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如何做个好太太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不来,过后她还总找些破借口。我还记得我当时是这样想的:你要是真的爱我,你就不会这样对我了。”

父母参加学校的活动也很重要,一方面是表达了对孩子的关爱,另一方面也使孩子懂得学校和学习的重要性。你还可以为学校组织的实地考察旅行、班上的集会、舞蹈演出等活动出出力,这很有可能会占用你一部分上班时间,可那是值得的。

一般情况下,出席孩子的运动会、音乐会、舞蹈演出、学校的表演以及相关的这类活动非常重要。只要这件事对孩子来说重要,你最好尽可能到场。如果你和丈夫能同时参加,且表现热忱,孩子会非常高兴。

当然,这就要求你与丈夫充分沟通,对哪些是孩子的重要活动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哪怕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

当然,生活中的多数父母都认为,他们对孩子的爱,说得多,做得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要把自己的语言化为行动。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当孩子向你吐露他的情感时,你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置之不理,此时正是你教孩子如何处理问题的好机会。如果情况是孩子能控制的,那么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法最好。但如果是碰上一些牵涉到孩子无法控制的问题,孩子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你要教孩子重点学会用以情绪为中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如何尽可能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如何换个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如何控制不满情绪,接受现实等等。

总之,要让孩子学会好好表达内心情感,哪怕只是谈谈自己的心情都有好处,这样,不但有助于帮助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心。

但是,你不要强迫他讲,你能做的,是帮他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使他能够向你倾诉一切。同时,你还要经常提供一些机会,避开任何打扰,与孩子敞开来谈。

你还要发展你们的关系,可以让孩子提出任何问题,让他能放心地在你面前真实地表露自我、释放情绪,而不用担心你不把他的感情当回事。

不要怕费时间,好好想想如何向孩子表达“我爱你”,把想出来的方法列成表,作为你的行动方案。要知道,你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如果你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但又不知道从何入手,下面几点,将会对你有所帮助。

(1)说“我爱你”。把“我爱你”说出来很重要,应该经常说。

(2)在孩子生活的周围,如床旁、衣服口袋里等,放一些心形的图画或“我爱你”的图案。

(3)用身体语言表示你的爱,如拥抱等。

(4)为孩子做一本相册或剪贴本,贴上孩子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照片或手工,并记录好相关内容,把做好的本子放在孩子房间。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你很在乎他。如果你已经这样做了,请保持下去。

(5)把孩子的相片挂在屋子里。

(6)给孩子写信,把你看到的他的优点告诉他。

(7)把孩子在学校的好成绩、好的手工、奖状等展示出来,尽量做得有创意。有一家人,把孩子做的美工,用很精致的镜框装起来,做得像博物馆的展品一样,然后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一起挂在墙上。

虹桥书吧BOOK。

不要虐待你的孩子

无论对少年犯的问题持什么样的法律主张,成年人都难以坦然地面对孩子们的暴力问题——没有人能为成年人社会真正开脱。因为成年人认为,无论是孩子们的行为冲动还是他们的行为方式,都与他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有关。

孩子受到的虐待和伤害往往来自于自己的父母,当父母认为孩子并不为自己所需要,或者孩子妨碍了自己某种欲望的实现时,孩子就可能被父母抛弃或虐待。

据报道有位名叫张园林的女孩子出生刚10天,即被重男轻女的父母送到祖母处寄养,9年后当她被送回父母家中后,便开始遭到生母的虐待和毒打。当最后警察接到举报将小女孩儿送到医院抢救时,“她从头到脚,被金属烧烙、竹扦划刺得遍体鳞伤,惨不忍睹”。而身为教师的父亲,即使是在孩子入院救治期间,对孩子也表现出惊人的冷漠。

这样的事件,或许可以说是较极端的例子。但家庭暴力中的孩子受虐问题,在许多国家正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却是引人注目的事实。

家庭暴力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孩子的人性受到伤害,而最终也开始拥有了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也频频传来了孩子以暴力伤害家长和同学、教师的事件。据调查,这些暴力事件中的少年大都成长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之中,从小受到父母的虐待,身心已受损或者扭曲,因此引发了他们极端的行为。

问题在于,无论对少年犯的问题持什么样的法律主张,成年人都难以坦然地面对孩子们的暴力问题——没有人能为成年人社会真正开脱。因为成年人认为,无论是孩子们的行为冲动还是他们的行为方式,都与他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有关。

爱你们的孩子,不要虐待他们。这是近几年一些关心儿童成长的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在这些作品中,父亲常常是虐待孩子的主角,而母亲则在其中充当调解者,可见母亲在缓解家庭暴力中起到的作用有多么大。

虹桥书吧BOOK。

解救读书压力下的孩子

制定了目标后,你每个月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就会有一个度,否则,你会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让钱慢慢从手中流走而不自知。毕竟,花钱比节约更令人快乐、更容易。

在历来的中国社会中,作为一个“好孩子”的标准,除了必须恪守孝道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要致力于向上层社会流动——“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在历来被用于教育孩子的启蒙学教材中,这种教人努力学习以改变社会、经济地位的教诲处处可见,诸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举登科目,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而穷人家的孩子经苦读书终于成才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代代相传,如借光读书的匡衡、映雪读书的孙康、囊萤读书的车胤、卖柴买纸的葛洪、对月读书的江泌、切粥充饥的范仲淹……统统激励着孩子们发奋努力,以扬名声、显父母。

这样一种“望子成龙”的孩子观,曲折地反映了中国的父母及成人社会对孩子态度的功利性;人们对孩子的态度、教育投入往往是建立在对孩子将来的“前途”的判断上的。如果觉得孩子是“读书的苗”,读上去能考上大学,就花大本钱,甚至血的本钱(常常能听到有关父母卖血供子女读书的动人故事)培养,反之,如果觉得读书也不一定“有出息”,那就可能止于“识点字就行”,甚至让其休学。鲁迅曾说中国的父母或者是“为儿女做牛马”,或者是“任儿女做牛马”。今天的孩子们的状况以及亲子关系的情形,固然有了很大的变化,可是在许多表面化的内容里,依然有着变的一面。孩子的学业,承载着父母、祖父母们的希望。那些被称为“小皇帝”的孩子们,在读书压力下,已经将自由的玩耍当成奢望了。而那些将孩子当作小太阳般供之奉之犹恐不及,又恨不能将孩子锁入书房、浸入题海的父母们,何尝就是在将孩子当作“人”来培育呢?

所以,作为母亲的你,要学会解救读书压力下的孩子。当然,解救读书压力下的孩子并不是要禁止他们读书,而是要把他们引导到良性读书的道路上。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从孩子的天赋方面下手,制定孩子合理的读书计划,寓教于乐,让他们在玩耍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同时,也不要把父母本身的功利期望压到孩子的身上。

当然,每一个孩子生下来,其个人的天赋爱好都是不同的,作为母亲的你,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就要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爱好和专长,并针对他的爱好和专长制定培养计划,这样,将会收到奇异的效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