永波、这是黄燕玲……

这些沙仁元嘴里的“孩子”们其实都已经是30多岁至40多岁的年龄了。都是矿上的职工,有些还在矿上当着中层干部。在沙仁元面前,他们都是一口一个“沙叔”地喊着,其实他们中的一些人比沙仁元只小一两岁。

“这就是我跟你们说起的秦厂长,秦海。别看他年轻。肚子里是真有货色。昨天他跟我说,想在曲武搞一个工业陶瓷厂,让咱们这13家的孩子都参加。在厂里做事的人都能拿工资,挣的利润在你们13家平分。大家有没有兴趣?”沙仁元对众人问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