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虎将卫立煌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卫立煌用目光盯着赵荣声,示意让他发表意见。赵荣声低下头避开了长官的目光,他知道,在这种场合,他不宜发言。

卫立煌犹豫了一会儿说:“暂时休会,大家回去想一想,看有没有更捷便的路。”

开会的人陆续走出门去,赵荣声也要出门,卫立煌说:“赵秘书,请留步。”

赵荣声走近卫立煌问:“长官,有什么事?”

卫立煌说:“你认为走哪条路更合适?”

赵荣声有了说话的机会,他脱口而出地说:“我认为走陕北这条路为好,可以到延安,这是我们参观的好机会。”

卫立煌沉思着,半天没说话。

赵荣声又进一步地说:“百闻不如一见,咱们工作团在西安成立后,就是路过延安到延水关的。我们到抗大参观,正碰上刘少奇在抗大作报告,工作团的人都去听了,到延安听一听、看一看感受就是不一样,比看报纸强多了。”

卫立煌终于开口了,他说:“我不是不想到延安参观,现在的仗打得这么紧,哪有时间去呀?”

赵荣声又继续做着工作:“要不了多长时间,走马观花,一两天就够了。上次我在延安,听人讲,毛先生对钧座评价很高,若你和毛先生见见面、谈谈话会有好处的。”

卫立煌吱唔着,还是拿不定主意。

赵荣声惋惜地说:“这是一个机会,若是这一次不去,下次再想去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卫立煌说:“你找几份延安出的报纸,我先看看,了解一下延安的情况。你再给我写一份讲话稿,到了延安人家叫咱讲话,我一点准备都没有,乱讲一通,多不好意思。”

“好吧。”赵荣声就要离去,卫立煌又交代了一句:“去不去还不一定,你先准备着。”

看来卫立煌对去延安这件事十分慎重。

门*,参谋长郭寄峤走进来,他把一份电文放在卫立煌的手里说:“蒋委员长命令我们两个到洛阳开会。”

看了电文,卫立煌笑笑说:“参谋长,我同意你讲的那条路线。”卫立煌突然答应路过延安,大概是缘于这份电报,有了这份电报,他取道陕北南行,便成了合法化的行为了。

卫立煌让郭寄峤坐下,口述了几项准备工作:其一,用电报了解各军情况,以便作出指示。其二,通知西安的办事处,要他们派汽车到延水关接应。其三,及时和延安方面联系,取得对我们借道的同意。

郭寄峤一一记下,便去落实。赵荣声和卫立煌相视一笑,显得非常开心。 。 想看书来

(2)奔向延安

从小山庄到黄河岸边,是一段山路,山山岭岭,沟沟叉叉,走得一个个满头大汗。来到黄河边,被河风一吹,顿时凉快了许多。

这里的黄河是南北走向,两岸的大山层峦叠嶂,巍峨雄峻,那些突兀直立的山峰,有的像力拔千钧的武士,有的像昂首挺胸的哨兵。两山之间的黄河,宛若一条巨蟒,蜿蜒起伏,自北向南奔腾而来,搅起一片迷蒙的烟雨和浮荡的云雾,惊涛排空,浊浪拍岸。一叶扁舟从对岸驶来,小船一会儿被推上浪头,一会儿落入水谷,样子使人胆战心惊。这里的黄河河面不宽,但水流十分湍急,水面上漂来一块小木板,转眼的工夫,便冲到下游看不见了。

卫立煌来到河边,浑身有一种自豪的感觉,他在心里说,我们中华民族就像这奔腾不息的大河,泱泱然,浩浩哉!岂是小小的岛国能征服了的吗?他只顾欣赏黄河的博大豪迈,却没有察觉随从的表情。指挥部那些年迈的幕僚和年青的文职人员,见到黄河面面相觑。那个医务处长摇着花白的头说:“河水这么大,流速这样急,看着头就发晕,如何能过得去呀?”

卫立煌回过头去,看出了一些人的心事,便对身后参谋长说:“寄峤兄,这一次让我打头阵,由你殿后吧?”

参谋长点点头说:“好吧!”

从河对岸一齐开过来三条小船,每只船只能乘坐10余人。等船靠好岸,卫立煌便牵着他的大洋马缓缓上了船。赵荣声跟在警卫班的后面也上了船。船在河里行驶,犹如人坐在秋千上,忽忽悠悠,上上下下,吓得人出了一身虚汗。卫立煌见状便和老船工拉起家常:“老大爷,你常年在黄河上来来往往不害怕吗?”

老船工掌着舵说:“有什么好怕的,这黄河就是我的家,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误不了撑船。”说笑声中,人们情绪安定下来。

半个多小时之后,小船渐渐接近对岸,码头上猛然响起一阵锣鼓声,一队秧歌队穿红挂绿走上码头,待小船接近,“哗啦”一声秧歌队中展开一条横幅,几个大字现入人们的视野。横幅上写着:“欢迎卫立煌将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