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清弊主 > 第55部分(第1页)

第55部分(第1页)

可心里却是焦虑不安,刺杀十四阿哥胤祯的行动他早在二月中旬就布置了下去,却迟迟不见动静,等待是一种难言的折磨。    从畅春园出来,回到王府,胤禛便径向后花园而去,在东院和西院转了一圈,没得到任何消息,他不由更为忧心,想了想,便去南院找邬思道去下棋,这是他心神不宁时最喜欢的消遣。    邬思道也感觉到了胤禛的异常,猜测胤禛应该是动手了,不过这事他不好过问,对于‘粘杆处’胤禛一向是讳莫如深,他也仅仅是知道有这么股秘密力量而已,况且他一直以来也对‘粘杆处’不感兴趣,一群江湖粗人而已。    自打进入雍王府,他就知道没有任何退路,唯有一条道走到黑,以胤禛刻薄、多疑的性格,想全身而退,根本就没有可能,除非胤禛能登大宝,或许念在功绩的份上,方能有一线机会。    对于刺杀胤祯的成败,他倒是比胤禛淡然的多,成则一劳永逸,败则另谋他途,胤禛生性谨慎,行事周密,断不至引火烧身,他根本就无须为此费神担忧。    胤禛本就沉闷,邬思道又愿多嘴,室里安静异常,只闻“啪啪”的落子声。新的一周,求推荐!!推荐!!这周榜上没任何推荐,只能看亲们的推荐了!顶起!

………【第119章 机会】………

老九胤禟颇为郁闷的问道:“八哥,张鹏翮连天的拒不见客是为哪般?难道十四党不想招揽官员?”    “不招揽更好。。81zw。 看小说就到八一中文~{dUkankaN。请记住我们的  网址}”老十胤誐兴灾乐祸的说道:“我倒要看看那些个墙头草是什么下场?”    胤禩微微摇了摇头,沉声说道:“十四弟行事往往出人意料,既然琢磨不透他的心事,咱们也不用费神琢磨,用心把外城的改造和工商杂税革新的试点这两份差事办好才是正经事,眼下局面繁杂,多一分圣眷,咱们就多一分机会和实力。”    “八哥说的是。”两人忙附和着道。    眼见上尊号的事成功的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力,皇太子胤礽自然是不会错失这等良机,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他开始频频的接触自己的亲信,在暗中积极布置。    下朝回到毓庆宫,太子胤礽一边任由宫女解换朝服,一边暗自嘀咕,“这天可真热,这才三月天,就更六月差不多了。”嘀咕完,他就一楞,是啊,这都连着晴了几天了?清明可都未见下雨,他心里一跳,朝外吩咐道:“着人叫朱天保去书房候着。(看小说就到八一中文 。81zw。)”    换完便装,胤礽便急步来到书房,一进门就劈头问道:“九如,连着晴了多长时间了?”    朱天保没防着胤礽会问他这个问题,不由一怔,快速的回想了一下,才谨慎的说道:“回太子爷,最近一次下雨好象是在二月二十四。【。81zw。读看  看    更新我们速度第一】”说完他也反应了过来,已经有半个月没下雨了,这可是三月,难道今年将有大旱?    胤礽已是连声吩咐着道:“马上派人收集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察哈尔等地的降雨情况,另外着人去找钦天监监正问问,看他们是怎么个说法?”    钦天监监正法国传教士纪利安此时却正在给康熙汇报,“……黄河以北,预计在三个月时间以内,都没有大的降雨。”    康熙闻言,眉头顿时深锁,春分时节干旱,影响可是太大了,此时正是播种育秧时节,若是持续干旱,对民心的打击可想而知,虽然一众官员大吹盛世,可他心里很清楚,小民百姓不过是勉强混个温饱,正常年分,青黄不接之时都是最为难熬的时候,一旦遇上灾荒,这日子可就难过了,沉吟了半晌,他才吩咐道:“着上书房大臣萧永藻行文黄河以北各省、府、县官员做好抗灾准备工作。【叶*子】【悠*悠】另着户部派员下两江、湖广筹集粮食。”    胤礽一得到这个消息,兴奋的在书房转了几圈,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厦门,    厦门建城较晚,于前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才开始筑城,厦门城建成之后,几经兴废,数次扩建、加宽和修葺,在康熙二年和二十年被郑成功部队先后两次摧毁,现在的厦门城是靖海侯施琅于康熙二十四年在旧城址上重修和扩建的,厦门目前已经是东南海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战略位置极为突出。    胤祯到达厦门已经有几天了,施世驃虽是才接手福建水师,但他却抛下所有的军务,每天陪着胤祯前后巡视。    胤祯每天却是只看不说,转了几天楞是没说一句有关支持的话,施世驃千方百计的暗示、提醒,挑起话头,胤祯就是不接茬,把个施世驃很是郁闷了几天。    而胤祯带出来的衍德和刘知生两人却没闲着,可着劲的在水师营里挑船挑兵,待得两人汇报都已经挑好之后,胤祯就向施世驃辞行。    施世驃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忙以饯行为由将胤祯请到水师提督府,酒席未开,他就腆着脸道:“十四爷,这福建水师前前后后您也看了几天,这么大的摊子,未将又是刚接手,十四爷好歹总得支持点读书阁?”    胤祯微微笑道:“当然是要支持的,这样读书阁,福建水师的战船确实也大都老旧不堪,本王在上海的造船厂,将远洋舰队建造完了之后,就给福建水师的大小战船统统都换一遍,如何?”    这话说了不等于没说,远洋舰队建完了,造船厂就归朝廷了,这不是蒙我嘛?施世驃满肚子的腹诽,不带这么玩人的,他立时就挤出一副苦瓜脸,“十四爷,未将好歹也还兼着一个海军学院的副院长,十四爷来了厦门一趟,就丢下这么句话,未将可怎生出去见人?”    不就十艘破船嘛,还好意思提醒爷?胤祯暗骂了一句,脸上却是一本正经的说道:“不是本王不支持你,海防这块,国家是专门拨有经费的,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你总不能让爷出了钱还落个破坏朝廷体制的罪名读书阁?”    一听这话,施世驃立刻就咧嘴笑道:“未将这就给皇上上折子,给兵部打报告,不过,十四爷您也看到了,这福建水师的士卒们跟海军一比,活脱脱就是个叫化子,未将这几天走路都不敢抬头,生怕看到他们那副幽怨的表情,十四爷,您看,能不能先给士卒们换身行头,未将以后说话也才敢大声啊。”    这家伙怎么是这么个惫赖货?这跟资料上的记载也差的太远了点,胤祯颇为郁闷的摇了摇头道:“海军的军装是皇上特批准的,水师要想换装,你还是先给皇上写折子读书阁。”    又要写折子?施世驃也是大为郁闷,这么个大金主来到厦门,不现拔根毛下来,那还真是没脸见人,他忙笑道:“那就暂不换海军军装,现在正是换春秋装的季节,就给士卒们先发两套新号褂也行。”    “本王不是送了施军门六万见面礼了吗?”胤祯似笑非笑望着施世驃,“难道还不够给士卒换号褂?”    “嘿嘿,未将哪敢藏私。”施世驃虽是在笑,一张脸却跟苦瓜似的,“福建水师连着三的阵亡和伤残抚恤都没下发了,那六万,未将想一次性把这三年的抚恤补足。”    胤祯神情一下就变的峻然阴沉,冷冰冰的说道,“吴英(前任水师提督)竟敢私吞士卒的阵亡伤残抚恤金?”

………【第120章 以宽为政】………

一见胤祯变脸,施世骠吓了一跳,忙解释道:“不怪吴军门,未将也不是吴军门提拔举荐的,没必要替他隐瞒,未将查看了文档才知道,福建水师终年在海上巡防,遭遇狂风巨浪,以致失事的情形并不鲜见,可兵部对这种情况却不以阵亡抚恤,但水师却不能不抚恤,时间一长,这抚恤就拖了下来,越积越多。。81zw。 看小说就到八一中文~【  '中文网”    听到这番解,胤祯脸色稍有缓和,放缓了语气道,“这种情形为何不详细呈报兵部?连年亏空,最终只能将福建水师全部拖垮。”    施世骠一脸的无奈,轻叹了一声,才道:“这事也不怪兵部,这口子一开,各大水师的伤损必然大幅提高,武官现在捞银子的手段也不比文官少,吃空饷、剿贼、倒卖军资不一而足,皇上现在又是以宽为政,一个个胃口也越来越大……。”    又是吏治,胤祯顿感头痛,半晌,他才道:“福建水师历年拖欠的阵亡伤残抚恤有多少?”    “九万两。”施世骠一口就报了上来。    “也别东挪西扣了,当兵也不容易。”胤祯沉吟着道,“本王给十五万,不过不是白给,海疆也是疆域,福建水师每年不是要巡视东海、南海吗?们把东海、南海的航线,大岛屿的分布绘制成详细的地图。【叶*子】【悠*悠】”    绘制东海、南海地图施世骠原本也有这个打算,一听胤祯肯给十五万,他兴奋的高声回道,“未将尊命。”    绘制海疆图的人才胤祯手上可没有,以后海疆会越来越大,现在就得开始着手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了,见施世骠答应的爽快,胤祯也不知道他是否能落到实处,只能以后多敲打了。【  '    胤祯接着又侃侃道:“纵观我大清,陆上疆域横跨万里,东北、西北皆已平定,可以来自陆上的威胁很,日后最大的威胁便是来自海上。    现西洋诸国野心勃勃,于前明便已开始不断东侵,他们的航海、造船技术更是一日千里,在广州多年,应该见过西洋的战舰读书阁,听他们最新式的战列舰,皆是三层甲板,仅是火炮便已上百。    我们现有的战船根本就无法与其争锋,一旦开战,后果不堪设想,本王创建海军便是为了提早防范,而西洋舰队要想侵略大清,必然自西而来,东南海防正是首当其冲,本王以为,台湾应该成为东南海防的一个重点,必须加大力度经营。    这次,本王来的仓促,没时间去台湾看看,不妨多用点心,福建水师原来的惯例,是提督两年才巡视一次台湾读书阁,得改改,一年一巡,台湾港口的基础设施也要加强,另外,皇上令兼任海军副院长应是大有深意,本王琢磨,福建水师迟早是要并入海军的,不妨未雨绸缪,每年选拔一批年轻有识的低级官佐或是士卒到海军学院培训、学习。。81zw。 看小说就到八一中文~    这几件事自己先想想,然后再给皇上写份折子请示,一步步来,不要急于求成,有一点要注意,不能提本王。”    施世骠一开始还含笑聆听,听到后来,神情已经肃然峻严,西洋的战舰他在澳门可是见过,真要打起来,现有的水师战船根本就不是对手,他长年在广东,对西洋人在南洋的所作所为亦多有耳闻,对红毛国在台湾的野蛮行径更是耳熟能详,胤祯这话绝不是虚言恫吓。    施世骠神情肃然的听完,而后恭谨的跪下磕了个头,长身道:“恂王爷老成谋国,思虑深远,未将汗颜,定谨尊钧旨。”    三月初八,康熙收到了胤祯的密信,细细看完,他不由捻须微笑,如此一来,贸易船队、远洋舰队的费用都不用再操心了,上缴的秦淮河与棉布、生丝专营出口的收入,一年也应该在五百万左右,总算不再愁没钱了,拿起那张两百万的会票,仔细看了下,他才放下,这子,手笔倒是越来越大了,一送就是二百万。    想到胤祯提出的修路,他不由微蹙了下眉头,全国官道的样板,这子难道准备在全国大修官道不成?这可不是事,那得费多少银子?    三月初九,内阁学士潘宗洛迁为偏沅巡抚,陛辞之际,康熙再次提到以宽为政,并明谕天下:    “凡为督抚者,操守甚为紧要,尔宜洁巳,为下属表率,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即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此意也。驭下宜宽,宽则得众。为大吏者,若偏执己见,过于苛求,则下属何以克当。至于红苗,处在荒隅之地,不得与内地百姓同视,宜善为抚绥,朕观尔等汉官,一遇难事,便欲告退,夫设官分职,原欲令其宁谧地方、抚养百姓,既为封疆大臣,凡事宜一己担当黾勉效力,一遇难事即图脱卸,朕要尔等何用?”    此谕一出,一众大官员登就如吃了定心丸,看来康熙以宽为政的宗旨是决计不会动摇的。一众汉人大员却悚悚然,康熙虽未指名道姓,可一干大员心里各自都有本帐,天知道康熙还有没有后手?以后应景的时候,会不会又把这事翻出来?    三月初十早朝,大学士李光地率先出列,跪奏道:“今当五十年昇平之会,中外臣民,喁喁引领,恳祈诞受尊号,以慰舆情,吾皇德盛不居……”    太子胤礽随即转身跪奏道:“今岁正值皇阿玛五十年昇平之会,皇阿玛临御正朝,鹓班虎拜,并非虚饰繁文可比,又恭逢万寿圣诞,儿臣仰祈皇阿玛御殿接受朝贺,以惬中外诸臣,及士子、兵民人等之望。”    咋又弄出个御殿朝贺的东东,一众王公大臣不由都是一楞,今年可不是逢十大寿,再这御殿朝贺可是很多年都没举行过了,不过谁也不敢多言,御殿朝贺就朝贺呗,不过是多费点精力、时间而已。    颂圣这种事是不能落在人后的,一众王公大臣立时争先恐后的出列附和、祈请。头功是没份了,那就只能在‘新’字上面做文章,于是乎,一个个都搜肠刮肚力争赞出新意,以博取康熙欢心。并纷纷上表奏请康熙受尊号,奏章那是早就请人写好了的,而且都是人手三份,言辞自然是一份比一份恳切,虽然大家都明知是在做戏,不过却没人敢打马虎眼,万一要被康熙看破,那可是大罪。    康熙扫了一眼跪了一地的臣子,心情大为愉悦,更是志得意满,历史上在位超过五十年的皇帝仅仅不过三、四位,半晌,他才道:“朕于寿日停止朝贺巳二十余年,诸臣工既是公疏陈奏、词意诚恳,朕便勉顺群情,接受朝贺,尊号之事毋庸再提,朕已有上谕,不必再请。”    听康熙同意了接受朝贺,太子胤礽不由暗自得意,二十多年没朝贺了,这次的朝贺,定然是规模宏大,这下有的们忙了。    推荐!!。。

………【第121章 西洋战舰】………

三月十八日,胤祯率着大大小小二十余艘战船组成的船队抵达澳门外海,福建水师的领队,参将张春雷便过来禀报,“禀恂王爷,船队现在已经到达伶仃洋外,再往前就是珠江口了。。81zw。 看小说就到八一中文~{。shouda8。  手、打读书阁。首。发}”    胤祯沉吟了一下才道:“暂不去广州,先去澳门。”    听说去澳门,张春雷稍迟疑了下才道:“禀恂王爷,所有外来船只进入广州都必须先到澳门海关办理入港红牌,途经虎门验牌放行,方可进入黄埔港,现在是海贸旺季,等待入港的船只较多,卑职担心……。”    “没事。”胤祯轻轻摆了摆手,澳门他肯定是要走一趟的,倒不是为了怀古,他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澳门的船坞,二来也想看看能否碰上西洋的风帆战舰,这时节的商船大都是武装商船,不过也有不少由战舰护送的商船队,这时节虽然还没有领海的概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