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水乡人家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待问明白怎么回事后,更加感叹。

因此,江大娘这一解释,不仅没消除传言,反而坐实了郭家拼命使手段倒贴以求嫁女的事实。

蔡大娘听说这事,不禁替女婿家辩解。

可她越辩解,人家越觉得她心虚,正是越描越黑。

这些事,郭家均一无所知。

一家人忙着过年,忙得脚不沾地,劲头十足。

今年虽有退亲的晦气,结局却是出人意料的好,因为换了个比原先还要好的女婿。只一想年初二新女婿登门,郭守业两口子就浑身是劲。

俗语说的好,“远是亲,近是瘟。”亲戚近了难免不那么亲香,就算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也抵不了相互间磕磕碰碰的。所以,往年张福田也要到郭家走新年,却不像今年江明辉给郭家人的期盼大。

在这样氛围下,清哑虽然有些思念前世的爸妈,碍于现实,却也只能认命,帮着娘和嫂子张罗年货。对于吃喝,她的见识自然不是郭家婆媳能比的,因此郭家今年比往年多做了许多新鲜稀奇的吃食和菜肴。

家里到处飘香,郭勤三个小的都乐疯了。

清哑每做出一样来,都要弄些给他们尝尝新。

蔡氏、阮氏见了欢喜,不住吩咐“别乱吃,当心年饱。”

然就算每样只尝一口,三个小的也吃了个肚儿圆。

大年下的,对于这情形吴氏很包容,没有呵斥孙子。清哑每做出一样新鲜吃的东西,她都会吩咐一声“把这样捡些收起来,明年女婿头一回走年,不能把剩碗碟摆出来招待。”

两个儿媳答应得脆脆的,各样东西都收了一份单放。

天黑后,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赶趟似的。正屋廊檐下挂了两个大红灯笼,东西厢房门口也挂了。灯笼骨架是郭守业自己做的,买了红纸糊在外面。清哑还在每个灯笼上写了“平安”“富贵”等字样,虽然简单通俗,但对于农家来说,没有比这更实在的了。一切就绪,十里八乡爆竹声就噼里啪啦响个不停,除旧迎新的过程轰轰烈烈,绝非清哑前世可比。

她只觉心中欣喜压不住往外冒,转身走进堂间。

祭祖的香案就摆在厅堂上方,她点了三炷香,跪下拜了三拜。

这是拜前世的爸妈,祝福他们平安,不要挂念她。

正虔诚地跪拜,就听外面有说话声,不似家人那样兴奋,带着些哀婉的恳求。她拜完了,便起身出去看究竟。

加更了,求推荐支持原野!

第39章 细妹

廊檐下,站着一个形容憔悴的妇人,衣衫破旧,牵着个黄瘦的小姑娘,正哽咽地对吴氏说话:“……当家的这一倒,吃了几服药,我们就扛不住了。上回借了东家两百文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还,不能总是借。细妹今年十二了,样样家务都会做,我就想,东家……要是想给小姐找个伺候的,她手脚还算伶俐……”

说到后来便没了声音,想是觉得惭愧。

这是郭家的佃户杨安平的媳妇和闺女。

郭家有两户佃农,另一户姓朱,叫朱顺。

清哑看向那个“细妹”,还真是人如其名,好细瘦的一个小女孩,全无这个年纪该有的润泽。

见她打量自己,细妹慌乱低头,自卑又瑟缩。

清哑心头有酸胀的感觉,冲淡了过年的喜悦。

吴氏叹了口气,招呼道:“杨家妹子,进屋坐吧。我看看这事……我跟他爹说说,总不能叫你年三十卖女儿,我心里也过意不去。再说,我们清哑也不是什么小姐,不要人伺候。她倒天天帮我做许多的事呢,比她嫂子都强。唉,我就当给儿女积积德,我再帮你一回。”

说着,扬声叫郭勤喊爷爷来。

郭守业父子正在西厢耳房整理东西。

那妇人不住口道谢,跟着吴氏进了堂间。

清哑没有跟进去。

落魄到这个地步,大年三十晚上要卖女儿,任谁都高兴不起来,也不愿被人围观打量。她就算没有恶意,站在那,细妹也会把自己与她做对比,岂不难堪!

她便站在廊下,就着屋内透出的灯光和灯笼光芒看雪。

光影内,雪花兴奋地追逐飞舞,透着一股无声的热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