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无双鬼才 > 第25部分(第1页)

第25部分(第1页)

随着孙坚的一声令下,孙坚率领亲卫朝那队诡异的重甲士卒冲了过去。面对孙坚的突击,领头的短髯汉子倒是不慌不满的只是抄起手中的长刀,也不言语,他身后的士卒看到这汉子的动作,具发出一声大吼,伴随着这声大吼,这一队士卒也缓缓的开始加速,从慢步到快步,再由快步到奔跑,缓缓的提速,重甲摩擦的刺耳之声宛若兵刃相撞的声音。孙坚此时双眼一跳,这是在蓄势,这个不知来头的家伙倒是有几分本事。当然孙坚立刻抛开这种毫无意义的感慨。他不能让对方蓄势到顶点,否则敌方势起便难以阻挡。虽然孙坚自信自己的亲卫战力在对方之上,但是由于是前来赚门的,他并没有带齐装备,敌方精良的重甲让孙坚感觉十分棘手。

但是孙坚对此却也毫无办法,这条长街只有不到十里的长度,自己手上由于不便并没有铁骑,而剩下能够抑制敌方蓄势的唯有自己个人的勇武了,念及此处,孙坚加速越过亲卫义无反顾的直奔短髯汉子而去。

这数百士卒尽管身着铁甲却似乎半分没有被铁甲的重量限制住,不但奔跑速度不慢于孙坚麾下的轻甲亲卫甚至还隐隐快了几分。就在孙坚将将冲到短髯汉子面前之时,短髯汉子再次做了一个动作,挥刀前劈,伴随着他的动作,数百铁甲之士竟然瞬间分开,五人一组急速结成战阵,看到这里孙坚更是眉头几乎拧在一起,这混不似黄巾的作战方式,反倒有几分兵法大家的味道,甚至就连自己麾下士卒都没有这般精锐。孙坚心中此时只冒出了一个念头:此人不能留。

心念似电闪,孙坚脑子才想到手中古锭刀已然重重劈出,一往无前,似出涧猛虎,短髯汉子面色不改抬手也是一刀横斩,这汉子出刀奇快,竟然后发先至,逼得孙坚不得不变招回防,这一交手孙坚便对这汉子了解三分,典型的以攻代守,攻其必救。可见这汉子没有那么好对付。

孙坚越发的感觉麻烦,这汉子自己也不是胜不得,只是却少不得要缠斗许久,而刚才回眼看去自己的近卫却已然并非这些重甲步卒的对手,孙坚深知此刻自己不能在这汉子身上浪费时间了,这些重甲步卒结成战阵后突入战场后杀伤力更是可怕的吓人,宛如钢铁猛兽,轻易就突破了孙坚亲卫的防线。

而这汉子却立刻缠上了孙坚,这汉子虽然与孙坚还有几分差距,但是想要缠住孙坚直到他的麾下将孙坚部下击溃却毫无问题。对于这一点孙坚同样认识的很清楚,他没有多余的士卒可以调用了,一千人,死一个就少一个,孙坚拼不起。念及此处孙坚不由有了几分焦虑,而心急就导致刀法有了破绽,那汉子眼光毒辣,抓住破绽揉身挥刀朝孙坚胸口抹来,孙坚闪身避过却仍旧在手臂上留下了浅浅的伤口。

这汉子此刻终于开口说了第一句话:“孙文台,你输了。”

孙坚双眼寒芒一闪,劈出一刀后缓缓道:“未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岂能言败?”

短髯汉子嘴角露出了笑意,提刀格开孙坚的攻势冷然道:“两百招内你杀不了我,而这两百招内,我有自信,我麾下将士已经将你的部下全部击溃,你又如何能胜?”

孙坚见这汉子没有可乘之机干脆收刀笑道:“那便战至孙坚身死,再看看谁输谁赢。”

短髯汉子赞许道:“孙文台果然是孙文台,也好,高顺佩服,只可惜战场之上各为其主,得罪了。”

高顺??!!竟然是高顺。

孙坚当然不会知道高顺是谁,但若是徐济就不会惊讶了,这些重甲士卒大概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陷阵营了,那么战斗力如此可怕也不足为奇。但是对于此时孙坚而言,尽管他表现的极为平静但实际上却很是不安,迟迟不见朱儁和皇甫嵩的增援,而自己的士卒却已经几乎难以支撑起防卫城门的任务了。

程普黄盖相继负伤,自己不但身上有不少的小伤而且还被高顺缠住不能脱身,高顺所部在孙坚的阵地上来去如入无人之境,这些重甲士卒恍若死神临世。此刻的孙坚再看自己麾下的士卒便如坠寒冰,周围还能作战的士卒十去**,尽管城门还在孙坚的控制中却已然岌岌可危了。

而高顺麾下的这数百人竟似永不知疲倦的杀戮机器一般,仍然不停的压缩着孙坚所部的空间,孙坚不由得虎目含泪,这些士卒都是自他起兵就跟随他的子弟兵,随孙坚转战四方,却没料到经此一役尽数罹难。孙坚大喝道:“儿郎们,吾等皆是为大汉社稷而死,定当名留青史!孙文台与诸位共生死!”

回应孙坚的是整齐的却近乎力竭的:“愿为社稷死战!愿从将军死战!”

孙坚奋起余力提刀逼开高顺,仰天大吼道:“徐文烈,孙文台已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事不可为,孙坚一世英名尽殁于汝手。”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传来:“文台将军,文烈怎的竟令将军怨恨至此啊?”声音不大却清晰可闻,听到这个突然出现的声音,孙坚面露狂喜,高顺却脸色一变。

孙坚大喊道:“文烈来的正是时候,孙坚今日若是败了,我孙坚名声和性命事小,宛城攻略岂不是付诸东流?这还不是英名尽毁?世人只知夺门的是孙坚却不知孙坚身后的徐文烈,那孙坚死的就冤了。”

“好好好,这不是来了嘛。”话音刚落,城门外一个少年骑马缓缓行来,尽管是在尸山血海的战场上,这个少年却带着一脸的戏谑,但是他却是给高顺带来绝望的信使。

少年身后是源源不断涌进宛城的官军,高顺眼见事不可为,官军攻入宛城已成定局,于是高声道:“撤。”

不得不说高顺麾下的士卒的确是极为精锐的,说撤立刻便脱离战斗,没有一丝恋战,撤退时也阵脚不乱不给徐济半点的机会。而此时徐济尚且不知眼前这短髯汉子是谁。

朱儁和皇甫嵩接手了城门的战事,而徐济则随着孙坚在东门扎营休整兵负责收拾战场。

孙坚所部此时已然没有失去战斗能力了,宛城夺门一战几乎打光了他本部千余人,而接下来的战斗孙坚几乎可以肯定几乎人人带伤的孙坚部没有任何可能再参与战事,不过宛城夺门这个功劳已经足够大了,尤其是这样巨大的数量差距之下的强行夺门,宛城一役首功必然是徐济,而这功劳徐济肯定无法全部独自领受,那么仅次于他的孙坚也相应的会得到更多。

此刻的赵宏已然十分的慌乱,渐渐夜深了,府中的赵宏焦虑不安的在踱步,一直没有波才的踪迹对于赵宏来说也极为不好的消息,失去波才的谋划和决策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现在这个局面。

那么波才此时在何处呢?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宛城的东门此时已经完全被汉军占据,但是汉军却也无法继续再向前推进,毕竟人数确实劣势过于巨大,尽管黄巾此刻已经陷入没有指挥的状态,但是人数依旧是无法回避的巨大问题,汉军已经成功的把战场转移到了宛城,这已经是巨大的前进了。

对于汉军来说把战场放在宛城里比攻城来说确实要能够接受许多,毕竟是在城中作战,双方都没有绝对的地利,而这对于汉军来说已经比生生拿命堆的攻城战来得损失小的多。而赵宏的低下的反应速度也给了汉军足够的时间来巩固防线。也正是因为天色的原因,黄巾虽然渐渐的收拢了军队但是也不敢轻举妄动。

朱儁和皇甫嵩也当机立断的选择在东门建立防线,而曹操负责的是保证朱儁和皇甫嵩的退路不被阻断。

剩下的徐济就不想继续参与了,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接下来就看朱儁和皇甫嵩的本事了,出谋划策徐济自认不弱于人,但是行军打仗徐济的确是刚刚入门的水准,在地方有可能是孙坚特别强调的那个短髯汉子和波才的情况下,徐济自觉还是不要拿士卒的性命去冒险。

此时徐济最感兴趣的无非是击败孙坚的那个短髯汉子,他,好像叫做高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