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清弊主 > 第62部分(第1页)

第62部分(第1页)

福建饥民暴动若是迟迟无法平息,甚至是进一步扩大、恶化,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胤禛瞬间已是反应过来,“你是说皇阿玛会派老十四去平叛?”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邬思道幽幽的说道:“十四爷擅长兵事,手上又有四千海军,又在上海,乘船不过几日就可抵达福建,而且福建水师也在他名下,圣上若欲快速平乱,十四爷该是最佳人选。”

………【第135章 聚焦福建】………

皇阿玛若真是派老十四领兵平乱……,胤禛两眼也开始亮了起来,这好处实在太多了,首先,可以借机消耗老十四海军的力量,延迟海军成形的时间。【叶*子】【悠*悠】【dukAnkan。请记住我】其次,可以抹黑老十四在江南的形象,十万饥民从乱,那还不杀的血流成河,对朝廷来说是平叛,可对江南百姓来说,那就是屠杀!    国初入关,江南的屠杀规模可不小,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至今仍有人念念不往,老十四再在江南杀个十来万,江南士林如何看他?江南士绅百姓如何看他?朝中江南大员又如何看他?    到时候暗中找几个文人再给他鼓吹一番,一个残暴嗜杀的名头可稳稳的安在他头上,看他以后如何招揽人心?没有人,十四党就是个天大的笑话,还梦想争储?    这些都还是次要的,老十四若真是领兵平乱,‘粘杆处’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展手脚,就凭‘粘杆处’的实力,就足以致他于死地。    见胤禛两眼放光,邬思道轻笑道:“四爷既已明白,思道就不多言了,只是欲除十四爷,这可是最好的机会,四爷不妨找人应景的时候举荐一下,把握更大,另外,福建哪边,是否也该添把柴,火越大,机会就越大,要能祸乱两江或者是湖广,则更妙。。81zw。 看小说就到八一中文~”    廉贝勒府,    闽浙总督范时崇在给康熙递送八百里加急奏折的同时,也给胤禩送来一封救急信。信中将自己的处境、福建的情况以及他的平乱方略都做了详细的叙述,虽未明言,但求援之意已是跃然纸上。【。81zw。请记住我】    胤禩阅信后,连忙将何焯、老九、老十召集过来,他们三兄弟现在负责京师外城整改及工商杂税的试点革新,经常碰头商议,倒也不用避闲。    老九、老十两人匆匆而来,正好在门口遇上何焯,稍稍寒暄,三人便一道进了府门,胤禩闻报已是迎了出来,在书房落座之后,何焯便率先问道:“八爷急召,可是为了福建一事?”    胤禩点了点头,开口道:“十四弟自立一党之后,虽然未大肆招揽人心,可不少官员却都暗存观望之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大隐忧,我原本计划是借办差之机暗中整合,但福建饥民暴动,闽浙总督范时崇来信求援,我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招揽人心的机会。    范时崇跟九弟关系密切,亦是我八党中坚,现位列总督,在圈中更是瞩目,福建饥民暴动,他身为闽浙总督若是处置不力,或是稍有失误,则祸不旋踵,不说灭顶之灾,至少是难逃降黜之厄。(看小说就到八一中文 。81zw。)    据他信中所说平乱方略,欲剿、抚兼用。剿且不说,抚,他从何抚起?福建历来是寅吃卯粮,去年本就遭灾,今春又是旱灾,藩库怕是早已见底,哪里有银子去抚?浙江虽是富有,但他刚刚上任,浙江巡抚王度昭又是太子一党,未必会全力支持他。    而且福建巡抚黄秉中亦是太子一党,不借机发难,挑起督抚之争已是万幸,岂会全力配合他?可以说,闽浙总督范时崇现在是岌岌可危,也正是急需我们出手拉他一把的时候,他来信亦是此意。    我认为,我们不仅要援手,而且要大力援助,大张旗鼓的援助,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招揽人心的机会,帮他即是帮八党,帮我们自己!而且还能极大的增强我们八党的凝聚力,你们以为如何?”    “八爷真可谓高瞻远瞩。”何焯含笑道:“有道是患难之时见人心,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官场沉浮是常事,官场结党之风之所以屡禁不绝,究其根源,无非是仕途坎坷,一众官员谁敢保证没有被贬黜的时候,谁又不希望在患难之时,能有人拉一把?八爷可真是看破官场炎凉。咱们此时出手拉范时崇一把,不仅圈内官员会群起拥戴,还能够吸引圈外官员纷纷来投,范时崇本人就更不用说。”    老九却是幽幽的说道:“我有个门人在福建,从他断断续续传来的消息分析,福建饥民暴动是有人暗中策划鼓动,这事怕是跟太子脱不了关系,八哥,这事咱们须的谨慎从事,再说,皇阿玛可是严禁阿哥结交外臣,如果大张旗鼓,九弟担心会不会适得其反?”    “无妨,十四爷能掏钱赈济,我们难道不能资银以平叛?”何焯一口就接了过去,“既是要大张旗鼓,就得光明正大的做,直接上折子,坦坦荡荡以公示人。”    老十最是喜欢热闹,一听这话,便道:“对,直接上折子,咱们一心为国,皇阿玛还能责罚咱们?”    胤禩含笑道:“如此一来,可又得让兄弟们破费了。”    老九、老十都是佯怒道:“八哥这是什么话?”    次日早朝,常例汇报一完,胤禩就站出来奏道:“启奏皇阿码,福建饥民暴动一事,儿臣有本要奏。”    康熙微微一怔,福建之事,老八掺合什么?想到闽浙总督范时崇,他已是明白过来,好嘛,都跟福建较上劲了,倒要看看你又是什么章程,边想他边微微点了下头。    胤禩朗声说道:“皇阿玛,福建饥民暴动,自有其可恨之处,但也不乏无奈之处,儿臣窃以为,此实乃地方官吏贪得无厌,不使饥民沐浴皇恩所致,饥民本非盗贼,暴动亦是为了活命,所以儿臣窃以为剿不如抚。    然,福建本就地瘠民贫,经此一乱,犹如雪上加霜,依靠福建一省之力根本无力安抚,今春又恰逢北方大旱,朝廷无暇南顾,十四弟既能购粮北上赈济,儿臣亦欲效仿,儿臣财力有限,与九弟、十弟合力凑出十五万两银子欲资助福建安抚饥民暴动,还望皇阿玛成全。”    胤禩话一落音,老五、老七、老十二等三个不参与党争的皇子,立时就在心里大骂开来,好嘛,去年是太子和四哥为京城改造带头捐款,今年又论到老八三兄弟带头捐款来了,我们一年俸禄才多少?去年才捐,今年又要捐?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你们两党打死打活,不干咱的事,咱不想管,也管不了,能不能别老拿捐款说事?就算要捐,能不能先打声招呼,咱好先请病假,没组织难道就该死?

………【第136章 不厚道】………

听到胤禩开口就是每个兄弟捐五万,老三胤祉在心里也是大骂无耻,去年太子和老四带头捐钱,一开口也不过是一万二万,这个老八倒好,一开口就是五万,这要认捐,今年岂不得喝西北风?去年‘四大恒’分红也才分了四万,这还要倒贴一万,这可是一年的俸禄,有没有搞错?你们包工程有钱,我们可没有工程包。。81zw。 看小说就到八一中文~    太子胤礽心里却是一紧,福建的事,老八是不是嗅出了什么味道?那可是千辛万苦花了无数银子才能有如此局面,岂能让他就这么败坏了?但他的提议却是光面堂皇,该怎么驳斥呢?    老四胤禛心里却一阵苦笑,捐款的口子果然不能乱开,这老八也不是省油的灯,看来,又得破财了,不知道太子会如何应对?总不至于自己抽自己读书阁?    八党的朝臣们心里可就激动了,八爷这是变着法子帮闽浙总督范时崇,这可真是雪中送炭,这事必须得大力支持,谁没落难的时候,此时不帮范时崇,自个落难的时候可就没人拉自己了,一个个立时就蠢蠢欲动。    其他大臣倒是无所谓,上次,他们踊跃捐钱,康熙都没要,估计这次也是一样,康熙现在手头可不比往日,去年‘四大恒’分红,他就得了一百六十万红利,再说,不还有十四爷那个财主嘛,那可是几千万的身家,随便拔根毛,也比他们腰身粗。。81zw。 看小说就到八一中文~    康熙更是大为意外,老八竟然是捐钱力挺闽浙总督范时崇,以此来招揽人心,不错,凭心而论,这是个非常有效的办法,而且对朝廷也有利,只是,这钱到底是要还是不要?    太子胤礽急切间也没能想出好办法,他知道现在所有的人都等着他表态,老八三个都捐了,他要不捐那肯定是说不过去的,瞟了一眼那几个跃跃欲动的大臣,他心里一动,忙转身奏道:“皇阿玛,八弟忠心为国,实令儿臣汗颜,福建一隅之地,有八弟、九弟、十弟捐助已是足够,北方数省旱情严重,儿臣愿仿效十四弟,出资五万两广购米粮在直隶开粥棚赈济断炊之民,还望皇阿玛成全。”    老三、老四一见太子另起炉灶,都是一喜,反正是捐,捐到福建连响声都听不到,白白便宜了老八,还不如自己撑头建粥棚,怎么着也落个好名声,两人立即站了出来,“儿臣也愿开粥棚赈济断炊之民。”    老八见此情形,暗自佩服太子反应快,这一另起炉灶,可是大大分薄了对福建的支持力度,而且,他还说的堂堂正正,没驳斥的理由。。81zw。 看小说就到八一中文~    老五、老七、老十二可就傻眼了,原本指望太子他们降降价码的,现在可好,太子虽然是另起炉灶,可也是一口出的五万两,这不要命嘛,老五胤祺迅速的给老七和老十二递了一个征询的眼神,二人一见,急忙猛眨眼睛认可。    老五胤祺松了口气,忙跟着出列,“儿臣愿与七弟、十二弟一同施粥赈济灾民。”    老五胤祺这话一出,不仅康熙,所有人都警惕起来,不是又出了一党读书阁?    大学士、上书房大臣萧永藻亦是八党中人,佟国维退了后,他自然就成了八党的一杆大旗,见太子胤礽轻轻松松就打乱了八皇子胤禩的计划,心中暗急,一俟众皇子说完,他就站了出来,躬身说道,“禀皇上,北方各省虽旱,但有十四皇子和朝廷赈济,民心尚安,一矣旱情缓解,便可自力更生,反观福建,虽是一隅之地,但祸乱一起,十室九空,不论安抚还是战后重建,都需大量钱粮,奴才愿出银三千,略表寸心。”    恩,这倒是老成谋国之言,康熙瞅了萧永藻一眼,却仍是默然不语,安坐看戏。    萧永藻这话确实引人深思,战乱重建,可不比灾后重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上书房大臣,大学士张鹏翮紧随其后站了出来,躬身道,“萧大人老成谋国,虑事长远,微臣附议,亦愿出三千两。”    见张鹏翮明确支持自己,老八胤禩不由长松了口气,张鹏翮的支持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十四党是偏向他八党的,虽说眼下十四党不过寥寥几人,但胤禩却不敢有丝毫小觑之心。    太子胤礽虽然沮丧却不气馁,胤祯这段时间一直在广东,噶礼应该还没机会跟他谈呢,这事不急。    两个上书房大臣意见一致,对朝中大臣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小,一些中立的纷纷表态支持老八胤禩,再加上八党本身人多,立时就形了一股风潮,附议之声,不绝于耳。    待一众大臣消停下来,康熙已是拿定了主意,轻咳了一声,他才不疾不徐的说道:“福建饥民暴动,北方各省春旱,不过是疥癞之患,而今国库充裕,也不缺这点银子,让朕欣慰的是诸位臣工为国为民的这番心意,朝堂上下,君臣一心,何愁天下不能大治?上次,诸位臣工踊跃捐输,朕婉拒了,这次,朕就允了你们,让天下百官、士绅子民看看我大清的新气象!”    康熙同意了?一众原本是做做姿态的大臣立刻就在心里暗暗叫苦,刚刚口一张,可是捐出了一年的俸禄,一个个心里顿时就一阵肉痛,心里更是大骂老康熙不厚道,越有钱越抠门。    上海。    胤祯乘坐蒙特多号回到上海,便得知造船厂已经建造完工,开始在建造二千料的贸易商船了,他立马就召集所有经验丰富的中外造船匠工,安排他们分头研究买来的战列舰和快速风帆战舰。    忙完了船厂,他又视察火器厂,胡志国一见胤祯前来,立即就满脸喜色的上前汇报,推行了两个月的分工作业已经开始显露出了其优越性,不论是制造速度还是火器的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胤祯温言勉励了几句之后又接着说道:“既是有效,就开始大力推广,火器的制造速度确实太慢了。”    一听这话,胡志国连忙诉苦,“恂王爷,这招学徒是容易,可要招熟练工匠可就难了。”    胤祯想都没想就笑道:“遇事要勤思索,这有什么难的?这不是一大批熟练工匠吗?让他们带学徒,每带出一个学徒都给予固定的奖励,三年内,允许他们提取学徒二成的月例。”    这倒是好办法,带出几批徒弟,这些熟练工匠就都成小工头了,他们岂有不愿意的?胡志国一听,喜的连连点头。

………【第137章 流寇】………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闽道比蜀道则更难!福建多山,地形之复杂堪比贵州,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福建的方言,五花八门,那是毫不夸张,特别是山区,数十里便是一种方言,有些相邻的乡镇,相互之间都是言语不通,无法交流、沟通,外地人就更不用提了,纯粹是如听天书。。81zw。。shouda8。  首。。发中文网    福建提督蓝理兵分三路直插饥民暴动的中心德化、永春二县,蓝理很清楚即便到了德化、永春县城,也不可能得到粮食补给,所以一路徐徐推进,等待后面的粮草跟进,由于道路难行,士卒的积极性也不高,六日后方才赶到永春县城。    让他颇为震惊的是,永春县城已是一座空城,搜遍全城也没找到一个活人,闻报后,蓝理顿觉进退两难,退,寸功没建,如何退?进,如进到德化,还是空城一座,他这三万大军的粮草补给就是大问题。    凝思半晌,蓝理才命人击鼓,召集众将。    破烂不堪的县衙大厅里,蓝理扫了众将一眼,沉声道:“眼前情形诸位都已经看到了,永春是座空城、死城,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安静了片刻,右营参将王晋才躬身道:“军门,未将认为,暴民得知大军进剿,提前逃走或是遁入山中。。81zw。”    这话了不等于没,蓝理沉着脸望向左营参将尚之鹏,尚之鹏忙躬身回道;“回军门,未将仔细察看了县城,暴民应该在三天前就已经弃城而去,眼下饥荒,各地存粮皆不多,未将以为,暴民有可能跟蝗虫过境一般,吃空一处,便行转移。”    蝗虫过境,蓝理心里一沉,这是他最怕的结果,如此一来,就不是饥民暴动那么简单了,那些暴民将成为流寇,一旦合流,将席卷全省,如果掉头东进,则荼祸江、浙,南下则祸乱广东,真出现这种情形,别官帽,只怕性命也难保。    沉吟半晌,蓝理才面无表情的道,“接着。”    尚之鹏躬身一揖道:“军门,由于粮草补给速度跟不上,导致大军行进缓慢,尾随追击,怕是很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